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每到這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初一中國風俗文化春節作文5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初一中國風俗文化春節作文1
一年一度的春節可謂是隆重而盛大。在我們北方,春節從小年就已經開始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春節的氣氛籠罩了大街小巷,家家都忙碌著準備著過年。
除夕之夜,可真是熱鬧非凡,家家燈火通宵,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親戚朋友坐在一起,快懷暢飲。大家都要熬夜,玩樂。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是春節最熱鬧的時候。這天上午,由老年人組成的秧歌隊,要到大街上游行。看他們個個精神抖擻,手拿著花扇,隨著大鼓的節奏扭來扭去,很有意思。緊跟其后的是高蹺隊,你看他們扮成古裝的行頭,有的戴著官帽,有的戴上長長的胡須,更有的戴上了胖娃娃的面具。踩著高蹺邁著輕盈的步伐,吸引路過的人群。
人們則有好的湊到跟前打招呼,十分有趣。到了下午,街上的小攤小販擺起攤子,賣起了熒光棒等小玩具吸引孩子,大人們逛街買元宵。在這天,每家每戶都要吃元宵,象征團團圓圓。晚上人們吃過元宵后,聚集到熱鬧的廣場上,放飛孔明燈。相傳把自己的愿望寫在孔明燈上。
把希望帶到遠方,愿望就會實現。成百上千的孔明燈帶著人們的美好愿望從廣場上飛起隨風遠去。人們還要觀燈,各形各色的花燈,走馬燈,照著廣場燈火輝煌。觀燈的人更是人山人海。大家隨著人流參觀花燈。有的一律是宮燈,有的是玻璃燈,看上去晶瑩剔透,十分美麗。有的燈上印著燈謎,人們成群結伙一起出謀劃策猜燈謎,不一會就猜出來了。人們快快樂樂度過了元宵夜。
北方的春節在正月十六就正式結束了。但留給人們的印象卻是美好而又難忘的。
初一中國風俗文化春節作文2
三月的樂章奏響,春節已漸行漸遠,但心中因春節而引起的歡樂因子依然在心中跳躍。在如墨的夜幕下,我越發懷想春節。
令年團圓飯的餐桌上多了一副碗筷一出遠門四年的舅舅回來了,還帶回了許多小禮物。
姥姥是最開心的,那因笑容而露出的皺紋顯得格外親切、美麗,眼眶里泛著的淚花也不禁溢出眼角,那淚里包含了太多的情感。
我一聽說舅舅回來,便立即往樓下沖。一沖下樓,我立刻愣住了,地上躺著的是琳瑯滿目的瓷具,有水杯、碟子、碗、勺等等,最醒目的是上面的彩繪,有花、生肖、人物……一切是那么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媽媽見我下了樓,招呼著我:“快來選選,你喜歡什么?這都是你舅親手制作的。呵呵,真是漂亮啊,你舅還在睡覺,別去打擾他?!?span style="display:none">9oU子文庫范文網
之后,我便沉浸在選禮物的快樂中。再后來,我抱了大堆的“戰利品”興奮地回到臥室,小心翼翼地放好,饒有興趣地把玩起來。
直到吃午飯時,我才看見久違的舅舅,他變瘦了,一米七幾的個頭更襯出他的清瘦。
舅舅啊,是外面經年的奔波使你這般消瘦,還是思家之情使你消瘦?
舅舅看著坐在對面的我,先是皺了下眉,隨后便露出微笑撫著我的頭說:“長胖了,都快認不出啦,哈哈!”
晚上,烤火房就只有我和舅舅,他先是問了我的成績和目標,然后他深沉地感嘆道:“你一定要好好讀書,社會是很殘酷的。像我,四年前剛踏進那座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幾乎是找不到棲身之地,但由于我對繪畫的喜愛,我才在形形色色的職業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東西。如今我的生活過得很充實,這代表我當初的選擇是對的,而且我又是做著我喜歡的事情,那些瓷器也就是我給你姥姥最好的交代……”
干柴燃燒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房間已被柴火填滿了溫暖,此時,我的心也變得格外溫暖、堅定。舅舅生動的一課也使我豁然開朗,期末考試的失利將成為過去式,我的人生將有一個嶄新的起點。
流星的尾巴滑過天空,劃下一道美麗的弧線。春節就如同這一顆流星,雖然短暫,卻很美麗,因為它記錄著值得我懷想的記憶。
初一中國風俗文化春節作文3
春節在一片歡樂的鞭炮聲中走近了。在眨眼間一年又過去。
清晨,外婆早早地起床,在廚房里忙活著,空氣中漸漸彌漫著酒菜的香氣??粗β档募胰耍铱纯慈諝v,今天是大年初一!這是人們一年中最歡樂的時刻。隨著門鈴的轟響,幾位親戚蜂擁而入,與大人們談起了家常。趁著這個時候,我悄悄地溜出門,走到室外??粗考业赇侀T口張燈結彩,都貼上了對聯與年畫。正如朱熹所寫:“千門萬戶瞳瞳,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就是春節,一個使人歡慶的節日。
然而在春節這一個月的時間中,正月初一只是冰山一角,最喜氣洋洋的則是除夕。做為臘月的最后一天,人們是輕松的,是高興的,雖然沒有初一的那么多親友相聚,也沒有正月十五的元宵燈會;但在這一天,大人們都開始在家忙碌著準備過年的安排。而我們小孩,顯然幫不上忙,大家都出門,或與朋友結伴游玩;或上街買鞭炮;當然也有幾位“綻放的奇葩”在白天睡覺,就等著晚上當“夜貓子”通宵看春晚。我與他們不同。我與朋友一起手拉手,一起上街選購一份屬于自己的“年貨”。
臘月廿三之后,則是另一番景象,全家男女老少一起出動,有的去超市,有的上網購,有的上街購買,有的在家準備。全家人都很忙碌,都為了準備好年貨,不然在正月初一之后,店鋪基本關門,到時候就別想買到年貨了。而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在現在的生活中已找不出老舍先生所寫的“春節的彩排”那種現象了,大人們都在上班,孩子們在家努力寫寒假作業,等待著新年的到來。
唯一有特點的是臘八,那天還未放假,大家還在預備考試,可媽媽給我煮了一碗臘八粥,看著手上的這碗“小型農業展覽會,”我仿佛嗅到了春節的氣息。
時間又悄悄地從思緒間流去,眨眼間,春節已漸行漸遠,與親友相聚的時刻已經過去。溫州的春節雖無北京的春節那樣熱鬧,但對于這座南方的小城,春節最大的特點是濃濃的親情。
回首春節,我發現自己又長大了。一年了,我回望春節這個轉折點,心中無比愁悵,春節只有一次,明年的春節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初一中國風俗文化春節作文4
滿族春節古稱”元旦”,滿語稱”阿涅業能業”,是滿族傳統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舉行。節期一般為三至五天,舊時有的地區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于全國各地滿族地區。
滿族春節源于漢族習俗。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后,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進入遼陽、沈陽地區,在漢族經濟文化的影響下,滿族社會發展起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皇太極即位后,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定都北京,大批滿族居民遷移關內,與漢族雜居共處,在經濟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響,關系密切。天長日久,漢族許多習俗文化被滿族人民所吸收,春節便隨之而成為滿族與漢族共俗的傳統節日。
節前,人們積極地置辦年貨,清掃庭院,張貼對聯、掛箋(亦稱掛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時,家家戶戶鳴放鞭炮,辭舊迎新。同時,在自家西墻祖宗板下擺設供品、點燃韃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靈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無事,萬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團聚吃團圓餃子,俗稱”揣元寶”。煮餃子時,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嗎?”其他人同時回答:”起來了!”他們把餃子從鍋底浮起來比作日子起來了。然后讓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個高”。
這天晚輩要向長輩叩頭拜年(舊時女性行跪拜撫鬢禮)家長要給小孩守歲錢。宗族近親也要互相拜年,親朋好友則筵宴相邀,一起敘舊話新。男孩子成群結隊鳴放煙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興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婦們則身著盛裝,玩耍嘎拉哈(用豬或牛膝關節骨制成的玩具)。
歌舞是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據《渤海國記》記載:”官民歲時聚會作樂,先命善歌舞者,數輩前行,士女相隨,更相唱和,回旋婉轉,號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蹺。至今,此俗仍沿襲不衰。初一至初五,人們都相聚一處,唱歌、跳舞、踩高蹺、盡情娛樂,有的地方,年輕人還自發組織演出隊,走村串屯進行表演,祝賀新年,節日氣氛更加濃郁。
滿族過年,習慣用精粉、雞蛋、糖、芝麻、青紅和瓜仁等原料制做”薩其瑪”,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們喜愛的具有獨特民族風味的節日佳品。
初一中國風俗文化春節作文5
習俗,顧名思義,是習慣風俗的意思,舊社會,城鄉居民禁忌較多,表現在人們行為的各個方面,相沿成習。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多帶封建迷信色彩。不合理的禁忌,已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知識水平的提高,逐漸淡化,禁絕。而春節這一古老的節日,悠遠流長。隨之春節的習俗也流傳至今。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愿。
春節就這樣拉開了帷幕,干凈的房屋,潔白的墻,就差貼上那飽含寓意的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要貼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案!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有了喜慶的春聯,再貼上年畫、窗花,差不多就有些許年的“味道”。
年夜飯全家團圓、放爆竹歡愉吉利、吃年糕節節高升……
新的一年又一年,年年有新意,但從不忘舊習俗,正是這些舊傳統,開始了每一年的到來,這是一種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