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謙讓是蘇東坡“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從容;謙讓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然;謙讓是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慨。
2、在看蘇東坡的故事后,就知道什么叫無故受傷害。蘇東坡沒有野心,但就是給人陷害,他弟弟說得對:我哥哥錯在出名,錯在高調。這個真是很無奈的過失。
3、北宋的蘇東坡可是一代風流人物。
4、蘇東坡借文中之客聽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后,轉悲為喜,開懷暢飲。
5、蘇東坡的才思敏捷,寫文章有如行云流水,行于當行,止于當止。
6、蘇東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氣質像子由那樣恬淡沉靜,他必然會樂于接受的。但是問題不是他如何向,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問題,而是感性的問題。
7、蘇東坡能夠到處快樂滿足,就是因為他持這種幽默的看法。后來他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地無醫無藥,他告訴朋友說:“每念京師無數人喪生于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
8、蘇東坡是大事聰明,小事糊涂。但構成*生的往往是許多小事,大事則少而經久不見。
9、河陽豬,蘇東坡曰:予昔在歧,聞河陽豬肉甚美,使人往市之。使者醉,豬夜逸去。不得已,貿他豬以償。后煮之,客皆大說,以為非他產所能及也。既而事敗,客皆大慚。蘇軾
10、不過,蘇東坡先生的誤會,不但未曾貽笑大方,反倒留下了一處勝跡。
11、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12、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林語堂
13、米芾有在收藏硯臺,其中有一個紫金硯曾被蘇東坡借,但是東坡因為也太喜歡了,所以就不還了,還跟兒子說要用這個硯來陪葬。
14、蘇東坡說:“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這是孟子對孔夫子參政態度的概要結語。林語堂
15、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定州時,曾用“定州花瓷琢紅玉”的詩句,來贊美定窯瓷器的絢麗多彩。
16、蘇東坡這才知道原來黃州的黃花是落瓣的,才明白王安石為什么把他貶到黃州來.
17、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林語堂
18、蘇東坡若回到民間,那他就猶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陸地上拖著鰭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個海豹。林語堂
19、談論到蘇東坡,我們就不能避免“氣”這個字。因為每個文學批評家綜括蘇東坡的個性,必用孟子所說的這個“氣”字?!皻狻北臼瞧胀ㄗ?,是空氣,是氣體,是大氣,是精神,是力量,是運動,是悶在心里的惱怒。在。林語堂
19、造句網祝您造句快樂,天天進步http://!
20、生命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生命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生命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生命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
21、魅力是六弦琴上流動的音符,是調色盤里翻飛的油彩;魅力是蘇東坡高唱“大江東去”,是李清照低吟“尋尋覓覓”;魅力是球王貝利靈巧的腳,是拳王泰森剛勁的拳……
22、海棠花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雅俗共賞,素有“國艷”之譽。一代文豪蘇東坡曾留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名句,因此也有人稱它“解語花”。
23、大書法家孫過庭云:初學分布,務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大文豪蘇東坡亦曰:大凡為文,當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這是為藝之道;也是為學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24、回到山下,我們回頭看廬山,它已被籠罩在云霧里了,媽媽又教我一首蘇東坡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弊屛抑两窕匚稛o窮。
25、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涂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穿宮樣穩,并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蘇東坡的菩薩蠻。
26、***面對生活中的苦難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激昂;蘇東坡是“一樽還酹江月”的感嘆;徐志摩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慰。
27、語文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語文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得丹心照漢青”的浩然正氣。語文就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達。語文就是杜少陵“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
28、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了所發的感情都是真心實意。你所賞識的李太白、白居易、蘇東坡、辛稼軒等各大詩人了是我們喜歡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樂也,等到你有什么苦悶、寂寞的時候,多多接觸我們祖國的偉大詩人,可以為你遣興解憂,給你溫暖。
29、今日蘇堤橫臥湖上,此一小小仙島投入水中的影子,構成了“三潭印月”,湖邊垂柳成行,足以證明蘇東坡在設計風景方面的奇才。
30、這些熱淚只有青年才會有,它是同青春的幻夢同時消滅的。淚盡了,個個人都像蘇東坡所說的“存亡慣見渾無淚”那樣的冷漠了,墳墓的影已染著我們的殘年。梁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