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雖然還是個學生,但在詩學上的造詣已足以和著名學者分庭抗禮。
2.他雖然還是個學生,但在詩學上的造詣已足以和著名學者分庭抗禮。
3.摘要幾千年來,中西詩學不約而同地關注“言”“意”之辯,或者說語言與它所表達的思想、能指與所指之間的關系。
4.唯物主義反映論與中國傳統詩學的知人論世存在相通之處,知人論世把詩人詩作與其時代相聯系,即包含著文學作品是時代和社會生活反映的樸素的唯物主義認識。
5.依作者的論述,兩歧是社會、生命個體和詩學固有的現象。
6.在此基礎上,深入地探討了梅肖尼克的詩學翻譯理論:批判了奈達的關于文學作品“形式”于“內涵”二元對立的理論,以及評價翻譯作品中將“形式”于“內涵”割裂開來的錯誤方法論。
7.在詩學觀念上,卞之琳一直力求追逐“智慧之美”,追求知性與感性的密切交融。
8.俄羅斯文論家巴赫金的“狂歡化”詩學理論,開辟了狂歡節儀式與文學藝術體裁的形成與發展關系這一研究視角。
9.以往對邵雍詩學的研究,多從理學角度著眼。
10.“透脫”是楊萬里詩學主張的重要范疇之一,楊萬里透脫的詩學主張來源于禪宗。
11.殷的詩學理論既繼承前人,又超越前人,在中國古代詩學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12.本文試圖通過對兩位學者的詩學理論和詩歌分析方法的對比,說明英美新批評的復義理論對中國文論所產生的影響以及發生的變異現象。
13.“意象”與“意境”分別是英美意象派與中國古典詩學的核心范疇。
14.陳三立之詩學旨趣,散見于其存世的各種文字之中。
15.相詩學是命運相學以詩相人的發展產物,也是春秋賦詩言志、兩漢讖緯解詩的發展產物。
16.“對話”是闡釋學的核心精神,也是比較詩學的重要特征。
17.“興”是中國古代詩學理論中內涵最復雜、釋義最繁亂的范疇,古今學者對此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研究。
18.他的思想資源來自白壁德的新人文主義和中國傳統的詩學經驗。
19.維柯的詩學結合了西方文明的兩大傳統,從西方思想源頭希臘和希伯來開始。
20.戴望舒的詩論不是體系完備的詩學專著,而是一些零札片論.
21.日本詩話在中國以外的詩話家族中堪稱大宗,是詩學領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去挖掘和探索。
22.摘要一般認為,感悟是一種思路豁然貫通的思維狀態,它在中國古典詩學里受到廣泛重視。
23.熊氏哲學以本心建基,重在生命,視宇宙人生為一大生命,而這也正是中國詩學的最顯著的特點。
24.錢謙益和朱彝尊都對明代詩歌做過總結性的工作,從中可以看出他們詩學觀的異同。
25.作為精神慰藉與超越,這一烏托邦式“自然”人生理想與體驗自由的審美情感本質暗通,遂升華為一種“鳶飛魚躍”的詩學境界。
26.宗白華美學話語的獨有魅力,則直接顯示于他進行美學探索的獨特思路和充滿詩意的言說方式及其比較詩學的研究方法。
27.本文的研究對象即宋代具有某種生態意蘊或曰生態色彩的詩歌,兼及討論宋代詩學話語的生態特色。
28.本文從詩與思想的大關系著眼,發掘熊十力哲學中最能代表中國詩學精神的質素。
29.玄言詩表現出與主流文學傳統大異其趣的審美異質性,在詩史與詩學史上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30.回顧學術生涯,我發現自己既是從詩體、詩質、詩潮進入新詩研究的,又是以詩體、詩質、詩潮為基點在建構著中國詩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