林語堂先生曾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的實驗家,一個詩人。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寫走進蘇東坡的高中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走進蘇東坡的高中作文篇1
曾有一人,他是樂天派詩人。他的“樂天”秉性源于痛苦,“思想的快樂”在痛苦中醞釀而成。
論他,唯有一詞“樂觀”可概括其一生。在新法施行,一黨敗一黨勝的政治舞臺上,他的一生起起伏伏。三次在朝,三次外任,三次被貶,“烏臺詩案”,貶官流放。他去了黃州,惠州,儋州等地,人生凄涼苦楚,只因小人陷害,“哲龍”一句,成了人生悲劇。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期,文人政客不是郁郁而終,遭人陷害;便是退隱朝廷,歸隱山田。然而他即使被流放,也在默默堅守著。
當他在黃州時,得營地之東數十畝荒地開墾,名之為“東坡”,并自號“東坡居士”。這一塊囚禁之地并沒有困住他,無論是《江城子》還是東坡肉這一名菜,都彰顯著他生活的幸福美滿?!盎牡?狼藉”造就了“美食+文采”,他并沒有放棄生活。惠州是瘴癘交攻之地,可是他并不這么認為。在此地,他用其樂觀之態_,笑對人生,無論小事俗務他都將其看作是美差一件。由此靈感而發,“樂意相關,生香不斷”。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想來,他什么也不介意?!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北闶菍o事可完美的容忍?!冻啾谫x》,《后赤壁賦》是對古事的思考。他是“三蘇”之一,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與散文皆不輸于他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他總是安慰著自己,關心著一切。
有人說,他是儒,道,佛集于一體的人。他以道為一切集成,無為而治,崇尚自然,也算是樂觀的重要因素。對于道家的簡化人生,佛家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他在合適的時機用適合的思想,故他盡情享受人生,這也是他樂天達觀的奧秘所在。
痛苦造就他樂天之品性,幾千年流逝,留下的唯有這“樂天”二字。他是誰,人盡皆知。走近他,可見其之精華。
寫走進蘇東坡的高中作文篇2
在那個風起云涌的朝代,我似乎看見你在遐想。我驚嘆,身后滄海橫流,你卻安之若素。時間如風,如沙,想抓卻抓不住,握于掌心流于指間。彈指一揮間,反倒使我越陷越深,陷入你的文字,陷入你的風華。
品一杯清茗,閉目凝神,思緒穿越縷縷時光,我陪你一起淺吟低唱:“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笨善溟g總有一股淡淡愁思,令人黯然神傷。江月依舊,無奈你早已仙逝。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你定不會想到千年之后會有這么一個俗子如此癡迷地追尋著你。
去年夏日,一個人,一背包,一張至四川成都的火車票,一場寧靜的旅行就此開始。起初眉山并不在我的計劃之中,可在火車站看到眉山的車次時,我便猛地想到了你,我無法解釋是怎樣一種沖動牽引著我。眉山是你的家鄉,于是我坐上了開往眉山的火車,循著歷史的長河,希望尋到你的足跡。我來到了三蘇祠,這里便是你的歸宿,在那里我虔誠地燒了一炷香,之后我放慢腳步,安靜地打量著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深巷、盆景、古物、浮雕……我只有通過這些去觸摸你,還原你筆下的如畫江山。走在青石鋪就的小道上,我徘徊、彷徨,同時又有些許釋然。我淺唱著你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低吟著你的“也無風雨_也無晴”,之后我沉默了,不如再多燃一炷香,把一切冗雜拋開,帶著信仰,為你再次深深地鞠躬,然后悄然轉身。
坐在祠前的臺階上,我靜觀過往游客,成群結隊,談笑風生。他們有的相互講述這里的文物,有的用手中的相機把這一切定格,之后再說著笑著滿足地走開。我靜靜地看著,似乎想要說些什么,又不知該怎樣開口。我倚在石柱旁,抬頭便看見了一副對聯:“宦跡渺難尋,只博得三杰一門,前無古,后無今,器識文章,浩如江河行大地;天心原有屬,任憑它千磨百煉,揚不清,塵不濁,父子兄弟,依然風雨共名山?!贝寺摼涫焦ふ破鹌绞?,大氣磅礴,現在想來不知是為你而作,還是為這塵世中的觀光客而寫。
心是潮濕的,天空亦是潮濕的,不知何時,天下起了微雨。我沒能如你般超脫,在雨中吟唱“一蓑煙雨任平生”;我也未如你般瀟灑,能夠候到“料峭春風”“山頭斜照”。我觸摸不到你,便撐著黑色的傘,安靜地閉上雙眼,想著從傘下飄走的每一陣清風,可以默察你的靈魂。
東坡,我在你的故土摸索你生命的印跡,但也只是匆匆掠過。時光恰似塵埃,足以湮滅一切,我仿佛經歷了一場夢幻之旅。
既然尋不到你,不妨讓你活在書中,活在我們的記憶里。
寫走進蘇東坡的高中作文篇3
從古至今,誕生了許多詩詞大家,于我而言,我最欣賞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和千古第一才女李易安。而蘇軾的開朗豁達,勝滿腹惆悵的易安一籌。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一次讀東坡,其實是因為東坡肉,肥瘦參半,鮮紅潤澤。咬一口,肥肉卻不膩,瘦肉亦不柴,肉香與料香完美的融合于一處,油脂與汁水瞬間迸滿整個口腔,咀嚼、吞咽、輕吸一口氣,齒頰留香,回味無窮?!疤K東坡,你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我心中充滿好奇。原來,東坡是走到哪里都可以面對當地的風景和美食即興寫首詩詞的人?!扒嘏胛┭蚋]饌有熊臘”,這是羊肉湯;“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這是竹筍燜豬肉;“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這是環餅……
我第一次知道的東坡,就是一個會吃會玩會享受的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再讀東坡,是學到《水調歌頭·丙辰中秋》的時候,念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币环嬅娓‖F:在中秋節這樣團圓的日子里,身遭貶謫,有家不能回。獨坐院中,手舉酒杯,卻不知與誰共飲。只好看著天上圓圓的月亮_,寄托滿懷思念。換做他人坐在那里,似乎難免憂傷凄涼,甚者更會獨自垂淚。但東坡卻想起人間的美好,猶勝天宮。更勸弟弟不能團聚也不要傷心,反正我們看的是同一個月亮,共賞月明寄相思,足矣。
我第二次知道的東坡,是才華橫溢、滿懷深情厚意的人。
“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三讀東坡,是一首《定風波》。縱觀東坡的大半個人生,都是被一貶再貶,仿佛不是在貶謫的地方就是在貶謫的路上,而他遭貶的原因竟是他因才高遭妒,被小人排擠。命運似乎跟東坡開了一個又一個玩笑。但蘇東坡卻從未妥協。在這一時期創作了不少詩詞。其中絕大部分,不是美景就是美食,抑或寫給家人朋友的,怨天尤人的卻沒多少。也許正因為這個樂觀的個性,才讓他活到了花甲之年,留下了那么多傳世名篇?!耙凰驘熡耆纹缴?,也無風雨也無晴?!弊匀唤绲那缬昙葘賹こ?,人生中的浮沉變換、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我自巋然,何嘆沉倫?
我第三次知道的東坡,是豁達樂觀、堅韌不屈的人。
這便是東坡了,縱使人生路途多舛,君子固以自強不息。我愿以東坡為榜樣,于逆境中奮勇前行,于困難中豁達笑對,于迷茫中堅守本心。
寫走進蘇東坡的高中作文篇4
蘇軾這個人,是中國古代文壇的一株瑞木,中國的精氣全被他采去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叫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叫化子,他是不出世的人杰。
古來多少文人墨客,誰堪伯仲間?
東坡風華正茂,策馬高歌,豪氣沖天,把酒問天,一樽還酹江月,暢懷恣肆,對酒當歌,休將白發唱黃雞,曾無數次被他的詩文所傾倒,我卻不知究竟何時才能真正走近那個謫居詩文中的東坡。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簫,懷古,感傷。微風吹過兩岸,蘆花飄飛起來,如煙如霧,五歲苦讀,老父蘇詢嚴厲教導,十九歲上京趕考,文章震驚天下,文壇領袖歐陽修毫無保留的贊譽,但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宰相三才流浪命”繁華的京師,金鑾殿上無止無休的政黨之爭,無奈又做出幾個讓蘇軾“犧牲”的無名的跳梁小丑,一樁莫名的“烏臺詩案”,使他遠謫黃州,與其說犧牲,倒不如說成全,走就走吧!于是,只把一個青山傲骨的背影留給了汴京城里那群爭執不休的“忠良”。
沒有官場的爾虞我詐,沒有金鑾殿內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沒有官僚們猜忌排斥的目光,他心_境空靈而來,悄帶著孤獨與感傷,卻將自己完全涉入了一個全新的明澈的白描世界,他擺脫詞的鶯鶯燕燕,硬是將獵犬,天狼、大江往里擱,“豪放派”轟然誕生;他任由自己的意愿將竹子一筆通頂,痛快地放蕩自己的心魄,“文人畫”肅然而立,他發明簡易菜肴,借此在窮困的時候充饑,于是“東坡羹”沿傳至今。
他駕著扁舟,抱著美酒,還是那時的明月,朗照著細草微風的原野,還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著亙古不變的憂愁,還是那場千年前的“赤壁之戰”刺激著他的呼吸,迷茫而神奇,他活在自己的快樂釋然中,喜歡與和尚佛印斗嘴,喜歡與機智大師劉份相編故事逗趣……這歷歷都已深深印入了蘇軾仙風道骨的精魂中,早已升騰于他自然哲學的陶冶中。
或許:載月浮舟,扣弦而歌,卸下官場中無力而蒼白的偽裝,這才應該是他干爽做人的模樣,頓悟、釋懷、執著,曠達、豪邁、豪情、失落、孤傲都為東坡是也。
后記: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回首聆聽和撫摸這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中突?;厥?。
寫走進蘇東坡的高中作文篇5
詞如其人。他的豪邁眾所周知,故而他不經意間所流露的溫柔和深情,才更為動人。
蘇軾十六進京赴考,雖因考官的失誤只得摘取榜眼,但事實上,他卻是那個真正的狀元,稱其“鬼才”不足為過。貶至黃州時,那一首《赤壁賦》掀起了文學史的驚濤駭浪,拍碎了多少詩人“風花雪月”、“無病呻吟”的美夢。晚年的蘇軾,有“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的狂傲和老當益壯的豪情,亦有“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蕩氣回腸的氣勢和超脫瀟灑的神韻。
文如其人——他是浪漫之詩人,豪放之詞家,超脫之文人。他的豪邁眾所周知,故他的溫柔和深情才更為扣人心扉。一首《江城子》,字字悲涼,句句斷腸,無奈“十年生死兩茫?!?,讀來令人無語淚漣漣。一直以來,蘇軾在人們眼中,幾乎成了“樂觀”的代名詞,似乎他流露出的情感中有一絲悲哀都是令人詫異的。殊不知他也是人,而非仙非神?!靶≤幋?,正梳妝”,恍然間,他記起了亡妻梳妝時的嬌美,他都記得,他沒有忘。即使相隔十年,相隔陰陽兩界,他都沒有忘。辛酸淚,無處訴,月夜孤身一人,身居他鄉,哭成此詞,何人不感慨?何人不動容?
蘇軾的人格魅力難以琢磨,他像_一個熔爐,將“儒”、“佛”、“道”三種看似截然不同的思想巧妙地鍛煉融合在一起。他積極入世、憂國憂民;不計得失,信奉眾生平等,卻又認為死生是相生相成,追求內心平和。然而,要清楚蘇軾究竟是怎樣做到的,我們就不得不提“烏臺詩案”。
“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蘇軾的弟弟蘇轍如是說?!盀跖_詩案”,他被小人誣陷,雖死罪可免,但卻活罪難逃。一貶至黃州,二貶至余杭,三貶至瓊州。瓊州即海南,宋時仍是荒夷之地,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貶,再貶,貶至無可再貶之地。問起:“恨否?”他只是笑著:“何為恨?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把垡娞煜聼o一個不是好人”。我不是蘇軾,也無法真正明白,這一句看似輕描淡寫的話后,究竟有多少的情感在其中。這是種對自己,對小人的釋然、包容,而其中又有刻在他骨子里的積極、樂觀與曠達?;蛟S還有些什么。但是,由一個被迫墜入深淵的人說出這樣的話,我的感受只有震撼和千萬分的心疼。
蘇軾有情有愁,他是個俗人;他的思想是汲取了世間精華,又仿佛脫離紅塵。世人皆說李白是騰飛成仙,陶淵明是遁土化靈,他們都是“仙靈”。然而蘇軾不一樣,至始至終,他都在人間。
走進蘇東坡高考作文5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