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東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監測”為例,探討了土壤侵蝕模數的監測方法。
2.在空間上湖北省“土壤侵蝕內城”與“強土壤背景侵蝕區位”具有偶合性,兩者共同形成“疊加效應”。
3.結果表明,塬區土壤侵蝕的確定依據不是侵蝕面,而是土層保存程度和土層厚度的變化。
4.將之分為用于研究現代與地史時期土壤侵蝕兩類主要方法.
5.結果表明,PAM能顯著地減少土壤侵蝕產沙量,延長陡坡耕地的臨界坡長。
6.研究表明,白鹿塬塬區確定土壤侵蝕的主要依據是土層厚度的變化,并非侵蝕面。
7.土壤侵蝕是三峽庫區紫色土坡地土壤退化的主因,并由此造成土壤粗骨沙化和酸化。
8.根據作者的觀察和測量,文章對長安縣少陵塬區土壤侵蝕特征和侵蝕規律進行了研究。
9.用該系統對山西省離石縣王家溝流域羊道溝的土壤侵蝕進行了試驗研究,并對試驗結果進行了系統評價。
10.土壤侵蝕與半濕潤森林區,南印度。
11.土壤侵蝕主要通過影響土壤養分如有機碳含量來影響土壤生產力。
12.在GIS的支持下,研究了閩南地區地形坡度與土壤侵蝕之間的關系。
13.細溝侵蝕是土壤侵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定量研究困難很大.
14.就全區而言,具有土壤侵蝕模數越大,徑流模數越小的特點。
15.水蝕風蝕交錯帶土壤侵蝕特征,尤其是不同產沙地層對流域侵蝕產沙量的影響為研究的薄弱環節。
16.應用衛星影像信息可提取影響土壤侵蝕因素的種類及量級,但不能直接提供土壤侵蝕的數量。
17.以三峽庫區的秭歸縣為對象,研究了該地區的森林和土壤侵蝕間的相關關系。
18.嚴重的泥沙淤積,反映出長江中上游地區土壤侵蝕十分強烈。
19.水土保持林作為保持水土、防止土壤侵蝕的特有林種,對于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20.土地利用直接改變土壤侵蝕的方式和強度,具有突出的侵蝕環境效應。
21.在分析水利部土壤侵蝕強度分級兩種方法的基礎上,以黃河流域為例分析了間接指標分級法的適用性.
22.土壤侵蝕對土壤生產力的影響是當前水土保持領域界的研究熱點。
23.分析結果表明:該區土壤侵蝕類型多樣,侵蝕模數高;土壤侵蝕對土地生產力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破壞土地質量,降低農作物產量。
24.植被覆蓋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狀況的一個最重要的指標,也是影響土壤侵蝕與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
25.一般方程和各關系式具有較廣泛的適用性,對定量研究植被控制土壤侵蝕的作用具有重大實際意義。
26.對于這些地區,采用梯化或等高種植的耕作措施可以大幅度減輕土壤侵蝕的發生.
27.以1979年的MSS和2002年的ETM遙感影像為依據,運用遙感和GIS技術,開展了吉林省磐石市土壤侵蝕動態監測研究。
28.采用自然坡面水土流失監測方法,對璧山縣水土保持生態修復過程中的土壤侵蝕與養分動態進行研究。
29.采用人工模擬降雨實驗,研究近地表土壤水分條件對安塞黃綿土和楊陵塿土土壤侵蝕過程的影響,尤其是土壤水分飽和條件下的土壤侵蝕過程。
30.本文以位于北方農牧交錯帶的康??h為例,對縣域尺度空間范圍土地利用格局與土壤侵蝕關系進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