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正能量的小短文介紹8篇
并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下文關于勵志正能量的小短文介紹,歡迎借鑒!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
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夸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后,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并加以研究。驚喜之余,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后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后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溫馨提示:
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用不著什么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什么技巧或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著,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一位叫馬維爾的法國記者去采訪林肯。
馬維爾: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想過廢除黑奴制度,《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們那個時期就已草就,可是他們都沒拿起筆簽署它。請問總統先生,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偉業留下來,給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可能有這個意思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喪。
馬維爾還沒來得及問下去,林肯的馬車就出發了,他一直都沒弄明白林肯這句話的含意。
林肯去世50年后,馬維爾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林肯在信中談到幼年時的一段經歷:“我父親在西雅圖有一處農場,上面有許多石頭。正因如此,父親才得以以較低的價格買下。有一天,母親建議把上面的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主人就不會賣給我們了,它們是一座座小山頭,都與大山連著。
有一年,父親去城里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里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于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把它們給弄走了,因為它們并不是父親想象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伶伶的石塊,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林肯在信的末尾說,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為他們認為不可能。其實,有許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讀到這封信的時候,馬維爾已是76歲的老人,就是在這一年,他正式下決心學漢語。據說3年后的1917年,他在廣州旅行采訪,是以流利的漢語與孫中山對話的。
這個故事,讓我更深刻地懂得了陳老師的這句話:是決心,而非環境決定你的命運!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北京: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士宏女士出于個人原因將辭去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職務。微軟中國公司表示雖然她的離去是公司的一大損失,但對她的決定和意愿表示尊重。
吳士宏當年就職時的宣言言猶在耳,"我選擇微軟,是因為它正迎合了我的夢想:要么把中國公司做到國際上去,要么把國際公司做到中國來。微軟恰恰把執掌中國業務的金印托付給了我。同時,微軟公司那種生生不息的創新拼搏精神、濃厚的危機感和我的個性也有某種深層的契合吧。"而今日她又做了"一個不容易的決定"。"我很高興能最終做出決定去做事業和生活中另外一些也很重要的事情。我很珍視自一九九八年二月加入微軟(中國)有限公司以來所擔任的領導職務,更感激難得的機會與眾多優秀人才相識、共事。這一切都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吳女士"舍棄"夢想自有原因,而她幾個月后何去何從還是個未解的謎??在業內人士仰首關注之際,我們先來看看這位"打工皇后"的奮斗歷程:
在內心我無法丈量自己與這道門的間距,雖然我足足站了5分鐘,觀察那些各種膚色的人如何從容地邁上臺階,毫無閃失地踱進轉門,進入到另一種世界。這是五星級標準的長城飯店,它像西方小說里盛裝的貴婦人,輝煌而傲慢,而我則要穿過它的轉門,去謀求一份職業。
那是1985年,我有充足的理由要走進這扇轉門。為了離開原來毫無生氣甚至滿足不了溫飽的護士職業,我憑著一臺收音機,花了一年半時間學完了許國漳英語三年的課程。我一直守候著機遇的到來。
我鼓足勇氣,穿過那威嚴的轉門和內心的召喚,走進了世界最大的信息產業公司IBM公司的北京辦事處。面試像一面篩子。兩輪的筆試和一次口試,我都順利地濾過了嚴密的網眼。最后主考官問我會不會打字,我條件反射地說:會!
"那么你一分鐘能打多少?"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說了一個標準,我馬上承諾說我可以。因為我環視四周,發覺考場里沒有一臺打字機,果然,主考官說下次錄取時再加試打字。
實際上我從未摸過打字機。面試結束,我飛也似地跑回去,向親友借了170元買了一臺打字機,沒日沒夜地敲打了一星期,雙手疲乏得連吃飯都拿不住筷子,我竟奇跡般地敲出了專業打字員的水平,以后好幾個月我才還清了這筆不少的債務,而IBM公司卻一直沒有考我的打字功夫。
我就這樣成了這家世界著名企業的一個最普通的員工。
在IBM工作的最早的日子里,我扮演的是一個卑微的角色,沏茶倒水,打掃衛生,完全是腦袋以下肢體的勞作。我曾感到非常自卑,連觸摸心目中的高科技象征的傳真機都是一種奢望,我僅僅為身處這個安全而又解決溫飽的環境而感寬慰。
然而這種內心的平衡很快被打破了,有一次我推著平板車買辦公用品回來,被門衛攔在大樓門口,故意要檢查我的外企工作證。我沒有證件,于是僵持在門口,進進出出的人們投來的都是異樣的眼光,我內心充滿了屈辱,但卻無法宣泄,我暗暗發誓:"這種日子不會久的,絕不允許別人把我攔在任何門外。"
還有一件事重創過我敏感的心,有個香港女職員,資格很老,她動輒驅使別人替她做事,我自然成了她驅使的對象。有天她滿臉陰云,沖我過來:"Juliet(我的英文名),如果你要想喝咖啡請告訴我!"我驚詫之余滿頭霧水,不知所云,她劈臉喊到:"如果你要喝我的咖啡,麻煩你每次把蓋子蓋好!"我恍然大悟,她把我當作經常偷喝她咖啡的賊了,這是人格的污辱,我頓時渾身顫栗。像頭憤怒的獅子,把內心的壓抑徹底地爆發了出來。事后我對自己說:有朝一日,我要有能力去管理公司里的任何人,無論是外國人還是香港人。
自卑可以像一座大山把人壓倒而讓你永遠沉默,也可以像推進器產生強大的動力。我想著要改變現狀,把自我從最底處帶領出來。我每天比別人多花6個小時用于工作和學習,于是,在同一批聘用者中,我第一個做了業務代表。接著,同樣的付出又使我第一批成為本土的經理,然后又成為第一批去美國本部作戰略研究的人。最后,我又第一個成為IBM華南區的總經理。這就是多付出的回報。
比別人先走一步,能創造一種好心境。日本有位成功的企業家,每天早起半小時,上班先走一步,避開上班的高峰。每次他坐在公共汽車上,車廂里空空蕩蕩,沒有上班高峰時那種沙丁魚罐頭般的窒息
感,他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迎著晨風觀看街頭人生百態,內心充滿了愉悅。他不僅每天比別人多做一些,而且舒暢的心情也帶來了充沛的精力和創造力。在我內心,始終有著深重的危機感,如果不先走一步,就意味著被人領先。
在別人眼里我很成功,然而我的內心曾長期徘徊在脆弱地帶,甚至有時在挫折面前幾近崩潰。我曾看到一位作家談自尊,認為首先要接受自己,對自己負責,完善自己,做真實的自我。我發現自卑的成因源自不接受自己,沒有對自己真正負責。
這種自卑跌宕起伏,曾經無處不在。當同事被提升時,我心有嫉妒;當自己成為英雄站在表彰臺上時,因同事比我多了幾百元獎金心中不服。我在嘴上說,我不是在乎這幾百元錢,然而我在乎的是什么呢?我把別人對我的認可程度局限于幾百元錢所代表的價值上,這又比僅僅是在乎幾百元錢的境界高出了多少呢?追求表面層次的認可,使我把成功尺度擺設在別人的眼里,我內心的天平經常受制于別人的評價擺蕩不已。在IBM華南區工作期間,我面臨的挑戰是:既要極力開拓這片新的市場領地,又要對200多位員工的成長負責。在這個大家庭里,我開始從一群員工身上看到自己的成就和理想。那狹隘的自我也被漸漸擠出。在離開IBM華南區的時候,我已克服了自卑的心理,獲得了充分的自尊。
1997年初,當我回到北京IBM總部時,許多朋友都困惑不解:偌大的"南天王"不做,卻還要讀什么書(當時我準備到美國學習一段時間)?在公司里,昔日追隨"南天王"的親熱也化為寒蟬,甚至有人和我擦肩而過也視若無人。這種事如果發生在昔日,我肯定又要憤怒了.然而現在我卻可以輕松地去面對。我已經能夠平衡自己的內心。我確實想修整一下,去美國攻讀MBA高級研修班,這已不是為拿文憑爭口氣的心態,而是希望養精蓄銳向更高的目標出擊。
當我收到美國的機票,準備8月15日的開學之時,父母親的雙雙大病使我在事業與親情間經受了一次重大考驗。我每天奔走在兩個醫院,往返于城市與郊區,而風燭殘年的父母卻沒有很快康復的跡象。
我非常想出去讀書,甚至有次心頭閃出這樣的念頭:難道你們就不能晚兩個月生病嗎?
我被自己的`閃念嚇了一跳。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好人,當事業與親情交鋒之時,我竟然想推卸責任,難道我是在想,兩個月后,我已經在美國了,你們再病我也可以不管了。是這樣嗎?我竟淪落為這類人了嗎?好人是成功的基本條件。當時父親已在彌留之際,母親得了老年癡呆癥。終于,我決定留下來,埋葬自己的夢想,每天陪伴著父母。
在父親最后的生命時光里,盡管他已不能啟口說話,但我卻一直能夠與他交流。我身邊的人都不相信,他們認為我是由于傷心過度精神出了問題。然而我卻知道父親一直在挽留我。這是心與心、靈與靈之間的默默傳遞。后來我才明白父親的苦心,他在冥冥中留住我,是想為我展示一片新的人生霞光。
1998年2月5日,經歷了5個多月的雙向選擇,我把簽字協議傳真到微軟公司總部的時候,我如夢初醒地發現,原來父親要我留下做更大的事,這正是我想做的事啊!
我在微軟公司的上司對我說:你就是為微軟生的。微軟公司虛席以待,"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這一職位為我等了將近半年。而我選擇微軟,是因為它正迎合了我的夢想:要么把中國公司做到國際上去,要么把國際公司做到中國來。微軟恰恰把執掌中國業務的金印托付給了我。同時,微軟公司那種生生不息的創新拼搏精神、濃厚的危機感和我的個性也有某種深層的契合吧。
人沒有野心終不能成大事。微軟和中國給了我廣闊的天空,我又想張開羽翎,讓風聲在耳邊回響,再次超越自我,去迎接絢麗的夢想:
把微軟(中國)做成"中國的軟件企業",為中國軟件業寫下豐盛的一頁。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后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并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阻礙我們去發現、去創造的,僅僅是我們心理上的障礙和思想中的頑石。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那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兒子問:“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這么回答:“你說那顆石頭喔?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
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菜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說:“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
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顆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十幾分鐘以后,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松。婦早有心理準備,可能要挖一天吧,誰都沒想到幾分鐘就把石頭挖起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沒有想像的那么大,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溫馨提示:
你抱著下坡的想法爬山,便無從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悶而無望,那是因為你自己沉悶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