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員的職責有哪些?統計作為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決策層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統計員的職責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統計員的職責有哪些
1、完成具體指定的數據統計分析工作;
2、編制并上報統計表,建立和健全統計臺帳制度;
3、協調管理統計信息系統,維護和更新統計數據平臺;
4、做好統計資料的保密和歸檔工作;
5、結合統計指標體系,完善和改進統計方法。
統計師前景怎么樣
統計部門是國家宏觀調控和微觀管理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統計工作比會計工作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
國家在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規劃過程中,翔實的、大量的,豐富的統計資料無疑是制定發展規劃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據,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都是如此?,F在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統計工作愈來愈顯示出其重要作用和地位,統計師的前景是看好的。
統計人員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
一、敬業愛崗的統計道德素質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統計人員的最高境界就是“以統計為榮”。統計人員以熱愛本職工作,以崗為樂,視統計工作為一種需要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統計人員要樂于奉獻,甘于寂寞和清貧;在平凡的統計工作中始終保持良好心態,不斷陶冶情操。
本著誠實守信、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態度依法辦事,熱心服務政府與公眾務實高效的工作,自覺參與管理;要有危機感、緊迫感,勤奮踏實、敢為人先、大膽創新、不斷開拓視野,逐步提高工作技能和業務水平;作風樸實,保守商業機密,自覺維護單位形象,努力做好統計基礎工作,為決策者提供及時可靠的統計信息,當好參謀。
二、扎實嫻熟的統計技能素質
“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統計工作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是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統計人員要做好統計工作,必須掌握較為豐富的統計專業知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快,統計的專業性和技術性不斷提高,對統計人員應具備的學識水平、專業理論知識、業務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
1、要具備宏觀與微觀經濟學知識。統計人員要研究和考查宏觀經濟變量,需要國內生產總值等指標;要研究宏觀經濟運行的過程,考察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變量,需要總供給量與總需求量、貨幣供應量與價格水平、國際收支總水平等指標;微觀經濟學中需求與供給曲線的決定、彈性理論、生產理論、市場結構理論、資本市場與投資等知識對于企業管理層正確進行決策至關重要。
2、要對統計理論知識的熟悉。統計人員具有扎實的統計專業理論,嫻熟的業務技能,廣博的相關知識,如:國民經濟核算方法的變更,是為了與國際接軌,參與世界經濟貿易,綠色GDP計算的運用是為了統計生態的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保持國民經濟與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除了掌握并能熟練運用統計專業知識外,還需具備與統計工作密切相關的經濟、會計、金融、法律、證券等方面的知識,才能夠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統計工作運行規律。
3、要掌握一定的統計法規、政策。統計人員不但要關注國家宏觀政策和地方微觀政策,把握重大統計政策出臺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還必須掌握國家的經濟法律、法規,特別是《統計法》、《統計法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統計人員要時時以法律為統計工作的依據,行使統計的權益和責任,維護統計的榮譽和地位。
三、總攬全局的統計分析能力
企業統計面對的是錯綜復雜的統計經濟指標,統計人員要出色地完成統計工作不能只滿足于就數論數,還要善于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工作實踐進行有機結合,不斷積累經驗,培養自身思維能力。
在大量紛繁的統計數據中找出規律,從全局出發,抓住重點、熱點、難點,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統計信息,運用專業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統計分析過程,從中發現問題,找出規律。積極主動向決策人匯報情況和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或措施,參與管理、參與監督,從而使統計由事后反映變為事前預測分析,成為決策者的得力參謀。
四、積極主動的協調決策能力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事業單位一般未設專業統計機構,基層統計人員身兼數職,在處理統計和其他的工作上,統計人員要弘揚團隊精神,以誠相待,以理服人,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不斷提高統計服務質量和業務水平;還要團結協作,相互支撐,妥善處理各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單位內外之間的各種關系,樹立統計人員良好的社會形象。
基層統計人員作為單位管理人員之一,經常會參與單位的各種決策活動,為最高決策層的拍板定案提供參考意見。統計人員根據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通過整理分析,找出單位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供決策者挑選。在向決策者提供統計信息的過程中,應當注意通俗易懂、簡便易行,做到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