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2、知者,務知其所以言之密藏,而非徒以言也。
3、是故苛政之足以敗亡,非徒政也,與小人為類,而害乃因緣以蔓延。倡之者初所不謀,固后所必至也。
4、是故苛政之足以敗亡,非徒政也,與小人為類,而害乃因緣以蔓延。
5、言之非難,行之為難。故賢者處實而效功,亦非徒陳空文而已。
6、若想善出此關,大王乃緣木求魚,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
7、他由于儀表堂堂而當選,但他尚須證明決非徒有其表。
8、他渴望藉著自己的工作,證明信靠上帝的供應并非徒然,上帝的話是可靠的。
9、他們追求的是品質的構造,而非徒有其表的美觀。
10、所以逡巡至于再三者,非徒推讓,亦恐群公面諛,退為口實,然漢高云:諸侯王推高于寡人,以為皇帝位,甚便宜于天下之民則可矣。
11、所謂‘存神‘者,豈非徒托空言乎?然。
12、韻圖所示,音系之整體;列為首章,非徒以其早出,亦欲自宏觀始也。
13、此揠苗助長,苦心極力,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14、又非徒若此而已,或見人休事,則勤蘄結納,及聞否論,則處彰離貳,附會以從風,隱竊以成釁,朝吐面譽,暮行背毀,昔同稽款,今猶叛戾,斯為甚矣。
15、故賢者處實而效功,亦非徒陳空文而已”。
16、然則司徒果有意矜魏博之危而救之,非徒得存亡繼絕之義,亦子孫萬世之利也。
17、金刀王絕非徒有其名,一定是身經百戰久經沙場打拼出來的,不然又怎能得到國王的信任,將他網羅到自己的身邊并賜予鎮國神兵黃金斬。
18、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群友,皆令深知此意。
19、論學則必期于圣人,語治則必期于三代,至于進為之方,設施之術,具有節級,鑿鑿可行,非徒托諸空言者。
20、竟而忠誠慷慨,犯忤龍鱗,固知嫠婦憂宗周之亡,處女悲太子之少,非徒語也。
20、造句網盡量原創和收集高質量句子,使您在造句的同時,還能學到有用的知識.
21、對于理學,他并不關注其學理層面,而是強調“道學者必在身體力行,見諸實事,非徒托之空言”(《康熙起居注》第2冊,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1194頁)。
22、林鳳生一聽登時興味索然,悻悻地道:“那我學這步法豈非徒勞,倒不如不學呢。
23、東江先生另開生路,把這熱點人事放進歷史滄海中,淘洗一番,然后引物連類,斐然成章,使人非徒增加歷史興味,也生發出異代同情的蒼涼。
24、神旗幫和風云會都是組織龐大,根深蒂固,加以挫敗倒還可說,想要連根拔除,實非徒托空言之事。
25、久練純熟,則起落進退旋轉自由,而輕重虛實剛柔齊發,乃識太極確有真相,非徒托諸空言矣。
26、尤其從“歷史文化生命”觀念進而提出“更生之變”的思想,即“非徒于外面為涂飾模擬,矯揉造作之謂,乃國家民族內部自身一種新生命力之發舒與成長”。
27、王?隨即將壽宴上林昭縱論商道,辯得朱教授無言以對的事情講來,補充道:當然了,此人并非徒逞口舌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