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新聞稿怎么寫? 下面我們子文庫范文網新聞稿頻道給大家精編的16篇關于好人好事新聞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內容僅供參考!
3月18日下午,老人之家內,職高的同學們有的為那里的老人們打掃庭院,有的和他們肩并肩、手拉手地聊家常。光榮院里的老人有很多雖然已經年過八九十歲,但在交流中卻依然精神矍鑠,他們時而侃侃言談,時而微笑致意……職高的同學們還特別準備了一些禮物和節目送給他們,老人們為此特別感激。他們綻放的笑容,伴隨著初春的陽光,讓每個人的心里都感到暖洋洋的。
為了進一步推動并深化學校“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和“志愿者在行動”活動的深入持續開展,職高將三月份定為以“學習雷鋒精神,參與志愿服務,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學雷鋒活動月。各班組織本班團支部就“什么是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否過時”等問題展開大討論。大討論的開展,有力地宣傳了雷鋒精神,使雷鋒精神深入人心,優化了校風、班風。
全校師生從我做起學雷鋒,在校內,除了開展凈化、美化校園活動外,還大力開展“幫困助學獻愛心”活動,幫助班級生活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班級的溫暖,堅持完成學業。在校外,踴躍開展幫助空巢老人、光榮院老人、殘疾人及生活有困難的家庭打掃環境衛生、捐零花錢獻愛心等多種形式的學雷鋒做好事活動。
學校學生處和團委還利用校園廣播、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對雷鋒同志生平、事跡及校內外學雷鋒先進事跡進行報道,營造出了濃厚的學雷鋒做好事氛圍。
據悉,如今職高“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活動已蔚然成風,其中,有一個班級,一個月累計做好人好事190多件。自從高一(10)班“學習雷鋒霹靂小分隊”被授旗后,很多班級紛紛向學校提出申請,現已有八個班級的學習雷鋒小分隊被學校授旗。
“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系列活動的開展,對該校同學的行為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文明之風吹遍校園的每個角落,雷鋒精神滲透到了每一位師生的心中。
20xx年1月30日下午,花園的保潔員尹仁春在日常清掃中,在一輛汽車停靠的花壇中撿到一只紅色皮夾,打開一看,十幾張紅色的百元大鈔,4張銀行卡,以及身份證。尹師傅仔細端詳身份證上的照片,憑著他十多年在花園打掃的經歷,他對小區里常年居住的人幾乎知根知底,馬上就辨認出是居住在別墅區的某戶人家。尹師傅拿著皮夾,心中沒有絲毫雜念,沒有一點為私利己的念頭。皮夾丟了失主該有多著急啊,他立刻找到那戶人家想還給失主李某。碰巧人不在,他就直接扔進圍墻去,然后一身輕松地離開,繼續自己的工作。
4點鐘的時候,李某回到家撿到失去的皮夾。他通過家里的探頭知道了原委,然后立刻找到了尹師傅,握著他的手一直說感謝的話。皮夾丟了,李某急得不得了,錢丟了不算什么,關鍵那銀行卡,年底有筆生意款項要打進來??ㄈ绻麃G了,補辦需要時間,那時生意就黃了。沒想到關鍵時候,尹師傅幫了他。李某當場拿出500元現金要給尹師傅,作為拾金不昧的獎勵??梢鼛煾祱詻Q不收,在他眼里這只是一件偶然的小事,他會這樣處理,相信其他人碰上也會這樣做的。李某懷著感激之情卻無以為報,當聽說尹師傅是湖瀆社區評出的“小善大愛”先進人物之一時,而且還在社區組織的慈善募捐活動中捐款了一個月的工資后,立即委托尹師傅,要把皮夾中的現金全部捐給社區的慈善箱中,已盡綿薄之力。社區工作人員收到尹師傅轉送的善款,清點完畢共計1350元,又由尹師傅把捐款證書轉交到了李某的手中。
據悉,尹師傅家里放著一本簿子,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他打掃衛生這十幾年來撿到的失物明細。小到鑰匙,大到錢包,林林總總百多樣東西,大部分后面標明全部歸還,少部分實在找不到主人的,他都放在盒子里,等著失主認領。十幾年來的拾金不昧經歷,讓尹仁春精神上收獲良多。他始終堅信做好事有福報。他說:“很多居民在找回丟失的物品后都來感謝我,還有人給我送禮物,都被我退了回去。我又不是圖東西才做好事的,再說了大家都住在同一個小區,理應互相幫助。后來那些失主們見到我,都會主動來跟我打招呼,大家跟朋友一樣。”
可以說尹師傅這些行為背后不僅折射出他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也是湖瀆社區“善文化”品牌中的“行善揚善”的體現。在全社區倡導“善心善德善行”下,尹仁春用他個人的善行,傳遞著善的力量,感染熏陶著身邊眾多的人,讓更多的人的心田開出善情的花朵,串起一條善情鏈來。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良好道德風尚和崇高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7月2日上午,下龍海軍希望小學六年級趙香玲同學在所居住的橋樂村寨蒙屯代銷店撿到人民幣110元,在村民的幫助下,及時找到了橋樂村新村屯的失主,并歸還給失主。
近年來,像趙香玲同學這樣的好人好事在下龍海軍希望小學已經有很多件了。20xx年的春季學期的一天早上,二年級陸捷同學在來校路上撿到價值1000元“波導”袖珍手機一部,到校后,她絲毫沒有猶豫就交給了學校,學校聯系到了失主,當天把手機還給了失主;在20xx年秋季學期的一個星期日,六年級覃秋梅同學在本村路上撿到價值500元的手機一部,第二天主動把手機還給了失主。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人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也是良好社會風氣的一個方面。近年來,下龍海軍希望小學涌現出這么多拾金不昧的現象,是學校多年來教育的結果,也充分體現了我校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趙香玲等同學為全校師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下龍海軍希望小學少先隊號召全校師生向他們學習,讓拾金不昧精神代代相傳。
一件好事,傳遞著滿滿正能量;一個好人,激勵每一個員工;一個重視培養員工服務意識的物業服務企業,溫暖著每一位業主。今年4月6日,20xx年度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理事會在杭州召開,這次會議上,首次發布了中國物業管理的行業精神——“誠信服務 務實創新 專業規范 共治和諧”。物業認真傳遞,堅持“讓您的滿意貫穿我們工作的始終”的質量方針,長期重視培養員工隊伍服務意識,打造了服務意識強、集體觀念強的物業服務團隊。一件件暖心服務層出不窮,好人好事撲面而來,讓人倍感溫暖。
一、平凡物業人,服務暖人心
管理處工程員——蔡雄先,在物業服務第一線,幾年如一日,盡職盡責,兢兢業業,既贏得了大家的贊許,他在物業服務工作中用真心為業主服務,也贏得了業主們的稱贊。
20xx年,他從公園前管理處調到,這里服務面積達7萬方,760住戶。負責小區的公共設施維修工作。由于管區面積大、戶數多。他認真學習房產相關政策,精通維修業務知識,熟悉并了解管區的狀況,摸清管區住戶的基本信息。他干一行、鉆一行、愛一行,他為自己選擇的行業無怨無悔。服務業主,就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保障公共設施完好無損,確保業主的正常生活。平時在維修中以節能降耗為前提,給住戶維修就像給自己家修東西一樣,待人以誠。此外,工作中他不分分內分外,只要業主有需求,他有求必應。
今年4月15日,他和往常一樣完成維修任務經過一樓電梯口,有個業主非常焦急要求把電梯關掉,說新購買的手機掉電梯井了,希望能幫忙解決,蔡雄先馬上聯系服務中心,粘貼告示,聯系電梯工程師關閉電梯電源,進入狹窄昏暗的電梯井里尋找手機,但下去后手機根本不在電梯井一樓,在電梯工程師的配合下,一層一層尋找。經過1個多小時,終于在8樓的電梯暗槽中找回了手機,此時的工程師已是滿臉灰土,滿身的汗水,業主接過手機,感動的連聲道謝。
4月28日5棟1502的業主反映家中的窗臺玻璃被樓上掉下來的木板砸中了,木板卡窗臺玻璃中無法取下來,求助物業,蔡雄先第一時間趕到業主家中,在保安隊長的配合下,翻上窗臺及時解決業主難題,對此業主表示不勝感激,對管理處的物業服務大加稱贊。
作為工程員,除了平日里兢兢業業做好日常本職工作外,他還樂于助人,經常熱心的為業主搬運一些大物件、為老人們提重物,讓業主們一進小區就能感受到回家的溫暖。受到廣大業主的一致好評。
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讓業主感受到了貼心關懷。蔡雄先的事例,是無數個美好物業人的縮影,他用真情感動業主,用真心為業主服務,默默奉獻的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詮釋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熱心服務情系業主,一面錦旗深表謝意
5月15日,**小區603室胡師傅帶著印有“情系業主,排憂解難”的錦旗送到李經理的手上,以表示對東方時空物業服務的肯定和李經理的感謝。
5月初,**小區603室胡師家中下水經常堵塞,隨著天氣逐漸炎熱,還會發出臭味。胡師傅說他找了一家專門疏通管道的公司,服務態度不好,疏通效果也不好,疏通人員走后,發現下水管又堵住了,于是給小區物業打了物業電話。美好物業東方時空管理處李仁德經理得知此事,隨即上門幫忙處理。 前后疏通了二次,效果不佳。胡師傅再次打電話反反映下水仍然堵塞。
李經理再次來到胡師傅家進行全面檢查,來到5樓敲擊查看下水管道,發現橫管中聲音沉悶,打開接口處,發現里面全是油脂結塊,然后開始疏通。由于堵塞物太多,采用多種方法終于疏通了管道,而李經理身上手上都沾滿了污水。
面對家中的煩心事得以解決,胡師傅十分感慨:“感謝李經理為我們解決了大問題了,管理處物業服務不愧為連續三年的武漢市物業服務質量先進項目”。為了表示感謝,胡師傅將印有“情系業主,排憂解難”的錦旗送到李經理的手上,表示謝意和感激之情。
這一件件好人好事發揚著“誠信服務 務實創新 專業規范 共治和諧”物業行業精神,司空見慣的平凡小事中體現不一樣助人為樂、幫扶他人的文明之風,彰顯物業行業窗口的良好形象。
擺攤媽媽"轉業"之路艱難 熱心人士和城管紛紛幫忙
柳州小販黃秀花因違章占道擺賣,被城管扣下攤車。城管發現她家庭困難,感動于她背負貸款,艱辛掙錢供女兒讀大學,于是特事特辦免除罰款。同時,黃秀花也向城管承諾,今后不再隨意擺賣??蓪S秀花來說,告別擺攤后,“轉業”之路又何其艱難!幸好有好心人幫助,黃秀花昨日看到了曙光。
1 擺攤供女兒讀大學
4月11日,在路邊擺賣的黃秀花,拿著一張正在讀大學女兒的6000元助學貸款合同,眼眶濕潤地走進柳州市城中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河東中隊,說還欠著兩個月的房租、水電費,根本就拿不出錢交500元罰款。城管人員了解情況后,為之動容,特事特辦免除了罰款。當天下午,黃秀花領回了被暫扣的攤車。那天,黃秀花什么都沒干。對一般人來說,休息一天不算什么,可對黃秀花來說,休息一天,全家的生活都成問題。
黃秀花是柳江縣人,多年前離婚,自己帶著一子一女在柳州市區打拼,靠擺攤將兩個小孩拉扯大。女兒一向成績非常好,高中時不僅學校全免學費,還獲得了學校的生活補助。去年女兒考入武漢一所大學。而讀技校機械專業的兒子,也在去年畢業。原本兒子在廣東東莞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可后來因色盲被辭退,如今在柳江縣一家工廠做學徒,只能勉強養活自己。雖然生活艱苦,但黃秀花從未放棄對兒女的教育。
“如果沒有你這個媽,我一定讀不了大學。”女兒常常這樣對她說。“這是我一個做母親的責任,你能讀,我一定要想辦法供你讀下去。”黃秀花這么回答她。也正是這無私的母愛,成為黃秀花努力工作的動力。
2 找工之路何其艱難
不能擺攤了,還能干什么呢?黃秀花急著找出路。4月12日,她一個原來在柳東新區工地砌磚的鄰居有事不能去上班,黃秀花去給鄰居頂了一天班。雖然一個女人頂著烈日干這樣的體力活很不容易,但對黃秀花來說是件大好事。因為砌磚一天能掙120元??上н@個工作不是她想做就能做的。工頭嫌她力氣小,不愿用她。她只能在工地臨時缺人的情況下,偶爾上場做“替補”。砌磚收工后,在回家的公交車上,黃秀花依然不知道明天的生活在哪里。
已經欠了兩個月的房租沒交,眼看著為賣涼茶、麻辣燙進的一堆貨還沒賣出去,4月13日,黃秀花鼓起勇氣,又推起三輪車。不過與以前不同的是,她覺得既然已經向城管承諾不再占道擺攤,就要堅持做到。于是,她沒有到自己熟悉的小學門口或是河東路上,而是騎車來到白沙農貿市場。她把車停在市場路口,這里沒有城管來管,可市場管理人員卻告訴她“不許擺”。她只好推著車在外晃蕩,直到市場管理人員下班,她才能在市場路口做起生意,賣了一些涼粉和麻辣燙。
“我原先總共只有200元,加上砌磚得的120元,在市場賣的幾十元錢,這樣就有400元。那天晚上,我終于把欠了兩個月的房租給付了。”這令黃秀花如釋重負。不過,房租解決了,女兒的生活費還是問題。這個月,因為沒錢匯給在外地讀大學的女兒,女兒向室友借了500元生活費急用。
接下來的兩天正是周末,家人的一個電話又打亂了黃秀花的生活——“母親重病了”。黃秀花和弟弟都在柳州市生活,母親跟著弟弟。“我的母親80多歲了,現在身體很不好。”為了盡孝道,4月14日、15日黃秀花都在照顧母親。期間,她也為自己的工作擔心,只好到處打電話托人找工。
4月16日,一個老鄉介紹黃秀花到柳江縣拉堡鎮的一個電器配件工廠做工,可這個活不僅要技術,還要眼疾手快,黃秀花干了幾個小時,實在撐不住,只好放棄。沒掙一分錢,她沮喪地回到在河東村的出租屋。就在她迷茫不知道未來該怎么辦之時,昨日,因為眾多熱心人的幫助,形勢發生了轉折。
11月18日下午,土木工程學院教師薛智升向主教學樓值班老師龍定輝送上一封感謝信,信中滿溢感恩情懷,向龍老師拾金不昧的行為致敬。
信中寫到,課程結束之后,薛老師發現錢包不慎遺失,包內有大額現金外匯及銀行卡,還有身份證等重要證件,薛老師焦急萬分。正在一籌莫展之際,一個陌生來電出現在薛老師的手機上。原來正在主教值班的龍老師在整理教學用具時發現了一個錢包,一想到失主此刻一定非常著急,便立即翻出包里的身份證,對照著名字翻閱教師通訊錄,最終給薛老師撥打了電話。通過一番核實,丟失的錢包終于物歸原主。
上個月,清潔工侯阿姨送還向老師遺失手提包,善舉暖心;此番,龍老師積極歸還錢包,行為真誠。一直以來,我校工作人員恪守準則,拾金不昧,以實際行動詮釋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深刻內涵,表現出了極高的道德情操和社會責任感。這些事例像一個個動人音符,奏響在和諧美麗的校園之間,回響在我校師生心中 。
每時每刻,都有普通的人們用貌似輕微之舉,散發著不平凡的點點光與熱。一份份的熱心和情懷,正是我們深深熱愛、眷戀著城科這片土地和這份教育事業的原因。
20xx年5月19日下午。為弘揚雷鋒精神,響應大學生誠信感恩教育主題要求,xx學院自管會勤工助學部積極主辦“爭做好人好事”活動,并受到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和xx學院至xx級全體學生積極參于。通過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于20xx年5月28日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活動,主要以照片和簡要說明的形式為主,要求全院學生以班級為單位,自主組織和開展好人好事活動,并積極向部門匯報成果。本活動培養了全體學生樂于助人,團結友愛等優良品質,全院每個班級都積極分享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烈日炎炎下到處洋溢著同學們助人后的自豪和興奮。同學們有的幫助施工工人做雜活,收拾雜物,盡管沒幫上多大的忙,但工人叔叔們都不勝感激和欣慰;有的主動幫同學復習功課,學院自習教室的人總是絡繹不絕;有的雖然只是隨手撿起別人丟棄的垃圾,但也感化了不少路人,并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的同學更是數不勝數。美院xx級至xx級的全體在校學生都積極參加本次活動,尤其以受助同學為代表積極響應,踴躍參加。最終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圓滿成功。
通過這次簡單而又短暫的活動,使得同學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家長的辛苦;明確了未來的航向;體會到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深刻意義;增進了同學們間的交流和互助。校園隨處可見受助者和助人者滿滿的幸福的笑臉。
相信此次活動傳達的正能量將會持久的傳遞下去。相信只要人人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淮師將變成一個互相攜手的大家庭!
6月9日上午11時左右,交警八大隊輔警李超凡在南新道友誼路口執勤時,發現一名騎電動車的老大爺慢慢倒在了電動車旁。李超凡立即與執勤的其他同志一同前去查看情況。只見老人滿頭虛汗,眼睛緊閉,氣息微弱,不能說話,情況十分危機。
見此情況,中隊負責人孟凡東立即安排民警王建剛、輔警尹航撥打120急救電話,同時用老人手機與其家人聯系,并用自己的警帽、身體為老人遮擋陽光。11時07分,病人的家人相繼趕到現場。11時10分,120急救車趕到現場。醫生現場實施了相關急救措施,執勤民警在醫生的指導下跑前跑后幫助搶救病人,并維護現場秩序,疏導交通。11時25分,120急救車將病人送往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救治。
執勤民警的此舉,不僅為搶救病人贏得了寶貴時間,而且得到了病人家屬的感謝以及路人的一致贊許,彰顯了唐山交警服務為民的良好形象!
20xx年11月11日晚自習后,XX級高鐵4班劉瀏同學從學校超市出來后,在超市門口拾到600元人民幣。該同學及時匯報給校領導,并且積極主動聯系各班主任尋找失主,在老師的幫助下及時將錢歸還于失主。
劉瀏同學在撿錢后沒有私自留存,而是主動聯系老師,主動尋找失主,這種拾金不昧的行為,表現出學生高尚的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是新時期雷鋒精神在我校學生身上的再現,是全校師生學習的榜樣。在提倡和諧社會的今天,拾金不昧這種精神是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勵的。
我校對擁有這樣的學生感到光榮和驕傲,對此進行全校通報表揚,并給予劉瀏同學“拾金不昧”榮譽稱號并頒發證書,號召全體同學學習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充分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天,我和一班同學在操場上打球,忽然,迎面而來一個同學,臉色發白,似乎有點不對經,可正打在興頭,大伙兒也并沒多理會。
過不久,那邊傳來嘔吐聲,只見那個同學彎下腰,滿地的嘔吐物發出嗆鼻的氣味,一旁的同學面面相覷,卻無人上前,我走上前去,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輕輕地拍他背,只是,黃海鵬冷靜地走上前去,扶那位同學來到洗手間漱口,沖掉物,還親切的問哪兒不舒服,一旁的同學見了,都不好意思起來。
人人做好事,大家學雷鋒,讓我們歌頌那些幫助別人的人。
屈克珍長期義務打掃東山大道351號院子、王林撿到價值3000多元的手機及時送還、社區全體人員為四川雅安受災群眾捐款……合益路社區有一本“好人好事匯總本”,記載著各種各樣的感人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社區的普通居民。
義務為大家清掃院落
昨日早上8時許,屈大媽拿著掃帚、簸箕,又來到351號院打掃衛生了。從20xx年8月起,屈大媽天天早上都來這個院子打掃。其實,她并不是保潔員。
“351號這棟樓有30多年了,是個老院子,全是散戶居民,沒有物業管理……”66歲的她是一名退休的老黨員。20xx年8月,看到351號院的衛生狀況后,熱心的他開始利用閑暇時間到351號院里打掃。現在,她每天早晨鍛煉前,都會先到351號院,清掃樓道、院子的每個角落。“樓房雖然比較陳舊,但只要干干凈凈的,大家照樣可以住得很舒心”。
小本記錄愛心善舉
屈大媽義務清掃院落的事跡,被錄入了合益路社區的“好人好事匯總本”。
20xx年9月,54歲的熊仁華看到院子廁所堵塞,污水橫流,便積極聯系維修,自己墊付費用,為院子疏通下水道”……
20xx年5月14日,半夜突降暴雨,東山大道347號349號被水淹了,居住在347號的殘疾人沈開成第一時間聯系社區上報淹水受災的情況并且陪同社區救災人員通知熟睡的淹水受災居民,不顧自己身體有疾,馬上幫忙堵水,為救助災民贏得了寶貴時間。水退后,不故自身疲憊,為居民清除一樓淤泥。
僅去年一年,“匯總本”共收集了15條事跡。只要社區里發生好人好事,都會記錄下來,并定期在宣傳欄中公布,讓居民都能了解這些身邊的好人好事,增強鄰里情誼,樹立互幫互助的良好風氣。
12月29日(星期六),又一場雪降臨津門,給津城裹上銀裝。雪情就是命令。正在家休班的照湖里居委會副主任任桂珍、許金欒和社工干事王維超一早趕到居委會和社區居民一道清掃小區積雪,給社區平添了一道風輕飄逸的風景線。
他們三人都不在本小區居住,尤其是王維超家住紅橋區洪湖里,冒著下雪后路面滑不好走的風險,及時趕到居委會和大家一起拿起鐵锨將小區各路徑清理干凈,方便了居民出行,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好評。
反映了他們一心為社區,為居民排憂解難工作態度,體現了社區居委會“實干、務實”的精神風貌,值得大家學習。愿他們這種精神延續到每個角落,感染每個人。
物業中心各家屬區物業員工心系業主,憂業主之憂,想業主之想。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發揚雷鋒精神,讓各家屬區多了些和諧的元素。
20xx年2月17日早七點左右,我校西家屬區計算機學院一名老師不慎將錢包丟失,物業保潔辛雪田在打掃衛生時撿到錢包后親手還給了失主,現金等財務分文不少。
咸寧家屬區保潔張新虎也因多次幫助行動不便的業主受到業主的表揚。咸寧家屬區2號樓的一位業主寫來感謝信說因兒女不在身邊,多次得到張師傅的幫助,將自己送回家,業主非常感謝。
自20xx年1月份以來,僅統計在案的員工好人好事就有50多件,物業辦公室收到業主的表揚信近10封。其中各院區員工提醒業主車窗未關、車燈未關、車鑰匙忘記拔掉等共38件,物業員工拾金不昧共7件,主動幫助業主拎送重物、抬輪椅等助人為樂的行為幾乎天天都有。
物業員工這些細微的舉動,不僅為廣大業主挽回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而且解決了業主的燃眉之急,讓業主在家屬區中生活的更安心舒心、放心。
在后勤領導的帶領下,物業員工內在素質普遍提高,工作態度認真積極,為了激勵和鼓舞這種職業精神和工作態度在我們的團隊中不斷的傳播,物業中心按照管理制度,對以上好人好事進行了表揚和獎勵。相信物業中心的員工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關愛他人,傳遞溫暖。
“一尺不如行一寸,敬業奉獻俯首甘為孺子?!?。
20xx年,物業人懷著一顆真誠待人的熱忱之心,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譜寫贊歌。一封封感謝信、一幅幅錦旗、一件件禮物的背后,隱藏著無數件令我們感動的事例。
事例一:
20xx年6月28日上午,商丘桂園27#2單元8B業主張寶岐先生送來一面“正德厚生,臻于至善”錦旗,以表達對四期貼心管家徐亞感謝之情。
張寶岐先生家是外縣的,裝修過程中,來來回回很不方便,因為貼心管家在裝修監管方面時不時打電話告之業主裝修進度,在很多細節問題提醒得非常到位,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房屋裝修好后,管家得知業主有意出租,不幾天,又成功了把房屋租了出去。
這位業主說,買房子就是因為建業物業好,可是沒想到這么好。他為成為建業的業主感到高興,為有這樣的管家感到幸福!
事例二:
20xx年12月18日上午,陳蘭英與家人一行帶著“感謝好心人、好人一生平安”的錦旗、鮮花、牛奶,來到濮陽壹號城邦營銷中心表示感謝。
事情原由是這樣的:12月17日下午,陳蘭英女士78歲高齡的母親因出門散步,一時迷路,老人自下午16:00至深夜一直在寒風中轉悠,其間敲了幾家商鋪的門面也無人應答。23:00左右,壹號城邦禮兵杜書杰在戶外巡視過程中,看到了幾乎已被凍僵的老人在路邊徘徊,杜書杰及時把老人攙扶到禮兵值班室,找來熱水、棉襖為老人取暖。后又幾經周折,通過派出所才找到老人女兒陳蘭英的聯系電話。此時,陳女士已全家出動在外面奔波了數小時,當陳蘭英女士看到老人時,潸然淚下,當即從錢包里拿出500元錢要感謝禮兵。金錢退回去了,但建業人的精神永遠留在了陳女士家人的心中。
第二天,陳女士帶著錦旗和禮品來到壹號城邦售樓部并連聲說“建業,是咱們濮陽人的驕傲!”
20xx年期間,物業總公司通過多種渠道,共收到各類好人好事和表揚176例,其中,集團服務指揮中心接到來電52例,總公司接到來電30例,表揚信36例,錦旗46例,網絡表揚12例。
20xx年2月24日是新園村社區黨員活動日,每到這一天,社區居委會內顯得格外熱鬧。社區內離退休的黨員們都來到居委會參加每月一次的組織學習,這個活動已經堅持了多年。
今天要說的是我社區80高齡的老黨員解雁行同志的普通事跡,解老師老伴沒有退休金,兒子下崗多年,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但解老師參加完活動后找到社區專職黨務張秀芳同志,主動要求多交黨費88.8元,并說到最近單位給我調了工資,按照比例對88.8是我調完工資后應該交的,多么樸素的話語,多么忠誠的心,一件小事充分體現一名入黨多年的老黨員,受黨教育多年對黨無限忠誠的赤字之心和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
社區王良煥主任對解雁行同志此舉給予高度的評價,希望社區黨員向解老師學習,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牢記入黨誓言,以共產黨員的言行影響和帶動其他同志共同進步,大家共同努力把社區建設的更加美好,迎接黨的xx大的勝利召開。
20xx年5月4日,一則感謝信送到建筑學院領導手中。一名大四學生的家長親自來到學院,在與學院黨總支書記金杰、輔導員李玉平交談時,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并送上錦旗。這究竟發生了什么呢?
原來,4月24日凌晨,20xx級建筑2班韓海鵬同學突然發病,情況危急,郭高飛、黃偉、宇子博、戴佩佑、蔣恒等同學及時通知輔導員李玉平老師,李老師迅速趕到寢室聯系120并通知遠在內蒙古的家長。黨總支書記金杰及書記助理張念老師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協助搶救工作,李玉平老師在第二次溝通家長未果的情況下,及時溝通主治醫生會診,因搶救及時得當,學生脫離生命危險,現正在康復階段。學生家長特從內蒙古遠赴重慶,表達濃濃的謝意。
對于家長的感謝,李老師覺得這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并不值得家長遠道而來專程感謝。“學生都是我的弟弟妹妹,誰的弟弟妹妹生病不著急呀!”李玉平如是說。她還提到,金杰書記用了整整一天時間跑遍重慶主城區尋找藥物,并抽出休息時間,帶上營養品到醫院看望韓海鵬同學,詢問醫生治療進展情況。
感謝信和錦旗凝聚著家長深深的謝意,也體現了我校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建筑學院師生用實際行動傳遞了愛心,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校園傳遞著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