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里,蘇軾感嘆“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顯現出西湖雨的奇妙。在雨中,遠出的山像蒙上了一層輕紗,蒙蒙朧朧,迷迷茫茫,隱隱約約……多美的意境呀!
2,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長如故。出自:宋·蘇軾《老人行》始終如一地保全自己的節操。蘇軾
3,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4,天不容偽。出自: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蘇軾
5,那年春天,蘇軾省試及第。
6,蘇軾雅人深致,富于文人氣質。
7,蘇軾一生多次被貶謫。
8,蘇軾是個學富五車的大文學家。
9,放榜時蘇軾早已知道自己金榜題名了。
10,蘇軾筆底生花,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文學遺產。
11,蘇軾貶官時,王安石在朝。
12,蘇軾是個有真才實學的詩人。
13,那首詩是蘇軾一揮而就寫成的。
14,作為詩歌革故鼎新的一大法門,"以文為詩"在蘇軾手中得到了新拓展。
15,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時創制,在黃州時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
16,在這一過程中,蘇軾以自覺的理論意識將詞的創作提升和納入士大夫主流文化之內,用"以詩為詞"的理念,自成一家,自創一體。
17,蘇軾詩文,豪邁奔放,猶如天馬行空。
18,蘇軾的詞里包蘊著強烈的愛國情感。
19,王弗聰明沉靜,知書達禮,剛嫁給蘇軾時,未曾說自己讀過書。
20,從蘇軾一生雖然宦海沉浮,但身處順境,不驕不躁,陷入逆境,不恨不怨。
21,蘇軾是偉大的,偉大在他真金不怕火煉的樂觀與曠達,偉大在他的健康人格與頑強。
22,李白說:床前明月光,光棍要成雙。蘇軾說:枝上柳綿吹又少,光棍也要尋芳草。孟浩然說:冬眠不覺曉,處處光棍吵。我說:光棍節來到,祝你一切好!
23,蘇軾:炎熱幾時有,執扇問大暑;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大暑熱三天;杜甫:安得空調千萬臺,大庇收短信者大暑清涼來。大暑快樂!
24,天空云纏霧繞灰蒙蒙的一片,可惜那天是陰天看不到日出,只能看到縷縷紅霞朦朦朧朧的。我們懷著遺憾的心情下山,到了半山腰抬頭看也是霧,低頭看下面也是霧感覺置身于仙境之中都看不清泰山的真面目了。使我不禁想到蘇軾的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5,親情不僅是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長長牽掛,它也是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深沉感嘆,是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是辛棄疾“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天倫之樂……
26,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出自:宋·蘇軾《私試策問》身:自己。人:別人。蘇軾
27,那一朵朵蘆葦花,從窗戶飄進人家里,落在桌子上、椅子上、灶臺上。落在墻角的蘆葦花,聚集成毛茸茸的一團,經風一吹,一張一合,讓人想到了宋代詞人蘇軾描寫楊花的的詞句“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28,我在“流水落花春去也”中感受到了李煜人生沉浮的無奈;我在“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中體味蘇軾壯志難酬的壓抑;我在“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中聆聽李清照國破家亡的心語!
29,面對挫折與失敗,每個人的態度不同:在艱難困苦面前,***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激昂,蘇軾則是“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無奈。
30,柳宗元的月餅:無權鳥飛絕,沒錢人蹤滅。品餅蓑笠翁,獨過中秋節!蘇軾的月餅:明月幾時有?舉餅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月餅賣幾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