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新居對聯
對聯,俗稱“對子”,其特征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言簡意深。下面是子文庫范文網整理的春節新居對聯,歡迎來參考!
1.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2.四序開新律,三陽應慶生
3.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
4.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門燈火夜如晝
5.玉宇無塵千頃碧,銀花有焰萬家春
6.和順一門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7.客歲臘容隨日換,新年春色逐風來
8.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9.滿園春色關不住兩岸猿聲報喜來
10.雪消門外千山綠猴到人間萬戶春
11.羊羯回頭添如意猴王振臂保平安
12.銀樹呈祥花果碩金猴獻瑞國民殷
13.玉兔探月觀新歲金猴捧挑笑豐年
14.玉羊毫多添文采金猴棒大鼓雄風
15.終迎勝利猴年贊席再騰飛世人歌
16.紫燕展翅騰柳浪金猴攀援上春山
17.花果飄香美哉樂土猴年增色換了人間
18.金猴獻禮家家順利喜鵲鬧春事事吉祥
19.玉燕嬉春九州鋪錦金猴賀歲一國呈祥
20.金猴棒奮千鈞除腐敗盛世家興萬富民康寧
21.鐮運錘揮萬古江山開盛世龍驤虎奮九州兒女創殊榮
22.羊歲去矣應記取亡羊教訓猴年來兮當發揚金猴精神
23.虎踞龍盤今勝昔,花得鳥語舊更新
24.人民氣魄如龍虎,祖國江山似畫圖
25.赤縣奔騰如虎躍,神州崛起似龍飛
26.丑舊寅新宏圖展,牛歸虎躍春意濃
27.憨厚忠誠牛品德,高昂奮勇虎精神
28.虎步奔騰開勝景,春風浩蕩展鴻圖
29.虎年贏得春風意,喜訊喚來燕子情
30.虎氣頓生年屬虎,春風常駐戶迎春
31.虎氣頻催翻舊景,春風浩蕩著新篇
32.春風著意隨人愿,虎氣生威壯國魂
33.春光春色源春意,虎將虎年揚虎威
34.春節乍聞春有喜,虎年樂見虎生風
35.春曉寅回人起舞,歲禎虎嘯物昭蘇
36.虎嘯一聲山海動,龍騰三界吉祥來
37.虎躍龍騰生紫氣,風調雨順兆豐年
38.虎躍龍騰興駿業,鶯歌燕舞羨鵬程
39.虎躍神州千業旺,春臨盛世萬民歡
40.花事才逢花好日,虎年更有虎威風
41.金牛昂首高歌去,玉虎迎春斂福來
42.金牛辭歲寒風盡,白虎迎春喜氣來
43.金牛辭歲千倉滿,玉虎迎春百業興
44.年逢寅虎群情奮,歲別丑牛大地春
45.牛肥馬壯豐收歲,虎躍龍騰大有年
46.牛肥馬壯家家富,虎躍龍騰處處春
47.牛奮千程榮盛世,虎馱五福賀新春
48.牛奮四蹄開錦繡,虎添雙翼會風云
49.牛耕綠野千倉滿,虎嘯青山萬木榮
50.牛耕沃野揚長去,虎嘯群山大步來
51.乾元啟運三陽泰,斗丙回寅萬戶春
52.人效黃牛心自貴,歲朝寅虎勁更高
53.紅梅含苞傲冬雪綠柳吐絮迎新春橫批:歡度春節
54.春臨大地百花艷節至人間萬象新橫批:萬事如意
擴展:
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然后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然后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然后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據歷史記載,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題于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余慶,然后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宋代以后,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的真實寫照。然后由于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然后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后,然后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然后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