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齊芳烈,忠貞著一門,捐生圖國難,誓死答君恩。
馬跳烏江,霸王自刎,小將也要捐生,是烏江的亭長勸解下來,小將這才乘舟逃回江東,隱姓埋名,悄悄地把霸王槍給傳了下來。
故刳心流腸,捐生以亢節;火妻灰子,霾名以償義。
有道是,慷慨捐生易,從容赴死難。
凡為國捐生者,雖下至仆隸,生前茍無過惡,幽冥必與一職事;原有過惡者,亦消除前罪,向人道轉生。
父子齊芳烈,忠貞著一門,捐生圖國難,誓死答君恩。
賢弟一時之誤,何至遽欲捐生耶!
故大將軍、正義愍公毓,臨節能固,捐生殉國,成為令典,沒世不忘。
張巡“捐生殉國,血戰以保障江、淮”的功績,“出顏杲卿、李澄之上”。
捐生慷慨,既難卒保其身,而就義從容,是宜曲成其志。
若就此捐生,以成匹夫之義,豈不可惜?操欲伸大義于天下,然獨夫難立、孤掌難鳴,知將軍大才,若得相助,大事可成。
但除了以上諸條,為英雄者,還必然以大局為重,知道可為可不為,必要時當捐生赴死,便如寒水荊軻等豪杰!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
順帝也為所迷,派有司從嚴鞫訊,二日中傳考四獄,獄吏勸詡自裁,詡奮然道:“寧伏歐刀,表示遠近,不愿輕自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