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寒假《弟子規》讀后感(精選10篇)
《弟子規》這本書是根據古代圣賢孔子的教誨編成的生活規范。它讓我們的孩子知道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學習上應該恪守的規范,教育我們養成忠誠的品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3寒假《弟子規》讀后感,歡迎大家來閱讀。
昨日,我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我把書翻了個遍,里面的內容很深奧,但讀起來卻是朗朗上口?!胺簮郾姟笔沁@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句了。
“泛愛眾”,書里說,就是以廣泛的愛心對待社會大眾。愛,是我們人類生活的紐帶,父母愛我,我愛我同學,同學愛老師,老師愛國家,我只說了“愛”的一面,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小愛”吧,而“泛愛眾”不僅說的是要愛所有人,還要愛地球上所有的一切,校園的花花草草,國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應該去愛惜和呵護的。
也許有的小孩會說,爸爸媽媽的愛是最偉大的,爺爺奶奶的愛是償還無盡的。是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親朋好友,甚至全世界的人們都以“愛”而連接起來,我們人類就能和睦相處,但這遠遠還不夠,因為我們的吃穿住行,所有行動的一切都來源于大自然,只有愛自然,和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實現真正的“大愛”!
我讀了《弟子規》中的兩句話是:“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們,勿亂頓,致污移”。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注重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回家后衣、帽、鞋襪都要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不要亂放亂擺,以免把衣帽弄臟。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個人,他就是王安石,他還有一個故事呢,我給大家講一講吧:王安石是宋朝有名的宰相。據說,他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不太講究衛生,極少洗澡,整天弄得臟兮兮的。有一天,皇帝召見王安石和幾位大臣商議國家大事。談話時,一只虱子從王安石的衣領爬到了他的臉上,皇帝看見后偷偷的笑了,可王安石卻一點兒也不知道。后來這件事成了朝中大臣們的笑料。
王安石雖然是有名的大政治家、大文學家,但他確實太不注重儀表了,我們可千萬不要有他這種毛病哦!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彼囊馑际牵翰还芨改?、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币馑际牵盒值芘笥岩ハ嘧鹁矗湍?,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現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盡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于別人怎么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了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后的點滴體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兜茏右帯分幸笪覀兿榷苏返?。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F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弊钇鸫a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后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 求確意?!边@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匪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布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導批評。在讀過了《弟子規》后,我終于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后,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復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上學期剛開學,學校就發了本《弟子規》,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付著讀讀。后來,讀著讀著,我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特別是《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入則孝》后,讓我感到十分慚愧。我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么是“孝”,我一點都不懂。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入微,我想要的東西他們會想方設法地滿足我,那時的我還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有時候甚至會煩他們對我的擔心。想起這些,我覺得自己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想起:當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溫暖的大手緊握我的小手;當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擁入溫暖的懷抱;當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耐心地講解……
于是,每天清晨我會給他們一個最美最甜的微笑,每晚入睡前我會向他們輕輕地道一聲“晚安”,每當他們勞累時我會為他們揉揉酸痛的肩膀,遞上一杯清茶,每當有空我會主動與家務“親密接觸”……我發現,爸爸媽媽臉上的笑容多了,而我好像“忙碌”了好多卻快樂了好多。
我在《弟子規》的教導下,一點點地改變著,一步步地成長著,一次次地感受著。愛,原來可以這么簡單!
《弟子規》是一本既古老,又時尚的讀物。其中的禮儀規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有心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中,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賴,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時候,應該及時趕到;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實,不能推遲;父母教你的時候,必須靜靜地聽;父母責罵你的時候,必須順著他們的意思。是呀,父母是把我們生出來。他給予了我們生命和無私的愛,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父母把我們撫養長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時時刻刻,都要順著父母的意思去做,即使不能完成,也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它。
在我看來,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范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墒俏覀儸F在,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里的人民怎么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進代屢遭浩劫,它 在中國大地上還是有很強的生命力。
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容易,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教誨貫穿到生活中,落實在一言一語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得和諧,變成和平的世界。
我喜歡《弟子規》這本書,它使我悟出了幸福的真諦,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霧,為過去的幼稚而感到無知羞愧,它還為我改變了思考方法;把我帶進一個神奇的世界,帶入知識的海洋;讓我成功地取得自己夢寐以求的一切,讓我知道如何來處理自己所處充滿文化的環境。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弟子規》,接過書,我就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兜茏右帯肥俏覀兩畹牡浞?,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書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凡出言,信為先”。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關于曾子的故事: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彼齽倧募猩匣貋?,曾子就馬上要去殺豬。他的妻子說:“我不過是開玩笑罷了,你居然信以為真了。”曾子說:“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痹訛榱嗽诤⒆用媲皹淞駱?,讓孩子懂得誠信的道理,可見誠信是多么重要。
所以,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還記得這樣一個故事:宋慶齡小的時候,折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折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里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后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著優秀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后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讓我們從我做起,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在這之前,我幾乎沒有仔細的閱讀過整篇《弟子規》,趁這個寒假,我認認真真地學習了《弟子規》,讀完之后,感受頗深。
《弟子規》是古圣先賢留下的教誨,至今還影響深遠,這足以證明它的重要性。讀著整本書,好像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講到人與人的關系,兄弟之間應該“兄道友,弟道恭”,這樣才能和睦相處,在財物上要看輕些,傷感情的話要忍住不說,這樣才不會傷和氣。朋友之間交往要避免“聞過怒,聞譽樂”,否則就會“損友來,益友卻”,而且我們平常要多接觸品德高尚的人,如果我們的道德,學問和才干不如他人時,就應該自我勉勵,努力趕上,做一個真正的有用之才。
最近讀了《弟子規》,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彼囊馑际牵翰还芨改?、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币馑际牵盒值芘笥岩ハ嘧鹁?,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再來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F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盡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于別人怎么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我認為,《弟子規》是一部十分科學的書,它把全書分成幾部分,在《總敘》里提出: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古人云:百善孝當先所以自然將孝放在首位,這一部分對父母的分析透徹,可以說把孝說道了方方面面,且并不像眾所認為的封建孝道如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指明雖然重孝,但不可舍理求孝?,F實生活中,即使是第一部分入則孝也很少有人全部做到。但古人亦云:忠孝不能兩全。
事實上,如果孝做的太絕,不會有什么好處,因為社會發展的力量來自于新一代,如果這幫人都把精力用在孝上,那么社會就止步不前了,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覺悟,不愿接受兒女的孝意,但有些人卻說養兒防老,我認為這是可笑的,因為社會仍需發展我,父母的努力,歸根結底用到推動社會的發展上,但是發展中的社會并不能直接回報父母,需要在子女這里回扣,才能報答前輩的貢獻,如果全部回扣了,那就象是把一個東西推出去又拉回來,是無用功。所以說父母的愛,是為社會做貢獻,兒女不過是略表謝意罷了。我們所處的時期,是需要能量推進的,做這些人并不是新一代,而是父母們,他們是在真正不求回報的工作,而我們只是一個中轉站,等到我們為人父母,是我們該奉獻的時候了。所以,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使命,并不是養兒防老,兒女們也要知道父母是付出而無回報的,所以要孝順這些無私的人,他們為社會做了貢獻,應有一份讓他們心安的報酬,可以不多,只要表達心意即可。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想必我們都熟悉這流傳千古的名句吧!《弟子規》這本書,歷代被奉為經典,從中我們可以學到世間上的真理,如何為人處世,從而為我們今后的道路照亮一盞盞明燈。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每個人在說話前,必須要把誠信擺在首位,有了誠信,才會有立足之地。還記得那個一諾千金的誠信者——馬云嗎?馬云創立的阿里巴巴集團被國內外媒體、硅谷外國風險投資家譽為互聯網商務流派代表之一。馬云認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最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講信用,就是一諾千金,就是“言必行,行必果”。“信用不是金錢,但它比金錢更重要。”馬云說:“阿里人從創業的第一天起,就珍惜每一個客戶,只有得到他們的信任,公司的發展才會越來越好,以誠信贏得尊重,以誠信積累財富?!彼甲龅降?,他讓世界再次見證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創業奇跡。
“事非宜,勿輕諾?!笔虑椴皇悄敲慈菀拙湍茏龅?,就不要輕易地承諾別人。列寧是一位很講信譽的人,即使對孩子也不例外,他曾經許諾過逢年過節要與孩子一起歡度節日,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有一次,新年快到了,他因生病不能起床,但他堅持守信,答應孩子們的一定會做到,于是他便坐著輪椅參加晚會,華盛頓曾說過:“自己不能勝任的事切莫答應別人,一旦答應了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闭\信是中華民族流傳千年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有多少人遵守承諾以致名揚千古。唐太宗以誠治天下,他相信用至誠之心能治理天下,不愿像以前帝王那樣用詭詐的手段對待臣下。商鞅立木樹信的故事家喻戶曉,因此商鞅的新法也獲得了人們的信任。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更應該將這一美德傳承下去,“天才因素有三:第一是誠實,第二是毅力,第三是才智?!背兄Z是金,我真誠地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信守誠諾的人?!暗茏右?,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