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讀《俗世奇人》感想”,以供大家參考!
讀《俗世奇人》感想1
一本好書,如冷冬中的一壺暖茶,讓人們覺得一股暖流從始至終浸透心靈;一本好書,如一盞清晰的明燈,時時刻刻照亮我們心中正確的道路;一本好書,如一只渺小的小船,引領我們在廣闊無痕的知識海洋里傲游。而這本好書――《俗世奇人》讓我懂得了怎么樣去對待他人。
馮驥才,是當代著名的作家、畫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珍珠鳥》、《神鞭》。
《俗世奇人》這本書是尤三十六個故事組成,其中我最喜歡的兩個故事分別是《小楊月樓結義李金鏊》和《龍袍鄭》。
《小楊月樓結義李金鏊》主要講的是:小楊月樓在困難時去找了李金鏊,李金鏊很大方的就幫助了小楊月樓,兩人結義后,小楊月樓又幫助李金鏊。
《龍袍鄭》主要講了:皇上吃鄭老漢的面魚,喝了鄭老漢的茶后,賜給了他一件龍袍。
這兩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以后一定要大方待人,不要小氣。要向李金鏊、小楊月樓和皇上一樣大方,樂于幫助其他人。這兩個故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
有一次,我帶來了三支鋼筆來到了英語班,突然前桌向我借鋼筆,我脫口而出說了一句:“對不起,沒帶!”現在想起真是羞愧。
好書,能使你暢游魅力多姿的知識海洋;好書,能帶你去探索古今中外的趣事奇談;好書,能使你明辨是非,分清美丑,為你指出生活方向,教給你做人的道理。
讀《俗世奇人》感想2
今天早上,我和一個同學在老師家補習,他有一本書,一聽是馮驥才寫的,我就向他借。一看,名字叫《俗世奇人》,我津津有味的讀起來。
《俗世奇人》里面的一個個人物,一個個故事講得都是發生在碼頭上的。
動作干凈麻利的蘇七塊;力大無邊的張大力;手巧靈活的泥人張;刷墻技術高超的刷子李……讀了《俗世奇人》這本書后,書中覺得讓我最佩服的人是——張大力。一聽到這個就覺得他很有力氣。他原名叫張金璧,津門一員赴赴武功,身強力蠻,力大無邊,所以那里的人都故稱他大力。天津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之所以力氣大這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的原因就是:侯家后有一家石材店,叫聚合成。大門口放一將死沉沉的青石大鎖,鎖將也是石頭做的,鎖上刻著一行字:凡舉起此鎖者,賞銀兩百。旁觀的人不停地嘀咕著,沒人舉起過,甚至沒人能叫它稍稍動一動,您而猜出它有多重嗎?
一天,張大力到侯家后,看到這將鎖,也看到了上邊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問一問,輕輕一撼,竟然搖動起來,而且賽搖一竹籃子,人們看到了,都趕緊圍上來看。只見張大力手握鎖將,腰一挺勁,大石鎖被他輕易地舉到空中胳膊筆直不彎,臉上遍布笑容老板上來笑嘻嘻的說:“張老師,您沒看鎖下還有一行字嗎?”張大力怔了一下,石鎖下寫著:唯獨張大力舉起來不算!
張大力大笑起來,扔了石鎖,揚長而去!
我最后的感受是: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出生各樣空前絕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說里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卻全是真人真事啊!
讀《俗世奇人》感想3
在抗日戰爭那個特殊的年代,戰火連天,民不聊生??稍谔旖颉@座城市卻奇人輩出,各種行業都有人稱奇,如刷墻的刷子李,治病的蘇七塊,制作風箏的風箏魏,治牙痛的華大夫等。這些獨特的人出自哪一本書呢?是《俗世奇人》。
初看《俗世奇人》,作者馮驥才把天津的方言引用進來,一種充滿幽默和鄉土氣息的語言把每個人給刻畫出了血肉,就像真有人站在我面前做事情一樣。文章中我對其中一個人物“酒婆”格外的感興趣,她喜歡喝用紅薯釀成的酒,在酒館里她總會喝得酩酊大醉才走回家。附近來吃酒的人稱她為“酒婆”。有一次酒婆喝了一碗未摻水的酒——酒性強烈,最后被馬車給撞了。酒婆無名無姓,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一生都默默無聞,被撞了就隨便被葬在山上了??吹骄破艖K死這一幕,我的心有一點難受,酒婆這種人在那個年代也就只有死這種歸宿了。
《俗世奇人》就像作者馮驥才在文中寫到的一句話:“天津衛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世上沒有白吃的苦,他們都是底層的老百姓,沒有像王公貴戚一樣的身份可以坐享清福,可生出來比不過別人,那就靠本事吃飯。刷子李靠刷墻吃飯,蘇七塊靠給人治病吃飯。這就好像高考一樣,家庭很貧窮的學生靠什么和那些富二代比?只能靠成績,成績是你唯一能跟別人競爭的籌碼,也是你唯一能走的路。如果你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你以后還能吃喝玩樂嗎?
《俗世奇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把舊天津社會的方方面面給寫出來,讓我愛不釋手,你覺得呢?
讀《俗世奇人》感想4
很多外國朋友都說中國臥虎藏龍,一聽這些話,我就想起《俗世奇人》,一想起《俗世奇人》,就想起刷子李,一想起刷子李,我就想起另一個人——“積木趙”。
“積木趙”可不在《俗世奇人》里,他只是我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小伙伴,不過再普通的人也有自己的長處,而他的長處就是搭積木。他對自己的能力感到非常驕傲呦。就說那次吧,那天我們三四個小伙伴一起玩樂高積木,拿材料時我們幾個串通好,把有用的都拿走,給他剩一點基本不用的,看他怎么搭。
沒想到他卻一點也不慌張,還用眼睛瞟了我們幾眼,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我拼到一半,想回頭看看他沒有材料怎么搭,并準備趁機好好嘲笑嘲笑他!但一回頭,我簡直不敢信自己的眼睛了,那幾個零零散散的材料被他的“魔術手”一裝后,竟然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快要完成的小汽車,而且是一輛老爺車,十分精致帥氣,跟真的沒什么區別,只不過一個大一個小,一個能開一個不能開。我的眼睛都看直了,哇,他真神了!用這么一點零件都搭出了一輛豪華的車,那如果給他多一些零件,是不是就能搭成房子了!我的大腦開始無限幻想。從那時起,我就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而且再也沒有人敢嘲笑他了,他“積木王”、“樂高王”的地位也沒有人可動搖了!
說到現在你應該很好奇他幾歲吧,告訴你們,他只比我大兩歲,長得還沒我高。當然,“積木趙”的傳奇仍在續寫,今天搭車,明天搭房,那后天呢……
讀《俗世奇人》感想5
《俗世奇人》這本書寫的是老天津的奇人異士,這些人都有一技之長如正骨的、賣藥糖的,看牙的……又熱又辣又爽又嘎又不好惹。這本書幽默有趣,運用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文章內容引人入勝。
作者馮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他是中國當代畫家、作家,我們學的《珍珠鳥》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三十六個故事中我最喜歡泥人張這個小故事。泥人張原名張明山,他最喜歡去兩個地方:一個是東北角的戲院大觀樓,另一個是北關口的飯館天慶館。在那他就為一件事:看角色。一日下雨他去天慶館里飲酒,忽然走進來三個人,其中一位是販鹽賺下金山的“海張五”。這位“海張五”嘲笑泥人張并拿他找樂子。泥人張不急不惱,從鞋底摳了一塊泥,左手飛快地捏了起來,捏完后他將捏好的泥團放在桌子上并轉身離去。那泥團讓人叫絕:好似把張五海的頭割下來放在桌子上一樣。張五爺不服氣,過了幾天泥人張就生產了一二百個張五爺的泥像,上面還貼著一個白紙條:賤賣張五爺,后來海張五沒辦法只好花下大價錢買了這些泥人。這個故事十分生動,讓我了解了天津人不一樣的生活和奇特的手藝。
在書中的每一個人都很平凡但不平庸,他們工作專注,富于創新,也非常敬業。每個人都把拿手好戲做的更精湛,而這些拿手好戲都是他們多年練習所積累而成的,這就是“匠人精神”。記得秋山利輝在所寫的《匠人精神》這本書中提到過:“無論在哪個行業,想要成為一流的人才,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一邊揮灑汗水,一邊鍛煉積累自己的實力,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是啊,勤奮不懈是匠人的基本,不忘初心是匠人的明燈,擁有這兩件法寶的人生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