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詩文創作上,羅隱有意識地求新求變,并取得了較高的文學成就。
2羅隱的詩歌一直以來備受后世文人學者重視,但對其應用文的研究卻被忽略。
3以及羅隱以其獨特的感情體驗,感悟到了“苦”與“空”的佛教真諦。
4羅隱在晚唐以詩文名世,其實他也是一位哲學家。
5在晚唐后期文壇上,羅隱既是重要的詩人,又是杰出的小品文作家,其詩文的數量和質量都很可觀。
6羅隱詩歌主要是通過憤激之情的直接宣泄,對黑暗現實進行揭露和批判。
7羅隱存詩四百八十多首,基本上是近體,古詩只有十首左右。
8哀傷、絕望是羅隱創作中的重要主題。羅隱造句
9考察這首詩的寫作環境,有助于認識一個多重性格的羅隱以及亂世文人的悲劇性格。
10因此,羅隱是晚唐一位不容忽視的作家,其詩明顯地帶有由唐入宋的過渡痕跡。
11羅隱聽著莊上的一項一項布置,越聽越驚,由小見大,這小小山莊,居然用了如此頗合古意,卻又獨出心裁的治民、練兵之法。
12唐朝時羅隱曾對杏花慨嘆‘半開半落閑園里,何異榮枯世上人?’,如今細看這杏花,倒真是言明了世道變遷的滄桑。
13因十多次考進士不弟,改名羅隱,黃巢起義,隱居九華山。
14根據傳訊符所記,姬老住在一個叫羅隱洞的洞府。
15這時,有位白須翱翱的老人背羅隱過河,腳一滴也沒打濕。
16他隨即免胄棄甲,逃匿在老百姓的倉舍下,悲嗟流涕,雙目盡腫,還一個勁兒吟誦羅隱“運去英雄不自由”的詩句,最終成為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