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實際矯直時,實際設定壓下量應為理論壓下量與腹板凹陷量之和,可取得理想的矯直效果。
2.此外,討論了軋輥送進角對單位壓下量產生顯著作用的根本原因。
3.再軋制實驗,獲得了不同開軋溫度和軋制壓下量對組織性能影響數據。
4.在滾壓加工工藝中,滾壓套的壓下量大小決定了滾壓力的大小并決定了細長軸表面發生彈塑性變形的狀況,從而決定了細長軸的加工質量。
5.分析了軋制速度、壓下量、軋件初始厚度對軋制力的影響。
6.通過精準的控制壓下區間,精確的壓下率和壓下量,實現鑄坯偏析等級達到C級。
7.因此,以降低軋制功率為目標,優化設計道次壓下量以取得降低能耗的目的,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8.提出合理分配道次壓下量,保證均勻化、熱軋加熱溫度、保溫時間充分和提高鑄錠內部質量等措施,可減少拉伸斷裂。
9.介紹了輕壓下技術的作用機理及工藝過程,分析了壓下量對鑄坯中心偏析及鑄坯凝固組織的影響。
10.利用有限元軟件仿真了鋼管的定徑過程,研究了軋輥壓下量、摩擦系數和管壁厚度等與軋制力的關系。
11.該方法通過離散壓下量,迭代計算得出板型良好的軋制壓力所對應的變形量,對實際生產有指導作用。
12.利用此模型,在壓下量及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只改變接觸摩擦,計算了接觸摩擦的改變對軋制力的影響。
13.矯直輥壓下量和重軌彎曲度的減少,可以降低矯直對重軌斷面尺寸的影響。
14.現有的H型鋼矯直理論在求解壓下量時未考慮斷面畸變現象,無法取得理想的矯直效果。
15.給出了實用的確定矯直壓下量參數的方法,從而為實際矯直工作提供了的理論指導。
16.在帶材制備過程中,冷拉以后不退火直接軋制,采用大的道次壓下量,均有利于提高臨界電流。
17.簡述了連鑄坯動態輕壓下技術,介紹了該技術的關鍵工藝參數即壓下區間、壓下量和壓下速率。
18.通過力學性能測試、掃描電鏡及透射電鏡觀察,研究了冷軋壓下量及時效溫度對內生復合鋼板弱界面結合強度的影響。
19.優化后的芯輥進給速度曲線能保證輾擴過程中始終有理想的每轉壓下量,從而降低缺陷的發生,提高零件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