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宋的通鑒學已初具規模,奠定了以后通鑒學發展的基礎。
(2)《通鑒》乾佑二年,夏,四月,壬午,太白晝見;民有仰視之者,為邏卒所執,史弘肇腰斬之。
(3)《資治通鑒》司馬光著魏博指揮使楊仁晸,將所部兵戍瓦橋,逾年代歸,至貝州,以鄴都空虛,恐兵至為變,敕留屯貝州。
(4)之意,改《通志》為《資治通鑒》,附朕親筆書序一篇,勉之,勵之,欽此。
(5)12月初,他將此書連同所得副產品《通鑒目錄》《通鑒考異》各30卷,及《稽古錄》20卷一并進呈給神宗趙頊。
(6)《資治通鑒》說他“作文章,援筆立就。
(7)其中一篇《讀通鑒輯覽書后》,真實地記錄了義和團時期和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的情況。
(8)司馬光《資治通鑒》書影“吐哺握發”:《史記·魯周公世家》載,“然吾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9)《冊府元龜》、《資治通鑒》的記錄與之類似,均不見“遜位”。
(10)共有三本,一本是《物寶天華》,一本是《資治通鑒》,還有一本是《寒玉玄冰真氣》。
(11)關于王衍和楊芷的關系,無論《資治通鑒》還是《晉書》,抑或《通典》,《北史》,均無記載。
(12)《通鑒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13)《漢紀》、《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等;與二十五史相為表里的紀載典章制度文獻的史書,則有《通志》、《通典》、《文獻通考》等通常稱為“十通”。
(14)自登第后,胡三省在案牘之余致力于《通鑒》的勘校工作[/9682053.html通鑒造句]。
(15)此外,《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通鑒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
(16)隨后,他又讀了《御批歷代通鑒輯覽》116卷,更增加了對歷史的興趣。
(17)一日,魏征又當眾頂牛起來,太宗拂袖退朝,《資治通鑒》記載他對皇后說“會須殺此田舍翁!”顯然,太宗對魏征的殺機已起。
(18)與征服四姑娘一樣,通鑒酒的誕生也是一個傳奇,這個系出酒鬼酒旗下的扛鼎之作,它的橫空出世可謂曲折離奇。
(19)除此之外,乾隆皇帝在編纂《御批通鑒輯覽》時,也對“鐵浮屠”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北人使馬,惟以控縱便捷為主。
(20)茅山里磚型不一,百陶樓藏有橫畫,徐球(字輔)征諸通鑒,丑日宜在七月,抑或史于丁丑上,八月二字寫誤脫。
(21)上世紀70年代初期,有一次他偶然得知鄰村有個老師有一本光緒時的《通鑒輯覽》要賣,不過價錢很高,要3斤糧票。
(22)現有館藏書刊2萬余冊,并收藏《四部叢刊》、《史記》、《資治通鑒》等珍貴書籍,館內有閱覽座位50個。
(23)(《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漢武帝自稱“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后世無法”(《資治通鑒·漢紀十四》)。
(24)丹釋此不為,頤以萬乘之國,決匹夫之怒,逞盜賊之謀,功隳身戮,社稷為墟,不亦悲哉!(《資治通鑒》)。
(25)午后,賦一首應制七言十二韻排律,應制才藝文字若干篇;晚上挑燈攻讀《資治通鑒》、《史記》、《前后漢書》、《新舊唐書》等前朝史書。
(26)隨后毛*席更加勤學苦讀,父親便把自己圈點過的一部“御批通鑒輯覽”送給毛*席,要他在追求現代科學知識的同時,不要忘記中國古代治理成敗的歷史教訓。
(27)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知道穿越,楊子璐早就做好準備,資治通鑒都帶過來,外加火藥配方,中國礦藏分布圖,火繩槍制作圖等等。
(28)2011年,鄒老從一位舊書商手里,購得乾隆年間出版的《御批通鑒輯覽》89卷,花費4000元。
(29)二十四史百衲本,明朝大內藏書《御璽印譜》、宋版蜀刻大字本《通鑒》單張書頁……書展二樓的古籍專場恍如“藏寶閣”,每一件都價值不菲。
(30)比如赤壁之戰,是奠定鼎足三分局面的關鍵戰役,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資治通鑒》等史書對此亦有詳細記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