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時宋國的大臣子罕做官也以“不貪為寶”,拒絕了別人為他獻上的美玉,留下了清白為官的美名。
2.“我以不貪為寶,而您以寶玉為寶。
3.古人就有“君子以不貪為寶”之說。
4.他們以不貪為寶,以氣節為尚,以清廉為名,是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時時常照的鏡子和學習的楷模。
5.貪欲的人世卻把他這個不貪為寶的人來捉弄。
6.故事中,子罕恪守“不貪為寶”的信條,巧妙拒玉,寓意深刻,給人教育和啟迪。
7.2015年4月30日,在河北省“三嚴三實”專題黨課上,周本順提出“用權不任性,才能保持清正廉潔,官以不貪為寶,民以清官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