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東地方士紳在捻軍竄擾期間,在溝通政府與民眾之間共同御捻、在維系地方社會之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總之,晚清時期捻軍入魯對當時的山東社會產生了較大影響。
3,太平軍和捻軍攻占了許多城池,不少官吏被殺或逃亡,地主、富商被殺被搶更是難以計數,人民的生活也遭受極大的影響。
4,山東地方社會在平定捻軍后經歷著一場變革。
5,捻軍是晚清咸同時期活躍在黃淮地區的一支武裝力量,對清朝政府形成極大威脅。
6,參與北方農民起義捻軍,受閹為太監,潛伏宮內,以策內應。
7,第二章主要敘述捻軍在山東活動和清政府平定捻軍的歷程。
8,山東地方官員,包括省級官員和基層官員對捻軍竄擾都有防御。
9,從白蓮教到王聰兒,太平天國,捻軍等等,無一不是可歌可泣的民族復興運動.
10,1864年,為防捻軍南下,修筑漢口城堡,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稱作后城。
11,東捻軍在跳出包圍圈后,復于五月突破運河防線,直趨山東半島。
12,而北方他只聽聞過陳得才,以及后來和捻軍合流的賴文光,其余之人他所知就十分有限了。
13,東捻軍被鎮壓下去后,清廷賞加李鴻章一等騎都尉世職。
14,東捻軍的一部固守淄川城,清兵久攻不下,傷亡慘重。
15,李鴻章于十一月二十三日抵達徐州時,捻軍已一分為二,賴文光、任柱等率東捻軍仍留在中原作戰,張宗禹、邱遠才等則率捻軍入陜西。
16,宮廷內部的斗爭,八卦教、捻軍的造反,同母弟慶親的去世,不能不使嘉慶的負擔加重。
17,同治七年初秋,捻軍西路軍被李鴻章、左宗棠部劉銘傳、劉揆一率軍圍堵在山東青州荏平西南的徒駭河畔,西路軍殘眾大半身死,只有梁王張宗禹下落不明。
18,智仁勇三者俱備的洪儒邇,以其持正不屈的氣概和至誠可信的諾言,終于感動捻軍首領,決定將其釋放回家。
19,1863年3月,曾格林沁帶著兩萬鐵騎偷襲了雉河集,捻軍受到重創,大頭領張樂行犧牲。
20,東聯軍在任柱、賴汶光的領導下在河南一帶活動,史稱東捻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