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迅先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巨人。
2、五四運動前夕的新文化運動,對維系封建社會的三綱五常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3、新文化運動時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文藝思潮,有的如曇花一現,很快就消失了。
4、宋澤夫是鹽阜地區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一位忠貞不渝的愛國者,為興辦地方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5、不少理論家眼里,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由于西方文學理論的大規模介入,這個時期的理論家仿佛喪失了民族傳統,他們提出的理論觀點不足為訓。
6、那時的新文化運動喚醒了廣大民眾。
7、新文化運動前,白話文小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俗人玩藝兒,有水平教養的文人都是吟詩作賦。
8、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這三大思潮雖互有消長,但都有不衰的生命力,相互間展開過并將繼續展開錯綜復雜的思想文化斗爭。
9、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封建道德展開了全方位的抨擊。
10、我們肯定“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進步意義,但對其偏失亦毋庸諱言。
11、而且,這些詩歌是時代的產物,是當時新文化運動的一個體現,尤其是當時白話文學詩學的一個反映。
12、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潮,更對其起到了重要的孕育、催生作用。
13、從維新運動到新文化運動,民權思想在中國播種發芽,女權思想亦隨之發展。
13、造句網是一部在線造句詞典,其宗旨是讓大家更快地造出更優秀的句子.
14、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以及新文藝的迅速產生,書籍設計藝術也進入了一個新的局面。
15、而西風東漸、破舊立新的新文化運動正是主張這一切的思想基礎。
16、袁偉時:最近攻擊啟蒙的很多,攻擊新文化運動的也不少。
17、可他畢竟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對于新文學家及其作品,予以評騭,自然難免。
18、不過話又說回來,新文化運動的弄潮兒都是學貫中西的社會精英,與今天的移民熱不同,當年是回歸熱,明知國家艱危,遠游學子們卻義無反顧回國赴命。
19、五四前的新文化運動面對袁世凱*裁復辟想當皇帝的陰霾,放出一個個劃空閃電與雷鳴般的吶喊:反對*制,提倡民主。
20、當年的新文化運動是“有破有立”,而今的這場“全民性”的文化顛覆究竟有什么意義呢?“破壞”了,卻沒有東西彌補;“打碎”了,卻找不到新的筋骨。
21、10月7日,由日本東京中國文化中心、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組織的《新文化運動中走出的文學大師們》展覽在東京中國文化中心開幕。
22、林紓在《公言報》發表《致蔡鶴卿太史書》,攻擊新文化運動。
23、現代史上的新文化運動中,“勞工神圣”的口號曾經高唱入云,盡管如此,此后勞動者的社會地位卻一度反復。
24、描寫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解除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并為新文化運動吶喊。
25、從文化激進主義的歷史發展脈絡來看,它經歷了維新運動時期、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和后五四時期三個階段。
26、文化界有二大叛徒,一為文學叛徒胡適之,一為藝術叛徒劉海粟,中國新文化運動二氏推動甚力,故守舊派斥為叛徒,于是文學叛徒與藝術叛徒之名轟傳一時。
27、“三沈”昆仲少年立志,勤學苦讀,弱冠之后,游學中外,學貫古今,成為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和享譽國際的文化大師。
28、由于勤奮好學、成績優秀,1916年,他從太原省立第一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大學,來到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北京,進入新思潮澎湃的北京大學。
29、實際上,漢字簡化不僅早已有之(如歷代碑帖中的俗體字),其作為一場文字變革也要從民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開始說起。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