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癰疽瘡腫之所作也,皆五臟六腑,畜毒不流則生矣,非獨因榮衛塑塞而發者也。華佗
2.邪惡,詭譎、犯罪等等對共和國來說是癰疽,對君主政治來說卻是健全和賴以生存的要素。
3.治肺熱咳嗽,小便不利,淋病,尿血,癰疽腫毒.
4.大約古人癰疽各方,無出其右了。
5.何首烏莖部,治失眠癥,勞傷,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疬,風瘡疥癬,可入藥,C級。
6.不是,我不也著急嗎,不過這個病即不是熱毒、癰疽,也不是丹腫、毒風。
7.用于熱毒郁結所致的咽喉腫痛、腐爛,及癰疽疔毒等證,常作為清熱解毒的要藥。
8.霉膚搔癢,疤痕愈痊,癰疽痔痢,癩疥脖腕。
9.可殺蟲,治皮膚病,涂在頑惡的瘡上,可以治療癰疽,榮養皮膚。
10.臨床常用以治療中風、痰厥、跌打損傷,癰疽腫毒等癥,近代用以治療心絞痛,取得了良好療效。
11.癰疽久不穿頭,常與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同用。
12.凡癰疽潰瘍不收,癲狂冷痰積結,無不可用。
13.或謂孔子于衛主癰疽,于齊主侍人瘠環,有諸乎?
14.獻帝興平元年,益州牧劉焉癰疽發背,卒。
15.中醫對糖尿病皮膚搔癢癥主要從虛、風、濕熱論治,對并發癤腫、癰疽則以清熱解毒、扶正托毒治之。
16.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17.治產后血暈,痃癖癥瘕,黃疸,黃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瘙癢,癰疽瘡腫。
18.大熱煩躁,口燥咽干,錯語,不眠;或熱病吐血、衄血;或熱甚發斑,身熱下痢,濕熱黃疸;外科癰疽疔毒,小便赤黃,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19.主治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血瘀經閉,痛經,積聚,心腹暴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疽惡瘡,喉痹,口瘡,牙疳。
20.主治產后血暈、黃疸、黃汗、吐血、衄血、大a便下血、癰疽瘡腫,又可解魚肉菜毒。
21.儉皆貪殘放濫,取受狼籍,元元無聊,呼嗟充野,焉到便收攝行法,以示萬姓,勿令漏露,使癰疽決潰,為國生梗。
22.治產后血暈,痃癖癥瘕,黃疸,黃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瘙癢,癰疽瘡腫。
23.從實而論,只要保我大清江山千年永固,最好的方法便是自割癰疽,彰善懲惡,有時也不得不降心相從。
24.將老絲瓜燒灰存性服,可去風化痰,冰血解毒,殺蟲,通經絡,行血脈,下乳汁,治大小便帶血、痔漏、崩中、黃積、疝痛卵腫、血氣作痛、癰疽瘡腫、蟲牙、痘疹胎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