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戰時期,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爺爺從東北來到延安。
(2)為拯救中華民族,救國救民,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后繼,英勇奮斗,使帝國主義滅亡和瓜分中國的企圖始終沒能得逞。
(3)在中國近代史上,志士仁人曾經苦苦地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
(4)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優秀人物為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奮斗犧牲,前赴后繼。
(5)他懷抱著救國救民的偉大理想,參加了革命。
(6)建黨九十,感慨萬千。憶往昔,救國救民挽狂瀾,艱苦創業不簡單??慈缃?,踐行科學發展觀,為民服務放心間。展未來,經濟騰飛國力壯,民心向黨斗志堅。
(7)以政治歷史背景相論,此時的美術批評擔負著救國救民的艱巨任務,因而美術充當著喚起民眾斗志的宣傳武器。
(8)成為臨澤縣歷史上第一個留洋外國,尋求救國救民大計的熱血青年.
(9)滿朝奸佞,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心愿,被棄若敝履,屈原到了湘南以后,有感于舉世皆濁、舉世皆醉,經常在汩羅江畔行吟哀歌,寫下許多悲壯詩篇。
(10)圖上,一條彎彎的汩羅江,屈大夫懷抱大石頭,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仰空長嘯,似怨楚王,似憤子蘭與勒尚,風吹蒼蒼須發,夏葉也悲落。
(11)嗚呼,吾亦惟有實行吾救國救民革命之志以報我先慈。
(12)也總有人挺身而出,救國救民于水火。
(13)民主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距離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特別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現代中國,一個無產階級革命者共產主義世界觀的建立,往往是他過去為了救國救民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向前發展的必然結果。
(14)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一百年來,其優秀人物奮斗犧牲,前赴后繼,摸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
(15)民主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距離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特別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現代中國,一個無產階級革命者共產主義世界觀的建立,往往是他過去為了救國救民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向前發展。
(16)記著,廟堂太高,江湖又太遠,兩者原本就該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勾當。日后又誰大言不慚地提起什么救國救民的事業來,便是身在江湖、心在廟堂的敗類!便是挑起光天化日之劫的災星!便是祖宗家門的大對頭!張大春
(17)當革命火種“燒”到了萬源縣,一字不識的她,卻將共產黨救國救民的主張聽得明明白白。
(18)孫中山、廖仲凱、葉挺、葉劍英等杰出革命先輩,譜寫了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光輝篇章。
(19)他倆雖自幼相戀,終身刻骨銘心,情不他移地愛著對方,但因政見不同,救國救民的方法各異而不能結合。
(20)喜的是黃王終于從眾黃氏子孫慘死的痛徹心扉的窠臼之中走了出來,憂的是黃王已經厭倦了俗世的爭斗,以后再也沒有人領導這次救國救民的義軍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