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山先生吊民伐罪,領導革命,終于推翻了千年來的封建主義。
二、周武王吊民伐罪,推翻了商紂王的統治,建立了周朝。
三、北伐中原,吊民伐罪,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乃國父未競之事業。
四、爾等罪不容誅,故上天遣我軍前來吊民伐罪。
五、想我大周自高祖皇帝吊民伐罪代燕而立,歷代君王無不勵精圖治、雄霸一時。
六、出將入相千秋業,伐罪吊民萬古功。
七、為救萬民,吾奉天命,吊民伐罪,所到之處,人民擁護,焚香相迎。
八、他們認為拯民于水火之中,吊民伐罪,為仁政開辟道路的戰爭是正義的,是“誅”違背仁義道德不義之事的正義之舉。(造句網 )
九、丞相興仁義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戰,破袁紹百萬之眾,正應當時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十、朕順天應時,吊民伐罪,銳師席卷,永清海內。
十一、李天順無道,勾結蠻族,侵我魏國國土,本侯吊民伐罪,被迫攻打平城。
十二、去歲朐山大殲丑類,宜為京觀,用旌武功;但伐罪吊民,皇王盛軌,掩骼埋胔,仁者用心。
十三、楚王欲集結重兵,吊民伐罪以吞三國。
十四、此為謠傳,宋軍進入占城吊民伐罪,遭遇頑固分子激烈抵抗,只好鎮壓之。
十五、即或吊民伐罪、鎮壓不臣,大軍征戰亦可因此而得郵路之便利,迅速調遣。
十六、鮮卑密邇疆甸,屢犯邊垂,伐罪吊民,于是乎在。
十七、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吊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李鴻章
十八、明面上的大義是——曹操東征徐州,是奉天子明詔,伸張大義,鏟除兇逆,吊民伐罪。
十九、城降三日,吏民從服,孩兒老母,人口萬數,一旦縱兵放火,居心何忍?汝系宗室子孫,嘗居吏職,奈何亦為此殘虐?仰視天,俯視地,未必相容,大非朕伐罪吊民的初意呢!
二十、你這孽障!姜子牙奉玉虛符命,扶助圣主,戡定禍亂,拯溺救焚,吊民伐罪,你為何反起狼心,你助惡為虐!犯下彌天大最。
二十一、*彎動亂已有很久,天地會首領林爽文等刁民正是抓住一些貪官污吏的弱點,抵瑕蹈隙,打起吊民伐罪的旗號鬧事的。
二十二、于是,這老先生寫了篇駢體文,咿咿呀呀的,滿是“仁義之兵,吊民伐罪”之類的好話,大家覺得水平挺高,就送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