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大家介紹我所喜愛的一本書是《岳飛傳》。《岳飛傳》是一本敘述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壯麗一生的傳奇小說,是古代傳奇小說中的經典作品。岳飛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是一位有膽有識、智勇雙全的軍事統帥。他武藝高強,用兵如神,訓練了一支紀律嚴明、作戰勇敢的抗金武裝-—岳家軍,為挽救民族的危亡與敵人作殊死斗爭,屢戰屢勝,最終卻被昏庸的宋高宗和陰險的奸臣秦檜害死的故事。下面是子文庫整理的岳飛的歷史故事(優秀8篇),如果對您有一些參考與幫助,請分享給最好的朋友。
【岳母刺字】
民族英雄岳飛系我國家喻戶曉、人人崇敬的歷史人物,其愛國的胸懷激勵著一代代青年。歌頌岳飛的英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傳頌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極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歷史上卻查無依據。宋人的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岳飛的曾孫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編》也沒有記錄。
岳母刺字始見于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云:“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但書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至明朝中葉,岳飛的故事開始廣為流傳。成化年間創作的《精忠記》,也僅提及岳飛背脊有“赤心救國”字樣。
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傳》記有岳飛見湯陰家鄉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嘯山林,為自勉和勉人,乃去錢請工匠在背上深刺“盡忠報國”四字。
明末,由李梅草創,馮夢龍改定的《精忠旗傳奇》,內稱:“史言飛背有‘精忠報國’四大字,系飛令張憲所刺”。如若這樣,“精忠報國”是岳飛成為大將后,命部將張憲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見于清乾隆年間,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岳》,該書第22回,回目“結義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訓子”。
內容為,岳飛不受楊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還有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岳飛,倘若一時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會毀于一旦。于是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在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
該書敘述岳母刺字時,先在飛脊背上,用毛筆書寫,再用繡花針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體而詳細。
但有些學者認為,紋身刺字是一門特技,有嚴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絕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婦女,不可能具有這種技藝,顯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傳記中有岳飛背上刺字的記敘,加以想象發揮,藝術加工構造的。
因此,岳飛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誰之手刺的?尚是個難解之謎。
三拒詔書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于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斗爭。
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后,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墒牵t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并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愿定謀于全勝,期收地于兩河,唾手燕云,終欲復仇而報國。”這無異于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
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的立場,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
幾度浮沉
吳玠仙人關大捷的喜訊傳來,鼓舞著岳飛,使他更加蔑視敵人,滿懷勝利的信心。大軍自鄂州陸續渡江,旌旗直指郢州。岳飛在江心對幕僚們慷慨發誓說:
“飛不擒賊帥,復舊境,不涉此江!”
五月五日,岳家軍直抵郢州城下。岳飛躍馬環城一周,親自偵察敵情。他舉起馬鞭,遙指東北角的敵樓說:
“可賀我也!”
六日黎明時,在緊擂的戰鼓聲中,岳家軍發起總攻。戰斗異??崃遥里w坐在大纛下指揮,忽然有一大塊炮石飛墜在他面前,左右都為之驚避,岳飛的腳卻紋絲不動。
岳飛乘勝分兵兩路,張憲和徐慶率軍朝東北方向進攻隨州,岳飛本人率主力往西北方向猛撲襄陽府。
十七日,岳飛兵不血刃,凱歌入襄陽。張憲和徐慶兵臨隨州后,偽齊知州王嵩龜縮在城垣里,不敢出戰。張憲和徐慶軍連攻數日,不能成功。牛皋和董先兩員新統制已在克復郢州的戰斗中大顯身手,牛皋更自告奮勇,請求領兵支援張憲和徐慶。五月十八日,牛皋便與張憲、徐慶合力攻下隨州城,殲滅了五千偽齊軍。王嵩被俘后,押赴襄陽府處斬。
李成得到增援后,氣勢洶洶,又自新野市回軍反撲,號稱有三十萬大軍。岳飛命統制王萬和荊南府鎮撫使司統制辛太屯清水河,作為餌兵,誘敵深入。辛太不聽命令,竟私自逃往峽州宜都縣。六月五日,王萬軍與敵軍交戰后,岳飛親自指揮大軍夾攻,擊敗了李成軍。六日,李成再次反撲求戰。 但偽齊軍經受不住兩員虎將揮兵猛攻,一敗涂地。李成的騎兵更是亂作一團,前列騎兵潰散之后,將后列騎兵擁擠入水中。岳家軍追奔逐北,敵軍橫尸二十余里。
七月十五日,王貴和張憲兩軍在州城外三十幾宋里,同數萬金、齊聯軍激戰;王萬和董先兩部出奇突擊,一舉粉碎了敵軍的頑抗。劉合孛堇只身逃竄。岳家軍俘降“番官”楊德勝等二百余人,奪取戰馬二百多匹,兵仗數以萬計。十七日,岳家軍猛烈攻城。將士們不顧驟雨般的矢石,攀附城垣,實行強攻。岳云又是第一個登城的勇士。岳家軍攻拔鄧州,活捉了高仲。二十三日收復州城。王貴和張憲同時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擊敗金與偽齊聯軍,以掩護李道收復州城。同一天,荊湖北路安撫使司統制崔邦弼等軍也攻下信陽軍。在襄漢之戰中,是南宋頭一次收復了大片失地。其中包括原先在李橫轄區之外,而由偽齊控制的唐州和信陽軍,這又是南宋立國八年以來,進行局部反攻的一次大勝利(史稱岳飛收復襄陽六郡之戰)。
【岳飛與荷葉粉蒸肉】
在杭州的夏季時令菜中,荷葉粉蒸肉是杭州傳統名菜。
岳飛被害后,人們用各種方式祭奠哀吊。老百姓買了老酒和葷素菜肴到岳飛墳上祭祀。
某日,有人途中用紙包著的熟肉紙包破了,他就順手在西湖里摘了張新鮮荷葉,將肉包起來,祭畢回家,將肉連荷葉包在一起蒸后食用,啊,奇怪,發現荷葉包著的肉,味道更清香可口,傳來傳去,后來人們都用此法將荷葉包肉供奉岳飛了。
飯店酒樓知道后,都用新鮮荷葉包肉加上多種佐料,制成了荷葉粉蒸肉。就這樣,相傳了數百年,召集已成為夏令時節杭州的一道傳統名菜。
1、恢復山河日,捐軀分亦甘。
2、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3、十年之功毀于一旦。
4、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5、勇冠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
6、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
7、敵未滅,何以家為。
8、燕繞龍旗舞,鶯隨鳳輦吟。
9、主上宵旰,豈大將安樂時。
10、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
11、十年之功,廢于一旦。
12、大丈夫用兵之詭道無人可測。
13、古今異宜,夷險異地。
14、義師勁旅終必勝,英雄何必淚滿襟。
15、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16、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17、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18、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19、壯志未酬身先殞,還我河山有兒孫。
20、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21、仁、智、信、勇、嚴,缺一不可。
22、云鎖斷崖無覓處,半山松竹撼秋風。
23、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4、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5、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26、忠義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鎮邊圻。
27、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28、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29、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
30、兩淮豪杰齊待命,復燕云豈止是岳家孤軍。
31、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走趁月明歸。
32、功業要刊燕石上,歸休終伴赤松游。
33、三十九年不虛度,精忠報國畢我終身。
34、見屠蘇想起了黃龍痛飲,滿江紅班師詔歷歷前塵。
35、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36、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
37、誓將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淚不收。
38、陣而后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39、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
40、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41、雪夜中又何來人聲沸鼎,喜見那人心在公道猶存。
42、朝野間伐權奸群情激憤,諒秦檜難容我虎口余生。
43、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44、謀者勝負之機也。故為將之道,不患無勇,而患無謀。
45、搗賊巢原當在寒冬歲盡,卻不料除夕夜冷獄森森。
46、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47、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48、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49、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50、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岳飛墓前的四奸像】
人們在杭州西湖岳王廟里的岳飛墓前游覽、憑吊的時候,在追憶岳飛抗金的壯麗業績的同時,總是要對四個面向岳墓而跪的鐵鑄四奸像咒罵一番。然而,這四奸像的鑄造簡史是怎樣的呢?
宋、元時期,岳飛墓前還沒有群奸像,最早出現于明朝中期,是浙江都指揮使李隆在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命令工匠鑄造的。當時鑄造的只是秦檜和其妻王氏及萬俟卨三個,也不是鐵鑄的,而是銅鑄的。這三個銅鑄的奸像都赤身裸體、反剪雙手跪在岳墳前。
由于人們熱愛忠良,憎惡奸佞,銅奸像經常遭到砸擊和敲打,長此經往就破爛不堪了。明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浙江按察副使范來,鑒于銅像破不成形,就令人重新鑄造,還增添了迫害岳飛要犯張俊的奸像。
范來調離浙江以后,浙江巡撫王汝訓將張俊、王氏兩奸像拋沉于西湖中,又把秦檜、萬俟卨兩奸像移跪于岳王廟前。明萬歷三十年(公元1602年),范來再次來浙江任提刑按察使,他發現原來他令人鑄造的岳墳前面的四奸像沒有了,就不惜解囊捐獻,又重新鑄造。這樣,秦檜、王氏、萬俟卨、張俊四奸像再度跪在岳飛墓前。
約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岳飛墓前曾經一度出現了五個鐵奸像,新增加的就產參與謀害岳飛的重要罪犯羅汝輯。到了清雍正年間,五奸鐵像又破損,王氏的鐵頭已被打落在地。
鑒此浙江總督李衛又重鑄了四奸像。乾隆年間四奸像又毀,浙江巡撫熊學鵬又再鑄,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乾隆年間鑄的。
岳墓前的四奸像給予我們揭示了一條真理:凡是做過有益于人民的事的人,永遠受到人民的敬仰。凡是做過有害于人民的事的人,將永遠受到歷史的審判,被人們唾棄!
岳母刺字
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戰,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霸兰臆姟钡氖勘紘栏褡袷丶o律,寧可自己忍受饑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生,清洗餐具后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
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母親“精忠報國”四個字。
長驅伊洛 克復商虢
紹興六年七、八月間,岳家軍進行第二次北伐。
左軍統制牛皋為先鋒,進攻偽齊新設的鎮汝軍。偽齊守將薛亨,素稱悍勇善戰,牛皋向岳飛保證,一定要“生擒以獻”。左軍以雷霆萬鈞般的威力,很快就擊破這個堅壘。當薛亨作為戰俘押解到宣撫司時,連岳飛也頗感驚訝。牛皋繼續揮兵東向,掃蕩潁昌府,直至蔡州,焚燒偽齊軍積聚的 糧草、器械而凱旋。
岳飛采取聲東擊西的戰術,以牛皋左軍的佯攻,掩蔽大軍的主攻方向。牛皋初戰告捷后,岳飛的大部隊往西北方向進擊。八月初,王貴、董先、郝晸等將攻占虢州州治盧氏縣,殲滅偽齊守軍,繳獲糧食十五萬石。偽齊武義郎、監盧氏縣 酒稅楊茂“挺身歸附”。接著,岳家軍又分兵奪取了虢略、朱陽和欒川三縣。王貴在虢州得手后,繼續統軍西向,又克復商州全境,包括上洛、商洛、洛南 、豐陽、上津五縣。
商、虢兩州都屬陜西路,本非岳家軍的戰區。吳玠部將邵隆即是當年陜西解州神稷山抗金義軍首領邵興,因避宋高宗紹興年號而改名。他曾上奏宋廷,認為商州乃是“要害之地”,只有力取商州,方能經營關中。于是宋廷任命他為商州知州,令他和金州 守將郭浩共同負責收復商州。岳飛攻克商州后,便催促邵隆盡快赴任,以減輕本部人馬的戍守負擔。
商州和虢州確是軍事要沖,北可控扼黃河,與北方抗金義軍直接聯系,東可奪據西京河南府,西可進攻關中,幾乎將偽齊的統治區一劈兩爿。岳家軍接連三戰告捷,宋廷為此下詔嘉獎說, “遂復商于之地,盡收虢略之城”,“長驅將入于三川,震響傍驚于五路”?!吧逃凇焙汀半铰浴币殉蓛芍輨e名?!叭ā睘榍爻O三 川郡的古地,意指此處有河、洛、伊三川。“五路”者,是指宋朝于陜西沿邊設秦鳳、涇原、環慶、鄜延和熙河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