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皖南事變”是抗戰時期最為典型的相煎太急、親痛仇快的事件。
(2)在勢態得到控制之后,最后一個問題即皖南事變政治了結的條件。
(3)故皖南事變及重慶軍事委員會一月十七日的命令,不過是一系列事變的開始而已。
(4)皖南事變發生后,*共中央對國民黨頑固派采取了“政治攻勢,軍事守勢”的方針。
(5)中國共產黨參政員在一九四一年皖南事變以后,曾經幾次拒絕出席參政會,表示對國民黨政府的反動措施的抗議。
(6)皖南事變后,抗日救亡運動走向低潮,*共斗爭策略轉向文化斗爭為主,戲劇成為最富戰斗力的武器。
(7)新四軍軍部機要員施奇在皖南事變中被抓,因國民黨十幾個獸兵輪奸致重病,她堅貞不屈,最后被劊子手活埋。
(8)皖南事變后,第五縱隊整體編為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副師長張愛萍[皖南事變造句 ]。
(9)皖南事變后,曾山于1941年5月任*共中央華中局委員、組織部部長,1943年4月后兼管財經工作。
(10)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國民黨頑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并悍然制造了皖南事變,將反共高潮推向了頂點。
(11)116、1941年5月21日,新四軍第六師十六旅主力在溧陽縣黃金山地區反擊國民黨軍第四十師的進攻,三戰三捷,扭轉了皖南事變后蘇南抗日根據地的危急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