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擅長用“分而治之”、“以夷治夷”的策略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如璋都主張采用向各國開放朝鮮門戶的方法,施展"以夷治夷"的平衡政策,以避免朝鮮成為某個列強的獨占物。
3,希望打仗的有中國人,清朝希望以夷治夷,以日本來平衡俄國。
4,隨后,當地農業部門還嘗試“以夷治夷”的方式對付小龍蝦,在梯田投放黃鱔、鯰魚、蛙類等小龍蝦的天敵,希望它們能克制小龍蝦的泛濫,不過效果并不顯著。
5,以夷治夷,日軍要讓中國人斗中國人。
6,中東就是例子,選擇性反恐,企圖以夷治夷,卻作大的伊朗,ISIS。
7,戰前迷信所謂“萬國公例”,寄希望于外國調停,“以夷治夷”;戰中一再退守,避戰保船,“累累錯失戰機”,最終打敗了一場國運攸關的戰爭。
8,這洋夷皇室皆有姻親,想來朝廷以夷治夷之舉頗為欠妥。
9,以夷治夷,一直是我朝對付小國之策。
10,在云南與現今屬緬北克欽邦、撣邦接壤的地方,明王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法對偏遠之地的“蠻夷”。
11,其實,牢頭掌管監倉,學員毆打學員,并不新鮮,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也是一些監獄管理犯人中慣用的“以夷治夷”之術。
12,從元代以來,特別是是在明代,中央政權對于西北、西南邊疆的一些少數民族聚集地區,采取的統治策略是“以夷治夷”、“以蠻治蠻”的土司制度。
13,殖民統治罪惡滔天,其后遺癥更是罄竹難書,殖民者實行的“以夷治夷”的卑劣手段直接造成不少非洲國家今日的民族矛盾,作為多民族的肯尼亞自然難以幸免。
14,到了元朝,為了加強對少數民族的控制,朝廷改羈縻州郡制為土司制,“以夷治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