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要我們跳出了鄙視晚唐詩風的評價模式,那么刪去此詩的末二句,全詩在余音裊裊的柔櫓聲中戛然而止,而末二句所表達的悠然自得之意趣也已化作言外之意融入一片青綠山水之中,可謂極含蓄蘊藉之能事。
(2)姚賈的種種努力和變革使姚賈詩風最終形成了獨有的質性,上承大歷韓白,下啟晚唐五季,別具一格,自成一家法度。
(3)在唐代詩擅上,李賀是一位以其怪異,主觀性很強的詩風而自成一家的優秀詩人,其主觀性之強,在李白之后是無人可與比并的。
(4)伴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多,徐鉉入宋前后的詩風發生變化,由南唐時的清婉淡雅、平易流暢轉變為入宋后的凄楚宛折,工巧精致。
(5)詩歌首首唱我吟詩畫幅幅傾我心詩風陣陣拂我醒詩雨點點透我心。劉詩詩
(6)韋應物的人格轉換和詩風的形成有多重因素和漸進過程。
(7)詩風的轉變與覃子豪的年齡,與他求新求變,不斷追求、探索的精神有關。
(8)在對賈島的研究中,其獨特詩風歷來是學界關注焦點,研究成果斐然。
(9)湯惠休與鮑照的詩風主要表現在“俗”上,詩歌趨向俗化,更接近于大眾。
(10)第二章:從對鮑照詩風的繼承與變革入手,主要論述沈約對文學俗化的倡導。
(11)在藝術上,張繼的詩風爽利激越、豐姿清迥.
(12)第四章從李紳詩歌前后時期詩風的不同,分析李紳詩歌的藝術特點。
(13)喜愛竟陵詩風的詩人只能暗取其藝術精髓而另換門庭,幾乎沒有誰愿聲稱與竟陵詩派有淵源聯系,中國詩歌史上出現了從沒有過的文化恐怖。
(14)經筆者考察,認為二人詩風均形成于中唐時期,理應將二人作為中唐詩人看待。
(15)溫李詩風以麗婉曲為特征,以遣詞精工密致為手段,以藝術美為追求,代表了晚唐詩壇的流行風格。
(16)李賀詩歌以瑰詭冷艷著稱,其另類的詩風是李賀坎坷人生和獨特個性的藝術體現。
(17)李賀詩歌之所以吸引和震撼一代又一代人,不僅因為其詩風的詭異奇譎,想象的豐富奇特,而且還因為他的詩歌里充滿悖論性。
(18)最終使他的詩歌形成了平易清麗和沉郁峻拔兼具的詩風。王禹偁這種審美取向和詩歌風范對宋代文人的創作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因此對宋調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實際上文章四友在促進前期唐詩詩風演進過程中影響甚大,而杜審言的成就尤為卓著。
(20)其代表詩人謝朓清麗高華的詩風,則標志著當時最典范的創作實績,他平易淺近的語言風格,昭示了一代“杰才”的顯明個性。
(21)摘要貫穿屈原人格的是自我中心,主要表現在自我意識突出,有強烈的自我關注傾向;創作上追求標新立異的奇幻詩風;幻想傾向表現出過度補償和完美主義的心理;對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繪帶有文飾自我的特點。
(22)春雨蒙蒙階苔青,夜色蒙蒙聽雨情。睡眼惺忪因春冷,手磨咖啡熱騰騰。秦露漢雨濕蒼穹,胡亂翻書是春風。觀賞拓本紅樓夢,三步成詩風雅頌。雨水時節放輕松,今天一定要高興。雨水快樂。
(23)在林古度詩散佚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本文力圖勾勒林古度詩歌創作的情狀,并對林古度詩歌風貌及前后詩風的變化作整體的把握。
(24)戴望舒之感傷凄清、朦朧婉曲的愛情詩,與李商隱開創的玉溪詩風,特別是他的愛情詩風格非常接近,十分類似。
(25)迷惘、失落中,他們普遍回歸自我,在艷情或閑適中安頓心靈,尋求安慰,齊梁浮靡詩風再度受到青睞。
(26)他晚期的拗體詩,特別是七律拗體詩的創作,一改先前的詩風,正是他致力于這種探索所取得的碩果。
(27)程頤詩中表現出的披堅執銳的氣勢與程顥詩歌從容和平的風格迥然不同,而這種詩風的分野根源于二人在精神氣質和學術性格上的差異。
(28)他秉承儒家傳統的詩學觀,又形成了追求粗獷雄豪、奇崛警邁詩風的詩學思想。
(29)唐代是邊塞詩創作的繁榮時期,而初、盛、中、晚唐不同時期的邊塞詩風格又不盡相同。
(30)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