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樣感應想是佛菩薩慈悲攝受這些已逝的眾生,并且贊許記無常簿的修法吧!
2、當緣攝受智成熟的時候,禪者能清楚地看到他所觀照的任何所緣的初、中、后階段。
3、秉著觸動內心共鳴的使命,愿我們持續的攝受,振奮,啟發并感動心靈。
4、祖師修一輩子,也是名聞天下,然后他就能攝受一批弟子。
5、潛心攝受入鼻之香氣,或馥郁、或清新、或雅致、或醇厚,可入肺、可入脾、可入心、可入腦……,沉郁其間總能令人沉而忘俗、靜而生花。
6、有些真正的高僧大德為了攝受弟子,斷除弟子的某些邪見,偶爾會說一些自己的功德,如我的內證境界是什么什么等。
7、當然不是,任何眾生都在諸佛菩薩的大悲攝受之內,但是能得到多少加持,則需視因緣而定。
8、復由善根所攝受故,常不遠離真善知識,謂諸如來、應、正等覺及諸菩薩。
9、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10、獲得了學位以后,他馬上進入城市攝受眷屬,但幾天之后便還俗,被紅塵給吞沒了。
11、上之六德,僅是為師者成就自利之相,其余則為攝受他之功德。
11、造句網是一部在線造句詞典,其宗旨是讓大家更快地造出更優秀的句子.
12、如“依記句手印入欲樂定者,自身頓想共觀之慢,攝受二根,作不二加行,次第受于四喜至俱生喜,入空樂無二之理也”。
13、非一佛攝受、同道、神力及自感外,余則不顯。
14、三、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15、伏以觀音慈尊,誓愿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攝受,善根未種未熟未脫者,令其即種即熟即脫。
16、眾人攝受其中,劇談高詠,誦吟輪番。
17、師本文從函?禪師的悟道分緣及其闡教并重的宗趣觀入手,申明他之所以能在明末清初之際攝受數千僧俗,乃是因其存在深徹的悟境和完竣的見識,非人們所謂"以忠孝節義垂示及門"所能規模。
18、震撼感動之余是慶幸,慶幸在末法時代,還有如此持戒精嚴、勇于荷擔如來家業的清凈僧團,使我等沉溺眾生能有機會親近、攝受。
19、受戒弟子反省自身,生大慚愧,求哀懺悔,惟愿三寶,慈悲攝受。
20、對于生起的惡念、不善法念,即令斷除;因為想要斷除惡念、不善念,因此而精勤努力,專心修習,令“斷除惡念”之行攝受增長。
21、有些高僧大德的書法,比如弘一法師,你會覺得安靜脫俗,充滿虔敬,很有攝受力,這就是精神世界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