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卻引關公出戰,詐敗佯輸,誘入他處,以精兵截其歸路,然后說之可也。操聽其謀,即令徐州降兵數十,徑投下邳來降關公。關公以為舊兵,留而不疑。
(2)詐敗佯輸中的詐、佯是假裝的意思。
(3)劉、龔二人佯輸詐敗,四散去了,云長奪得州縣,安民已定,班師回許昌。
(4)你如果想要取勝,就得使點心機,佯輸詐敗以誘敵深入,畢竟兵不厭詐??!
(5)原來馬超見贏不得張飛,心生一計:詐敗佯輸,賺張飛趕來,暗掣銅錘在手,扭回身覷著張飛便打將來。張飛見馬超走,心中也提防。
(6)林沖、花榮占住吊橋,回身再戰,詐敗佯輸,誘引盧俊義搶入城中。背后三軍,齊聲吶喊。城中宋江等諸將,一齊兵變,接應入城。四方混殺,人人束手,個個歸心。
(7)被他詐敗佯輸,添兵減灶,在馬陵山下,削木為號。
(8)明日吾自引一千兵搦戰,卻佯輸詐敗,誘到北山之前,放炮為號,三面夾攻,必獲大勝。
(9)豬八戒料道不得贏他,對沙僧丟了個眼色,二人詐敗佯輸,各拖兵器,回頭就走。
(10)兵不厭詐,詐敗佯輸也是一種兵法謀略,兵家只需要結果,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11)充分運用詐敗佯輸成語造句子和理解詐敗佯輸句子的意思,對今后寫作思考有一定價值。
(12)詐敗佯輸,即假裝敗陣,引人上當。
(13)等到張遼率領詐敗的兩百名戰士奔出山口之后,呂布也不在猶豫,果斷的下令:“放箭!”。
(14)你只需佯輸詐敗,誘敵追至西門,那時我自有計破敵。
(15)那邊太史慈見孫策槍法無半點兒滲漏,于是佯輸詐敗,引孫策趕來。
(16)佯輸詐敗,制勝權衡,順來逆往,令彼莫測。
(17)慈見孫策槍法無半點兒滲漏,乃佯輸詐敗,引孫策趕來。
(18)戰陣中,太史慈見孫策槍法無半點兒滲漏,便佯輸詐敗,引孫策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