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我和家人的端午節作文700字左右5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我和家人的端午節作文700字左右1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在那一天,人們把包好的粽子扔在汨羅江里,為了防止屈原的身體被侵蝕,另外,人們在河上賽龍舟,各式各樣的活動,分外的熱鬧。
今年的端午節也是不例外,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迎接端午節的到來。我們家呢,奶奶早早地起床,收拾了一番,便到河邊去打仍沾有露水的艾葉,我也瞎湊合,幫忙燒水,等奶奶打好了一大捆的艾葉回來,便直接放到熱騰騰的水里,繼續燒,等著燒開,艾葉的香味在水蒸汽的氤氳下,散開了,滿屋子淡淡的清香,甚是舒爽。
就這樣,艾葉出鍋了,晾了片刻,奶奶便開始修剪艾葉頂端折斷口,修剪完畢,終于開始包粽子了,我在一邊看著,奶奶挑選四片艾葉,兩片墊底,兩片加固,雙手將它們圈成圓錐形,一手捏著,一手去舀事先準備好的糯米,再加一顆我最愛吃的大紅棗,手抖一抖,讓米分布均勻,用多出的艾葉蓋住,包緊,一個粽子就這么包好了。我在一邊看的手癢癢,也想試試,奶奶欣慰地笑了:“難得你有這樣的心啊,現在會包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了,都買現成的,哪有自己包的好吃啊?!闭f著,奶奶便教我如何選取艾葉,如何包扎,手勁使多大,不包不知道,包好一個粽子學問多著呢!
粽子包好了便可以下鍋了,經過兩個多小時,香噴噴的粽子便出鍋了,嘗一口,黏而不膩,甚是爽口。每年端午,“倔強”的奶奶都會親自包粽子,爸媽怕她麻煩,讓直接去超市買,奶奶一直都不愿意,在她眼里,這是一個傳統,傳統怎可丟棄?
在過去,每年端午節,人們都會舉辦活動,包粽子,賽龍舟等等,一起來歡度傳統節日,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似乎都慢慢開始淡忘傳統,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進步,機械生產越來越普遍,包粽子也變的機械化,越來越少的人親自包粽子,都直接去超市里買現成的,似乎已經忘記了包粽子本身的意義。包粽子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在這背后,值得我們去思考。
現在,韓國把端午節列為自己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人憤恨同時,也應該思考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傳統是財富,我們應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虔誠地繼承和發揚。
每年端午節,我都只吃奶奶親手包的粽子,它有一種別樣的味道。
我和家人的端午節作文700字左右2
端午節“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柳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span style="display:none">UK3子文庫范文網
伴隨著這首民謠,端午節如期而至。農歷五月初五,是屈原為國捐軀的日子,人們為了不讓魚蝦撕咬他的尸體,便向河里投入大量包好的糯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紀念屈原成為了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我對家鄉的端午節情有獨鐘,因為這里有綠茵茵的山,清凌凌的水,還有勤勞樸實的人們,家鄉的端午節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人們的歡聲笑語,顯出一派濃濃的節日氣氛。
清晨,我被一陣布谷鳥的叫聲驚醒,我揉了揉眼睛一看,發現大家都起床了,本來不想起床的我,仔細一想,啊!今天是端午節,媽媽要帶我去割艾草,擺露水,想到這些,我迫不及待地去找媽媽。
媽媽已經做好了出發的準備,家鄉的人們很勤勞,今天比往常起的更早,擺露水的人很多,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我發現自己身處一片綠色的“海洋”,一片莊稼的海洋里。在這里,你不但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氣,還可以聽見小鳥在枝頭歡樂的歌唱,天邊的朝霞,清晨的微風,頭上飛過的布谷鳥,它們和勤勞的人們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一陣微風吹過,飄來青草的香味和各種野花的芳香,還夾雜著一股濃濃的香甜味,遠遠望去滿山遍野的槐花開得正歡,原來這股香甜味是槐花的味道。
看,那帶著露珠的楊柳在微風中,擺動著她婀娜的身姿,像一個翩翩起舞的少女。我和媽媽割了艾草,摘了楊柳,回到家把楊柳插到門楣上,媽媽還給我帶了五彩繩,這時,房頂上飄起了縷縷炊煙,不時飄來一陣香味,讓我感到家鄉人濃濃的熱情和暖暖的節日味道。
家鄉人在端午節要吃粽子、涼粉、甜醅、南方人吃肉粽,在乳白的糯米團里放上一顆肥膩的肉塊,我倒不怎么喜歡這種口味,油腥味掩去了糯米的清淡,失去了原有的滋味。家鄉的粽子味道清香,不加修飾,夾一個放在盤里,倒入蜂蜜,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香甜的粽子,拉起了家常,平時田園的勞累,一揮即散,仿佛來到了人間仙鏡,我享受著甜粽的美味,體會著端午的味道。
最開心的要數那些小孩子們,他們在碧綠的草地上藏貓貓、翻跟頭有的還在樹上掏鳥蛋,捅蜂窩看上去是那么有趣。我愛家鄉的景色,也愛家鄉勤勞樸實的人們,更愛瑞午節。
我和家人的端午節作文700字左右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更是一個快樂的日子。今年的夏天來得好像晚了一些,天氣也似乎沒有往年那么炎熱,所以我想今年的端午節應該是個清爽的日子。
每年的端午節一到,媽媽會在前一天的晚上泡上一大盆糯米,到了第二天早上媽媽便招呼我一起包粽子了。首先,捋粽葉:把粽葉從熱水中洗凈,撈出瀝干,把三四片粽葉平鋪待用,然后就看媽媽手很巧的把粽葉折成了漏斗狀,舀入一勺米放入喜愛吃的蜜棗或者其它的餡后,再舀入一勺米包上用粽繩把它扎緊,這樣一個好看的三棱形的粽子就完成了。
看著媽媽嫻熟的動作,我也不禁動起手包了起來。粽葉仿佛和我作對一樣怎么也捋不平,媽媽看我著急的樣子,便把手里的粽葉遞給我。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折成了漏斗狀,舀入一勺米放入喜愛吃的蜜棗,便包了起來,稍一用勁米粒就跑了出來,趕緊拿出一片粽葉打補丁,手嘴并用把它用粽繩扎緊。
包好后的粽子放入鍋里煮上3個多小時,之后把它泡在準備好的兩盆水內,涼了以后就可以享用了,當包開它嫩綠的外皮,就會聞到它的香氣,再咬一口白一嫩一嫩的糯米,你就可以看到我愛吃的蜜棗露出頭來,蘸一下白糖再吃,美味自在其中。雖然外表不美,但是味道好極了!我問媽媽:“端午節為什么吃粽子?”媽媽說:“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一團一、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一團一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甭爧寢屩v著動人的傳說,吃著香甜的粽子,體會到勞動的樂趣。
這是歡天喜地的,熱鬧非凡的節日,淡淡的糯米香飄滿了街上的每個角落,看到老人小孩都喜氣洋洋的。我想這個傳統節日會在人們的笑聲一直留傳下去 ......
我和家人的端午節作文700字左右4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這個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多年歷史。關于端午節有很多古老的習俗和傳說,而每個習俗又都是那么的溫馨,那么的讓人回味。真正讓我刻骨銘心的是“紀念楚國的大夫屈原”這個故事。據說那時屈原投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都劃出自家的小船撈救,一直劃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尸體。當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場面甚是壯觀。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原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后來也就逐漸演變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喂魚。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賽、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故鄉的端午節那天,每家每戶一大清早是要插艾葉的。艾葉是一種普通植物,生長在野外的田間地頭,不需要呵護,卻長得郁郁蔥蔥,蓬蓬勃勃,很容易讓人想起夏日里瘋長的秋菊。趁著太陽還沒有升起,人們就把前一天傍晚采回來的的艾葉插在門頭,掛在窗口。且不說可以去瘟辟邪,僅那沁沁潤肺的馨香,就像是穿越田野的鄉風,讓老人孩子們都心生歡喜,正在戀愛的年輕人更是陶醉其中,倚在窗下舍不得離去。
我記得小時候在家鄉,包粽子一般在端午節前兩天就開始包了。每年端午前,河岸兩邊到處都是背著小筐采摘粽子葉的人。那個季節的河岸邊,綠樹成蔭,青翠欲滴,風情萬千,采粽葉的人們邊是勞動了也是欣賞了大自然的美景。采回的粽子葉,要先在鍋里煮,然后放在水里泡,最后一片一片洗干凈。在洗粽子葉的同時,外婆也已經將糯米和紅豆泡好。泡好的米放在一個大盆子里,盆子旁邊擺好一個木材質的靠背椅,從椅背上垂下捆綁好的草來,以便能掛住包好的粽子。
外婆喜愛端午節,大概是因為總能在這時候大顯身手吧。每每看見外婆包粽子我都是迫不及待的,趴在一旁觀賞一下午,看外婆的皺紋里都要溢出蜜,來偶爾還偷偷抓幾顆蜜棗塞進嘴里,樂得鼓起腮幫子使勁兒地嚼,不知有多甜!
故鄉的端午節,就是這樣浸透著濃濃的鄉情、親情。如今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又想起家鄉的艾葉,想起了外婆包的粽子。
我和家人的端午節作文700字左右5
從記事起,端午節對我來說就沒什么特別的印象,因為包括我們家在內的很多涂嶺人是不過這個節的。我們這里既沒有什么賽龍舟,也沒有祭屈原吃粽子等習俗。當然了,包粽子吃粽子是有的,但不是五月初五,而是七月十五。記得小時候,農歷的七月份是我們很期盼的日子,因為七月初七我們可以吃糯米做成的各種果,而七月十五算是大節了,各家各戶殺雞宰鴨,并提前一兩天包粽子吃粽子,可熱鬧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習俗變得可有可無了。
今年的端午節,國家規定放假一天,很多人也開始重視這個節日了。在老公的提議下,我們一家人在周六這天決定動身回老家過端午節。本來三小時左右的路程卻因為下雨和修路又延遲了一個多小時,很少暈車的我終于嘗到了那種頭暈目眩、想吐又吐不出來的感覺,真是太痛苦了!還好,當車子駛入永春境內時,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我看到沿涂的人家雖然稀疏,但大家都在忙著包粽子,一串串,一個個,讓人垂涎欲滴。那細嫩的竹葉仿佛散發著陣陣醉人的幽香,吸引著每一個外出闖蕩歸心似箭的人兒……
終于到家了,家里人都很高興,在鄰鄉工作的小叔一家也冒雨趕了回來。公公婆婆端上了熱騰騰的白鴨湯,還不時地說:“今天吃白鴨,明天早上吃豬肚,明天中午燉鵝肉,后天有青蛙和竹鼠(跟兔子有點像,但耳朵像老鼠)?!蔽衣牭靡焕阋焕愕?,心里很感動,但第二天吃完鵝肉后,我看到鴨子就有點后怕了。
周日晚上,婆婆聽說我們家沒有包粽子,硬是弄來糯米和竹葉,要再包一些送給我媽吃。于是,我也躍躍欲試,想動手幫上一把。三姨和四姨邊包邊示范著,可我學不來,因為竹葉太小了又很滑,米要塞得很硬實,包好后又要用繩子捆得非常牢固。沒包幾個,她們的手都痛了起來,而我也理所當然地被“趕”去洗碗了??磥?,粽子看起來小巧玲瓏,吃起來又Q又爽口,但包起來就不那么容易了!
回家時,我提了一大袋粽子回來,放了些在我媽那兒,其余的就“貢獻”在辦公室,大伙兒也瓜分得差不多了,雖然沒有了剛出爐的新鮮口感,但至少這個端午節沒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