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死關頭,猶如泰山鴻毛,是對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最大考驗。
(2)普通一兵張思德,服務人民殉炭窯,*席因之作演講,泰山鴻毛寓意深。
(3)人生自古誰無死,泰山鴻毛有重輕。
(4)從此,泰山鴻毛之論作為一種生死觀成為千古遺訓,有氣節的人都會做出自己的選擇【造 句網】。
(5)人之死有泰山鴻毛之分,那么樹呢?樹之死本身無所謂輕重之分,只是一適應于人,便有了。
(6)家屬也不去糾纏什么“泰山鴻毛”,單位也不必推敲“一大損失”之類悼詞說法,最后就悄悄地辦了后事。
(7)男對生死之義求仁得仁,泰山鴻毛之旨熟慮之矣。
(8)我自橫刀向天笑,管它泰山鴻毛葫蘆瓢!橫豎是個死,今兒你們誰跑出去,可別忘了給我們多燒點紙啊!
(9)兩廂糾合的義利之辨,實在難以用泰山鴻毛比附、拿輕重二字蔽之。
(10)倘若用司馬遷的“泰山鴻毛論”來衡量,顯然,只能列入“鴻毛”之類,實在令人可悲可嘆。
(11)區區一個奧運又何足道哉,跟民族復興發展的大計相比真是泰山鴻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