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固的說法雖然有張揚儒學的意思在內,但他也看到了先秦諸子思想對話與爭鳴發展的路徑,是由各執一端走向百川歸海。
(2)塔西佗和班固都為后世留下了豐厚的史學遺產.
(3)按照班固等人的記載,東漢洛陽城是充分借鑒了儒家都城營造思想建立起來的。
(4)班固曾把經學研究這個特點視為“大患”。
(5)班固是御用文人,他的創作可分為前、后兩期。
(6)小說在文明之初曾經有著重要的文化功能,但在班固等學者給小說下定義的時代,它已成為邊緣性的話語形態,地位低賤。
(7)班固不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也是著名的編輯學家,從他編著的圖書中可以分析出他的編輯思想,即宣傳儒家思想、關注民生、秉筆直書、既繼承又創新。
(8)比較司馬遷、班固文學思想的同異頗有意義.
(9)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故后世亦稱“曹大家”。
(10)村中有班妤山、班家古寨等遺跡,班氏家族班彪、班固、班超、班昭名垂青史,為村子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
(11)班固也認為燕地之民不聰明,而且輕佻浮薄無威儀,但他又認為燕民有一大長處,就是敢于急人所難,樂于助人。
(12)中護軍班固,為竇氏黨與,和帝但將他褫職了事。
(13)從東漢班固一直到近、現代修訂出版的《辭海》和《辭源》,多采用第一種說法,又指子嬰是二世長兄扶蘇的兒子。
(14)班氏家族,也以班彪、班固、班超、班昭等歷史文化名人為代表。
(15)君不見,最早記載傳國璽上文字的人不是司馬遷、班固等人,而裴松之、張守節等都是引用早已亡佚了的著作的,這本身就是一種“死無對證”。
(16)班固自幼聰慧,九歲能誦讀詩賦,十三歲時得到當時學者王充的賞識,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前后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窮究九流百家之言。
(17)家學淵源,尤擅文采,乃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之妻。
(18)史官是一個官職,按照東漢史學家班固的講法,古時候天子左邊一個史官記言,右邊一個史官記事。
(19)幾經打聽,夏班固愿意成全這件事,當做新娘。
(20)五色圓壇內封玉冊,這與東漢時期班固所著《白虎通義》所述相近,曾記載有:或曰封者,金泥銀繩,或曰石泥金繩,封之印璽也。
(21)"指事字"于"六書"中之次第,許慎列為"六書"第一,班固次于第二,鄭司農位置于第四,后世學者皆依班固。
(22)漢代及其以后的中國古代地理學基本上丟失了這個傳統,始作俑者為東漢班固。
(23)除了游記,念時還大方地向錢江晚報記者展示了自己一本蓋滿了沿途郵戳的本子,上面還有班固的《泗水亭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
(24)班昭出身儒學世家,父親班彪當時已是遠近聞名的學者,兩個哥哥班固、班超都是當時的文史大家。
(25)字仲升,東漢名將,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學家。
(26)《三國志》位列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與《史記》(司馬遷)、《漢書》(班固)、《后漢書》(范曄、司馬彪)并稱前四史。
(27)物生清潔,洗除其枯,后來唐朝孔穎達對清明的這個解釋,顯然就來自班固對姑洗的定義。
(28)并撰《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其中國本之《禹貢》,外夷本班固《漢書》,古郡國題以墨,今州縣以朱,刊落疏舛,多所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