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了具有悖論性質的“不真不假命題”,還存在著具有半悖論性質的“不真命題”和“不假命題”。
2、你希望,或者不希望,漲價就在那里,不真不假。
3、我向你不真不假地開過玩笑:兒子,你可能讓爸爸要少活好幾年。
4、“老艾”,是周圍人給胡水清的外號,不真不假中卻透出一些實實在在的提防和戒備。
5、一是不真不假,缺乏基本的真誠感;二是不痛不癢,沒有共鳴和深度;三是不好不壞,雖有觀點,但毫無新意,評論思維與話語陳舊。
6、那么,所以我們管這樣的一個證件叫做不真不假,因為他的照片上的信息,照片上的這個人是槍手的,但是身份證上的這些身份信息確是這個被替考的人的。
7、語義悖論是無論假設其真還是假設其假都不能成立的命題,就此意義而言,可稱之為“不真不假命題”。
8、一個74分,一個72分,可謂不瘟不火、不夸張、不炫目,不真不假而又亦真亦假,恰好進入面試。
9、不過參考神秘人舉報南勇前*席及后來事情的走向,我們認定此事半真半假亦真亦假可真可假不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