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2)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3)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4)爸爸說:"今年壓歲錢一視同仁,無論長幼,都是五百元。"。
5)在家族、親友的長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
6)它的直接作用就是將同輩親屬的長幼次序分出來,或者將上下行輩的關系示明。
7)“男尊女卑”與儒家“孝”的文化邏輯,以及“長幼有序”的禮教觀存在著的矛盾與沖突,使得孀婦脆弱性與獨立性共存。
8)滿族不分男女長幼,一年四季都有戴帽子的習慣.
9)因此,雖在這樣的大家庭里,長幼叔伯妯娌相處都很和睦。
10)’‘故先王案為之制禮義以分之,使貴賤之等、長幼之差、知賢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載其事而各得其宜。
11)你既入我門,長幼有序,當尊師重道,對于你四位師兄應禮敬,但目前尚不公開你的身份,除你大師兄天佑可知外,其他三位不知你的身份,但天佑會保證你的安全。
12)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
13)要徹底劃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規定男女長幼,諸色人等,一律用彌塵幡護住全身,既禁空氣流通,又防拋頭露面。
14)接著,有人提出以年齡的大小來區別長幼輩分,但是立刻便被否決,因為秦風和許云凡的年齡相同,根本就不能用這樣的方法。
15)中國人的傳統意識里崇尚長幼尊卑,甚至不能對長輩直呼其名,有人認為“平起平坐”不利于教育。
16)四大世家同氣連枝,互相以長幼輩分稱呼,我略年長,所以他稱我為師兄。
17)于是,大量的尸體不論男女、貴賤和長幼,覆壓了近百層埋葬在了一起。
18)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
19)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20)父子之間要相親相愛,君臣之間要有適當規則,夫婦之間要有內外之別,長幼之間要有尊卑秩序,朋友之間要有誠信。
21)先圣乃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圖畫乾坤,以定人道,民始開悟,知有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
22)《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它講的是孔融按照長幼順序分梨,而自己卻挑選最小的。
23)再高的職位,再多的財富,再大的災難,比之于韶華流逝、歲月滄桑、長幼對視、生死交錯,都成了皮相。北雁長鳴,年邁的帝王和年邁的乞丐一起都聽到了;寒山掃墓,長輩的淚滴和晚輩的淚滴卻有不同的重量。余秋雨
24)按照穆斯林的祖制,王位繼承的順序應該先按照同輩兄弟的長幼來論,然后才會輪到下一代。
25)每一推出一張新唱片,這位歌手總夢想著它能插身電臺的長幼次序榜前十名之列。
26)中國的政治家特別強調秩序。在他們眼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靜態的,條理分明的。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三皇治世,五帝定倫,長幼尊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上天早就規定好了的,并且在。張宏杰
27)“飲咂酒”程序由“司酒”者主持,并擔任在人們按照輩份長幼進入場地飲酒過程中,將木桶中的熱水不斷添入酒甕等職責。
28)茲派人呈上國幣百元,請代辦明晨祭席四桌,并于午間代請寶祐橋本家各長幼午餐,煩瀆之請,容明晨面謝。
29)本身之龍要長遠,身體必要端正為上,手足必以相合為佳,長幼必以遜順為貴,主賓必以迎接為奇。
30)假如大亨與關寶鈴之間,是義父、義女的關系,當然也就有了長幼輩分的區別,不會出現“我跟大亨爭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