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那央視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觀后感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觀后感篇一
愛國者攜手戰“疫”贊歌飄天山南北
1月20日上午,新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隆重表彰了在抗擊疫情斗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這是對擔當者、逆行者、愛國者的褒獎,是對偉大抗疫精神的禮贊,激勵我們凝聚團結奮進力量,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而不懈奮斗。
狂風驟起,勁草迎擊;烈火兇燃,真金砥礪。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大贊祖國對每一個生命的全力護佑。面對突襲而至的病毒,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決心,奪取了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醫療機構緊缺,國家迅速組織開工建設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展現“中國力量”;醫務人員不足,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蒙面逆奔跑”,千里馳援前往疫區,展現“中國精神”;醫療物資匱乏,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籌集供應,展現“中國擔當”;馳援武漢的“大白”跳起“黑走馬”為新冠患者疏解壓力,展現“新疆風采”;7月的烏魯木齊按下“暫停鍵”,90分鐘變“空城”,展現“新疆速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理念的最好詮釋!這是中華文明人命關天的道德觀念的最好體現!這也是中國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證!”
病虐桀桀危亡處,吾心灼灼護國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大贊每一位防疫工作者的無私奉獻。從來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奮戰一線、救死扶傷的“天使白”,恪盡職守、防控排查的“守護藍”,聞令而動、敢打硬仗的“橄欖綠”,真誠奉獻、不辭辛勞的“志愿紅”,無畏逆行、清潔消殺的“環衛橙”,還有爭分奪秒研究病毒、研發疫苗的科學工作者,宣傳防疫知識、引導村民做好自我防護的駐村干部……或向險而行,或默默堅守,以各種方式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夜以繼日的值守、感天動地的馳援,爭分奪秒的救治,愛心涌動的奉獻,“最美逆行者”沒有退縮,逆“風”而行,迎難而上,用實際行動守護我們的健康,守護人民的安危,守護城市的平安,堪稱時代的“英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點贊和致敬!
逆行者可貴,順行者可贊。同氣連枝,共盼春來,大贊各族人民積極配合、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在抗疫斗爭中,新疆2500多萬干部群眾肩并肩、心連心,在黨的領導下毅然決然投入抗疫斗爭,齊心協力、眾志成城,顯示出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新疆人民的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友愛情懷,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變身“主播”的老師,“云簽到”的學生,“釘釘”打卡的上班族,隨身攜帶“健康碼”的普通群眾,都是抗疫斗爭中的一分子。春節將至,疫情防控將面臨一次“大考”,積極倡導簡約生活方式,少聚集,少外出,減少不必要的聚餐集會,奮戰一線的“撇”,宅守在家的“捺”,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沒有跨不過的坎,大寫的中國“人”定能戰勝疫情,迎來生活的“春天”。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要慎終如始、再接再厲,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僥幸心理,堅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全面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的四方責任,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奮力奪取抗疫斗爭全面勝利。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觀后感篇二
1月2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攝制的八集大型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據介紹,該片首次以“歷史、民族、宗教、文化”四大維度為視角,用重大考古成果和美輪美奐的視聽影像,完整梳理新疆地區在中華文明大視野下的歷史脈絡,全片用一個又一個歷史事實,一件又一件珍貴文物,深刻闡明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新疆歷來是多種宗教并存的地區。
在新聞發布會上,與會的專家學者觀看了節目樣片,他們認為,該片主題宏大、內容生動、脈絡清晰,制作精良,填補了新疆歷史專題傳播教育領域的空白,體現了國家話語的力量。
據介紹,八集紀錄片具有以下特點:
首次以“全景式”權威講述中國新疆歷史事實的紀錄片。
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以編年體史詩的形式,全景權威講述中國新疆的歷史。八集紀錄片內容涵蓋了“新疆地方史、民族發展史、宗教演變史、文明融合史”四大歷史主題,50余位權威專家學者全程參與,采訪國內數十位歷史學者和考古專家,并在英國、法國、德國等地采訪了多位研究中國新疆歷史的國際知名學者。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通過有力的歷史真相,展現中華文明脈絡,深刻再現中國新疆地區數千年歷史演進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種文化融合互通,向今天的觀眾呈現出一個既雄渾又親切,既悠久又現代,既美麗又多彩的中國歷史畫卷。
首次以重大考古成就詮釋“中國之新疆”歷史本質的紀錄片。
中國新疆地區因獨特的氣候與地理環境,歷來是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重要地區。攝制組在全新疆地區及陜西、甘肅、河北、北京等地探訪取景,先后拍攝200余件相關文物、文獻,實地拍攝90余個遺址和歷史建筑,眾多國寶級珍貴文物和歷史遺址“集群式”亮相,用考古成果來實證新疆自古是中國的領土,闡明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家國一體的形成發展過程。
其中,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是新疆地區出土最早帶有“中國”字樣的文物,漢代“司禾府印”見證著古西域屯田戍邊的激蕩歲月,維吾爾族的主體先民唐代回鶻人用回鶻文抄寫佛教經卷力證了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的、唯一信仰的宗教。在眾多珍貴文物中,藏于國家圖書館的《清乾隆內府輿圖》、新疆尉犁縣2019年最新考古發現的千余件唐代安西都護府軍鎮遺物、新疆吐魯番吐峪溝唐代佛教壁畫均系首次在電視屏幕上亮相,堪稱一部“由文物、文獻與遺址”構建的中國新疆歷史影像教科書。
首次采用多種特殊攝影裝備,拍攝出宏偉震撼且又微如葉脈,具有生命力的壯麗新疆,展現中國大好河山。
攝制組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和新理念,通過微距攝影、探針攝影、航拍攝影、紅外攝影等多種方式,向觀眾呈現新疆大地的草原、山川和水系如清晰葉脈一般,具有“生命力”的壯美景象,也構建起新疆地區文物遺存、人文風貌、城市風光的美感與質感。為了拍攝到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國故址,攝制組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的尼雅遺址,拍攝到近十年來該地區最新的真實景象。此外,攝制組還沿著古“絲綢之路”沿線,拍攝唐代后就逐漸廢棄的極具傳奇色彩的大海道地區。該紀錄片用極具震撼力的視聽影像,詮釋了中國新疆地區的大好河山、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用貼近國際受眾的表達語態讓世界了解中國新疆的真實歷史
為了讓海外觀眾更好地了解中國新疆的歷史沿革,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在創作手法、旁白語態等方面進一步貼近國際受眾,用真實、客觀、可信的歷史敘述、考古成果、文物存證來闡明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駁斥了一些歪曲中國新疆歷史事實、混淆是非的歷史謬誤和謊言,向全世界講述一個跨越數千年延綿不絕的中國新疆歷史故事。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觀后感篇三
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
中國56個民族中47個在新疆有分布。新疆的發展和穩定關系到全國改革發展的穩定大局,關系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國家安全,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始終堅持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確保新疆地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絕不掉隊。
維護民族團結統一,讓民族政策有溫度。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新疆的問題,最難最長遠的還是民族團結問題。”當前,民族工作面臨著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要加強對新疆地區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增進少數民族文化和漢族文化有效融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新疆地區人民群眾的文化認同感、精神歸屬感、民族向心力,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使全國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抱團成長、共同進步。要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地全面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堅持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起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內核共同抵御分裂勢力、反華勢力的行徑,筑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堅固長城,使新疆成為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共同發展、不斷繁榮、溫暖和諧的大家庭。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讓社會治理有力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是我國新疆工作的總目標。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證,也是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要始終堅持把維護穩定作為政治責任,立足抓早抓小抓快抓好,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要堅決防范和嚴厲打擊“三股勢力”的滲透、破壞、分裂活動,妥善化解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的大局。新疆的治理既要堅持黨對新疆地區的政治領導、思想引領、文化凝聚,又要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尊重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風俗習慣,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織密織牢新疆治理網格,全方位、多層次維護新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和穩定和諧的社會局面。
堅持經濟民生并重,讓新疆發展有刻度。發展是新疆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是新疆各族干部群眾的美好期盼,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始終把改善民生擺在優先位置,圍繞脫貧攻堅和促進就業兩件大事,著力抓好教育、社保、醫療、養老等各項社會事業,切實解決各族人民的后顧之憂,讓各族人民共享發展的成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民生工作高質量發展。要抓住經濟建設這個“牛鼻子”,下好全國一盤棋,發揮區位優勢,不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依托“一帶一路”建設,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打造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的高地。要努力發揮比較優勢、后發優勢,借鑒其他省、自治區發展的寶貴經驗,取長補短,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華民族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長期的民族交流與合作中深深鐫刻在中華兒女的心底,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液之中,已經形成一種廣泛而深刻的民族共識。我們要牢固樹立“天下一家親”的民族觀念,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大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決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大旗不動搖,不斷鞏固和發展和諧互助的民族關系,讓民族團結之花絢麗綻放,共同譜寫新疆發展新篇章。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觀后感篇四
一名扶貧小白的成長自述
“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干部”打贏脫貧攻堅戰,離不開各級黨員干部的辛勤付出與努力,而作為一名扶貧小白的我,在這一年的扶貧之路上經歷了種.種磨難與心酸,但如今回首,卻滿是成長的感動與溫馨。
從“愛哭鼻子”到“愛擔擔子”。我從來不是一個愛哭的孩子,當我跋山涉水背井離鄉成為了一名南疆基層公務員后卻變成了一個“愛哭鼻子”的人,而哭鼻子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不堪一擊忍受不了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而是因為我把明明可以做好的事情搞砸后的自責與愧疚。年初的扶貧檢查,我被分配負責統計核實數據,明明一項很簡單的任務,卻因為我的原因一直到規定上報時間還未完成統計,內心的自責與愧疚讓我不自覺地流出了眼淚,忙碌的同事們也紛紛過來安慰,而他們的“好言相勸”對于我來說更像是把利劍刺痛著我不服輸的心,于是我拭去淚水,明確方向,在未來的日子里走得愈加堅定。我明白參天大樹總是在風霜雨雪中練就鐵枝銅桿,也知道作為一名扶貧小白的我經歷不夠,但我立志要做搏擊風雨的海燕,而不是做石縫中的寒號鳥,用我擔當之軀,為脫貧攻堅助力。
從“單打獨斗”到“團結協作”。曾經的我以為,百倍千倍的努力總會換來回報,卻不曾想過匹夫難敵萬眾,作為初次接觸扶貧工作的小白,我充滿了斗志與激情,能力不足就加班加點干。作為辦公室最后一個熄燈的人,我從未感覺到失落與孤獨,卻常常感到力不能及,通宵達旦地熬夜換來的是不如人意的結果。直到一次,辦公室所有人一起加班搞資料。作為一個獨來獨往的人,我突然發現和這么一群人工作特別有效率,原來一兩天才能完成的任務幾個小時就搞定了,而彼此間的默契使得我越來越愿意與他們合作。原來一群人的力量真的遠超過一個人的辛苦,而我也很慶幸早早地遇見了他們,讓我學會了團結協作,不再像一顆四處漂泊的種子,終于找到了屬于我的那片森林。
從“他鄉之客”到“親友如云”?!肮陋毷侨说乃廾?,愛和友誼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將它撫慰”。從一年前初到新疆阿克蘇時的“他鄉之客”到如今的“親友如云”,我經歷過“他鄉不是故鄉”的委屈,經歷過病痛苦難折磨的無奈,經歷過語言不通文化不同風俗不一的窘境。而如今,經歷了一年扶貧工作的磨練之后,我既學會了做群眾工作又收獲了來自領導和同事的關心關愛,從最初入戶時的唯唯諾諾到如今的堅定果敢,從曾經的拘束小心到如今的舉止大方,我做到的不止是自己的蛻變,也在改變著一些人的生活。入戶走訪時我認識阿布都拉·亞森,勤奮好學的他總是在問我各種學習中的問題,而在相互的交流中,我們也漸漸熟知,由于我的幫助,他功課不斷提升,而我也成了他們家的結親戶,他們成了我的“家人”。人生總是在極度失望時給予你希望,從開始的距離感到如今的親密感,扶貧小白的我也漸漸成了一名“老手”,而我的故事還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我也足夠相信,未來的日子里我將會與群眾走得更近,與同事感情更深,與自己的目標離得更近。
《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觀后感篇五
2022聽見他說亦聽我說
翻看微信公眾號,一篇《難忘!30句話回顧一起走過的2022》,讓我陷入沉思。一張張熟悉或陌生的臉龐,一個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英雄,一句句鏗鏘有力同時激勵人心的話語,是感動是震撼。2022,聽見他說也聽我說。
聽我說,謝謝“你”為我們拼過命。聽見他說,“除了勝利,別無選擇”。2022年是太過不一般的一年,正如回想2003年,我們總會想到“眾志成城,抗擊非典”。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而來,一時間人心惶惶,“武漢”令人害怕,“發燒”讓人緊張,但我們看到的不是逃避和畏懼而是太多太多逆行而上的人,他們是醫生是護士是解放軍,是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人,同時感受到了祖國的力量,那是一種油然而生、舉國同心、擰成一股繩共同抗疫的力量。漸漸的我們驚喜的發現疫情一天天控制、感染者一天天減少、患者一天天痊愈,“恭喜了!關門大吉!”聽我說,感謝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謝謝“你”為我們拼過命。
聽我說,讓我們堅信明天會更好。聽見他說,“今天的中國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國,今天的世界也不是百年前的世界”。洪水總會擊退,疫情終會過去;8年持續奮斗,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時隔70年,山河已無恙,在韓志愿軍英烈歸來;嫦娥五號回家,我們從42年前受贈1克月壤,變成了如今擁有1731克月壤。如今小朋友心目中的偶像是鐘南山爺爺,再也沒有人不認識袁隆平爺爺?!奥淙沼鄷煟碎g值得?!甭犖艺f,我們都感受到生活在今日之中國幸福安逸,同時堅信未來的祖國會越來越強大,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是最幸福的“打工人”,與祖國同行,一起見證以后的越來越好。
聽我說,南疆基層期待你的加入。聽見他說,“山還是那座山,但在我眼中不再是束縛,而是祖國的大好河山。”2019年做出最大、最堅定的選擇是來新疆,成為一名南疆基層公務員。那年7月手捧著“赴邊就業優秀畢業生”的榮譽證書站在臺下坐著幾千人的領獎臺上,眼神飄忽、不知所措,那種害羞和不自信不是來自自己,而是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害怕找不到工作才去新疆吧”“去新疆,那么遠還不安全,怎么想的”……2022年,來疆一年之際,躲躲閃閃沒有了,而是最想理直氣壯地述說著南疆的富饒土地、團結和諧,基層的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在新時代扎根邊疆、奉獻邊疆,為這里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時也期待著遠方的你的加入。
2022,聽見他說,也把我看到的、我感受到的、我經歷過的說給你聽,回顧一起走過的2022,期待來年始料不及的運氣和突如其來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