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古族的敖包祭祀儀式源遠流長,從氏族社會延傳至今。學術界關于敖包的起源眾說紛紜。
2.內蒙古哲斯敖包茅口期發育典型的生物礁.
3.內蒙古白音敖包草原區山地森林的特征與經營研究。
4.祭敖包原本是薩滿教的一項圖騰祭祀活動,后來喇嘛教取代薩滿教后,這一祭祀活動也被納入到喇嘛教,同時增加了宗教色彩。
5.敖包主人巴雅爾圖,在這里負看管和主持祭祀之責。
6.,在伊敏河鎮西、特莫胡珠嘎查前,“胡碩敖包”。
7.11月初,通遼科爾沁左翼中旗敖包蘇木關家窩堡嘎查,73歲的田啟貴老人家里的場院,被剛剛收獲的玉米擠占得滿滿當當,上百平方米的院子已無處落腳。
8.召廟建于五當溝的敖包山之陽,全召現有殿堂倉舍共2500余間,建筑占地300余畝。
9.在海流圖鎮舉行的祭敖包活動當天,人們在祭祀結束后,還參加了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體育比賽項目,充分展示了草原兒女團結進取、奮力拼搏的民族精神。
10.驅趕牛羊,蒙古漢子們也開始陸陸續續返回敖包,爽朗的笑聲回蕩在克魯倫河兩岸上空。
11.學生時代花枝俏,姑娘時期媒婆到;戀愛被追無煩惱,白雪公主樂逍遙;結婚丈夫當做寶,情調高雅曬敖包;三八節日愛相伴,幸福快樂你今朝。
12.成礦流體在經歷了長期的演化后在大石寨組的構造薄弱破碎的的部位沉淀析出,形成敖包吐螢石礦床。
13.蒙古人對格斯爾英雄的信仰崇拜,集中體現在風物傳說、寺廟、敖包、祭祀、那達慕、家教等諸方面。
14.科爾沁草原旅游區有興安盟的察爾森,哲里木盟的珠日河,赤峰的白音塔拉、其甘、達里諾爾草原,有游藝、登敖包山、放牧、垂釣和采蘑菇等風情濃郁的娛樂活動。
15.祭祀時,非常隆重、熱烈,幾十里、上百里遠的牧民們都要坐著勒勒車,騎馬或乘汽車、拖拉機帶著攜帶著哈達、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祭品趕來敖包處。
16.“大明星”已經17歲了,主人是60歲的那森敖其爾,原先是吉蘭泰鎮罕烏拉蘇木牧民,現在在巴彥浩特賽駝場附近的烏日斯敖包靠拉駱駝為生。
17.勝利的一方要把他們戰死將士的遺體埋葬在山頭上,再用石頭將墳墓覆蓋起來,留作紀念,這種石碓就稱為“敖包”。
18.11月22日,內蒙古烏拉特中旗海流圖鎮市民在雪后的敖包前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