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去秦兵馬俑游覽的個人觀后感700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去秦兵馬俑游覽的個人觀后感700字1
踏過青山綠水,盡賞名勝古跡。
五千年,沖不走古國的底蘊,帶不走民族的記憶。
暑假的一天,我們一家來到西安,參觀了“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秦兵馬俑。秦兵馬俑位于陜西省驪山北麓。汽車剛一開到博物館門前,我就被頗具雄渾端莊氣息的建筑深深吸引了。
跟隨導游進入大門,迎面一座巨大的拱形建筑映入眼簾,我們首先進入第一個俑坑。千余尊陶俑,近萬件青銅器,在燈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前排的將軍俑頭戴金盔,身披鎧甲,披堅執銳,勢不可當。剎那間,歷史的距離感蕩然無存,一種神秘的力量將我帶入喊殺震天,戰車嘶鳴的古戰場:
一行行的兵馬,或站或跪,一聲令下,就張弓搭箭,馳騁疆場。劍眉星目,白衣飄飄,黑色發絲隨風而舞,背上的龍舌弓和柳葉劍,閃爍著凜冽的寒意,一身戎裝的將軍,目光如深井般平靜,劍鋒在戰場的硝煙中上下翻飛如蝶舞,大秦終一統六國,稱霸中原。
向北走,我們又來到了二號坑。這邊是由戰車,騎兵,弩兵混合編排,進可攻,退可守。另一邊,亦是一些兵俑,從那些兵俑的眼中,我仿佛看出一絲悲哀:
阿房宮外,驪山陵園中,長城,馳道。一條條皮鞭抽向他們的身軀,炙熱陽光下,三百萬人徒手修筑起這些建筑,千里之地,盡是尸血。在我看來,它們似乎再不是磚塊所堆積,而是用血汗所凝注,他們在人類歷史畫卷上,潑就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看到這里,我的心在吶喊,為眼前震撼的景象而吶喊!我的心在自豪,為祖國這偉大奇跡而自豪!千古一帝秦始皇,千秋功過,只任后人評。統一六國,統一文字,影響深遠,卻也曾焚書坑儒,刑法茍暴,以暴虐為天下始。大動干戈,修筑陵墓長達39年之久,水銀作山川河流,寶石作日月星光。如此巨型工程,在科技落后的封建社會,全靠人民勤勞的雙手,這雖反應帝王的貪婪、奢侈,卻也體現人民的智慧。
邁出博物館的大門,我的心卻早已在歷史中生根發芽,歷史需要我們銘記,未來更需我們創造!
去秦兵馬俑游覽的個人觀后感700字2
悠悠五千年歷史,迢迢千萬頃土地,中國就像一條奔騰的巨龍在世界遨游著,中國就像一位偉大的母親一樣呵護著我們,而中國現在的成果就是美麗的。
寒假期間,我來到了西安看了兵馬俑,剛走進大門,就讓我驚呆了,一排排整齊的人馬出現在我眼前,他們整齊地站著的樣子真是使我大吃一驚,我還看到每個兵馬俑的樣子都不一樣,有些兵馬俑手上拿著長劍,有的穿著戰袍,還有的呢,則是穿著鎧甲……并且每個兵馬俑的表情都是千奇百態、栩栩如生,這也難怪許多去外國人來西安參觀了兵馬俑后都說我們的國寶真厲害,當然,就連身為中國人的我和許多游客都贊嘆不已,可見,兵馬俑雕刻地有多么細致。
并且兵馬俑的背后也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在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就下令大規模的修建陵墓,他把墓地選在了驪山北麓。并且他從全國調來七十多萬“刑徒”,還從山東,河南等地征來大量民夫。修建期間,秦始皇還下詔李斯提前征集數千對童男童女準備為他殉葬。李斯知道了,心想:如果這樣做,肯定會遭到百姓的強烈反對,但不照辦的話,就有殺身之禍。于是李斯就上書建議秦始皇用陶俑,秦始皇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于是下旨令李斯征集全國的能工巧匠,但是,工匠們只會燒磚瓦,誰也不知道怎么去燒制出陶人陶馬,于是,一百多名工匠就因此失去了性命,有個老工匠在臨死前想到了辦法,于是他就把辦法告訴了他的兒子,最后,他們終于做好了陶人陶馬。在秦始皇駕崩這會,秦二世隨即即位,他懼怕工人泄露了秘密,就把工人都騙到了墓地里,在工人走進陵墓時,就被活活地封在墓中,成了陪葬品,傳說只有一個人逃了出來,就是老工匠的兒子。
聽了故事之后,我非常震驚。看著一排排整齊的兵馬俑,我越發覺得這兵馬俑,這用許許多多人的智慧乃至生命換來的共同成果,是最珍貴的最美麗的,我們的祖國也是多么偉大啊!
去秦兵馬俑游覽的個人觀后感700字3
暑假,我參加了延安采風行活動,在西安,我看見了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
親眼所見的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傭真是與書本,文章上略有不同啊!他們一個個栩栩如生,真是佩服古代人的雕刻手藝啊,正是因為高超的雕刻手藝而賦予了他們的生命。他們有的身披鎧甲,有的牽牛牽馬,有的趾高氣揚,有的鞠躬盡瘁;他們神態自若,表情和動作都不一樣,而且,有的兵馬俑是上了色的,非常漂亮,而有的為了保存古跡,所以沒有上色,仍然是一片土色,但有古代的顏色,有古代的味道,仍然漂亮;憨態可掬的面貌表情,嚴肅,冷清,熱情,這些表情看似平凡,可在兵馬俑身上,他們仿佛有了生命,仿佛有了人的喜怒無常,悲歡離合的表情,非常神奇;兵馬俑也有許多種類,有將軍俑,跪射俑,立射俑,青瓷俑等等。
看了這么多,我感覺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秦朝,輝煌的秦朝。兵馬俑是秦始皇要求仆人這么做的,因為秦始皇想在他死后,他也能統領千萬大軍和宮女,并且宮女是大活人,這樣一來就有許多大臣去救宮女。可是,秦始皇已經在陵墓門口設下了重重機關,所以,有不少大臣死于機關下。
我也希望你們能去看一看,因為,不看兵馬俑,不算到中國哦。那你們知道兵馬俑是怎么來的嗎?
兵馬俑,來自一個姓楊的村民的執著。當時,西安山上嚴重缺水,所以,他們就開始在山上挖井,后來,他們挖出了一點點陶瓷,他們便吼到:“啊!魔王降臨了?!币驗楫敃r,他們相信有一個大魔王,只有姓楊的村民一直挖了下去,后來,他們挖出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陶瓷人,于是他將俑運到博物館去,就這樣兵馬俑誕生了。
奇跡的兵馬俑,輝煌的秦朝,偉大的秦始皇,世上的奇跡。
去秦兵馬俑游覽的個人觀后感700字4
在寒假中,我們來到了西安,參觀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通過了檢票口,我們便順著在綠樹中蜿蜒曲折的大理石鋪成的羊腸小道前往秦兵馬俑的三個坑。這真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我們走了好久,秦兵馬俑的一號坑便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這真不愧是這三個坑中最大的一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兵馬俑排成了一塊塊整齊的方陣,組成了一堵高大的銅墻鐵壁,讓人感到有排山倒海班的氣勢,讓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秦兵出征時的那種威武豪邁的軍隊,讓我不禁贊嘆不已。
仔細去看,一個個灰褐色的如真人般大小的秦兵馬俑的姿態和衣裳其實各不相同。有的兵馬俑的頭巾是三角形的,立在兵馬俑的頭上;有的則像是一根寬帶,插在其中;還有的,連頭巾也沒有帶,顯露出一根根精細的頭發絲。再看看這些兵馬俑的姿態,各個都不相同,有的兵馬俑是半蹲著的,像是在向將軍匯報的樣子,有的,是站直的,就像是一棵筆挺的蒼松,屹立在大地之上,手中似乎還拿著劍,但是,經過千年的埋藏之后,全部都被侵蝕,消失了。
在秦兵馬俑的展覽館中,成列著已經出土的兩輛銅馬車,一號馬車和二號馬車。其一號馬車的車夫是站著的,而二號馬車的車夫是坐著的。這兩輛馬車分別都有四批肥碩的馬兒來拉動,這八匹駿馬和真正的馬兒不相上下,仿佛在不斷地向前奔馳,向敵人沖鋒!
聽導游講,這些秦兵馬俑原本其實都是有顏色的,但是經過了幾千年的歲月,上面的顏色統統都剝落了,失去了它們原有的色彩,現在的我們只能在少許兵馬俑上看見一點顏色的痕跡。
“這些兵馬俑開采出來的時候,全部都是一塊,一塊小小的碎片,整個兵馬俑都已經支離破碎了。這么多兵馬俑,進過我們考古學家一天有一天的努力,終于拼至出來了今天給大家展現出來的一個個宏偉的兵馬俑。大家請看,”導游說道:“那是還沒有拼至出的兵馬俑,看,那里還有一個馬屁股露在外面?!?span style="display:none">1cB子文庫范文網
順著導游的手勢,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確實是一匹馬,只有一個馬屁股展露在外面。
秦兵馬俑真是中國文化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國人的驕傲。歡迎大家也來參觀秦兵馬俑哦!
去秦兵馬俑游覽的個人觀后感700字5
今年寒假,我隨爸爸媽媽西安古城旅游,參觀被人們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
我們開著車,向西安臨潼的方向駛去,雖然天氣很冷,還飄著雪,但“秦兵馬俑博物館”門前,卻是人山人海,游客們一群群、一對對,滔滔不絕地涌進去。
為了更加詳細地了解秦兵馬俑,爸爸特地請了一名導游為我們講解。首先我們來到“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廳”,走進展廳,兩輛精美絕倫的銅馬車呈現在我們面前,導游叔叔說,這兩輛銅馬車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大小是秦時真馬車的二分之一,這兩輛車出土時碎成了近3000多個碎片,考古學家花了近8你那的時間才把它們拼接完整。參觀了兩輛銅馬車,導游叔叔又帶到了仿制的一號車的傘桿前,為我們進行講解和操作:這根傘桿能隨著太陽的方向自由轉動180度,傘桿底部還有一把子母扣的鎖,只有解鎖才能使傘桿轉動。傘內還藏有矛,當刺客來襲,便可打開機關將矛取出,把鎖打開將傘作盾,可謂一傘多用,機關重重。銅馬車的馬韁繩是金銀交錯的,游客們都很震驚,在2000年前哪個沒有先進科學技術的時代,秦人是如何將熔點不同的金銀鑲嵌在一起的呢?導游叔叔說,這仍是一個未接之謎。
離開銅馬車,我們來到了一號坑,參觀氣魄雄偉的兵馬俑。導游叔叔介紹,兵馬俑最高1。9米,最低1。7米,都是工匠按照真人雕刻而成,所以他們的形象、神態、身材都不相同,連胡須和腦后的發型、腰帶勾都是多種多樣,甚至連指甲蓋和手掌紋都雕刻得清清楚楚、惟妙惟肖。再看那些陶馬,他們體型和真馬一般大小,個個精神抖擻,肌肉豐滿,瞧它們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踏上征程。導游叔叔說,兵馬俑剛出土的時候并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他們不僅是彩繪的,而且大多數都是殘缺不全的碎片,據說是秦始皇死后,他的仇家項羽發現了兵馬俑坑,他帶兵闖入,搶走了兵器,打碎兵馬俑,最后還放火焚燒。不過,卻有一把青銅劍逃過此劫,雖然在潮濕的俑坑中埋藏了2000多年,但依然鋒利無比,剛出土時能一次劃破20張報紙。
秦兵馬俑不僅僅是一件件藝術品,更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感到無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