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心得(精選10篇)
每年的“感動中國”節目都向觀眾推出了很多令人感動的人物,這讓我們收看了節目后總是有很多的觀后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3“感動中國”節目觀后感心得,歡迎大家來閱讀。
“感動中國”節目被人們譽為“中國人的精神史詩。”每一次觀看《感動中國》,感動都會在剎那間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無限的力量,強烈的震撼著我的心靈,沖擊著著我的每一根神經,直到感動的淚水潸然而下。就在昨天晚上,我觀看了CCTV1直播的20__年度《感動中國》,看完后,我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給人以長久的思索與追問:是什么樣的情懷使他們成就了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感動之每一位中國乃至全世界。
高淑珍,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兒子從小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滿足兒子學習的渴望,她勸女兒王國光放棄讀書回來為兒子上課。后來又接收了幾位殘疾學生。5位學生,4張桌子,2張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家里響起里讀書聲。在這14年里她一共接收了一百一十幾位殘疾學生。卻未收取一分學費。她用粗糙的手支起了課桌,寬厚的背擋住了風雨。有了愛,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的茁壯成長。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樸。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長成參天大樹。張麗莉,只是一名十分普通的老師,但她卻做出了不普通的事。
20__年5月3日晚,一輛突然失控的客車撞向校門口的學生,在慘劇即將發生的一剎那,站在路旁的一位老師做出了一個選擇,她推開了四位學生。自己卻被壓在車下,永遠的失去了雙腿。他憑直覺挺身而出,那直覺背后是純正的師德。他深深的震撼著我的心靈,刺激著我的神經。她是如此的偉大,她就是張麗莉。一個人存在的意義,并不是收取,而是給予、奉獻。李文波,能受天磨為鐵漢。他在大學畢業后。來到了南沙。在20多年來,他先后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向有關部門提供了氣象數據140多萬組。他是一位國民英雄。位卑未敢忘憂國,大浪孤膽守海疆。她用自己的行為告訴了當代大學生如何選擇人生。我長大以后一定要成為一名為國家作出貢獻的軍人。羅陽,長使英雄淚滿襟。他是一名中國知識分子,卻做著中國軍人的使命,他是兩彈一星的精神后人。
中國需要更多的羅陽。而我則愿意成為另一個羅陽。我身處一個優越的環境中我又有什么資格不去好好的學習呢?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父母,更是為了國家,我一定要把學習放在第一位。我相信,在不久以后,我一定能成為一名國家英雄。他們沒有什么超強的能力,但他們有一顆堅強、執著的心。他們是那么的普通,但他們卻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的事業,感動著中華赤子,相信每位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這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同時使我們走路的腳更結實一分。
就像一年一次的充電,一個缺電的電池再次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力量。
在現實的生活中,有一種“人”讓人感動,在歲月的滄桑中,這種感動讓人為之震撼,就像風的力量,這種力量足以讓整個民族為之動容。我情不自禁的一次次落淚,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被他們的人格魅力所征服,被他們的行為所激勵,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靜靜的觀看感動人物的事跡,我認為有一個特質是相通的,那就是“責任”二字。扛起一份責任,獻出一份愛心去詮釋和諧、詮釋人類的理性。他們也都是普通人,和我們大多人一樣。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很普通的工作,是他們份內的事情,甚至自己也能做到。但是在我們中不少人往往有始無終,中途因自身或外在的一些原因而不得不中斷,堅持不下去,因此,很多人往往難以達到類似感動人物的事跡或境界。
陳俊貴,只因風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他在天山守墓幾十年。還有格?;ㄩ_的最美鄉村教師,一位西瑪拉雅山下的園丁。她在一米多寬的山路上來往,下面就是懸崖,每天護送孩子回家,堅守在雪山和河流之間,與危險相伴。姚厚芝,一位慈祥母親,在自己患有乳腺癌的情況下,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孩子,想到他們將來的生活,將來的學費。病壓垮了她的身體卻沒有摧毀她,她用她僅存的生命,日日夜夜的去完成清明上和圖刺繡,為的只是自己死后,孩子以后困難了可以買些錢得以生活,如果是我以后會有她這般堅持與付出嘛。還有一位龔全珍老人,在接任之時就認識了,親切的稱她為老阿姨。當時我很疑惑,心想她到底有什么來頭?,F在知道了,原來是一名將軍夫人,放棄高官厚祿跟著將軍當農民,讓我看到了愛情的堅貞,將軍離世了卻留下修好的水渠,大橋,良田。老阿姨繼續把溫情留給鄉村百姓。她說,日子雖清苦但是心里快樂,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心誠意對大家付出,大家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也會牢牢的記住這些話。
一曲道德禮贊,一篇精神史詩,一年一度的"心靈收成"。在這個簡單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現出這么多感人的事跡和值得感動的人。這些感動,不是因為脆弱,不是因為悲傷,而是“感動”激發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些人物襯托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放飛追逐著我們的中國夢。感動中國,感動我們的心靈。中國夢,凝聚中華兒女的百年期盼,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烘托我們美好的中國夢,支撐我們美好的中國夢。
“做一輩子的好人不難,只要每天檢查檢查自己”, 我要向他們看齊,用實際行動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都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有一首歌這樣唱道:“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一起高舉正義之旗,讓這種“正能量”灑遍整個神州大地。
在這個簡單卻又美麗的舞臺上,走上的人的事跡各不相同。有的是為國家人民奉獻;有的是對貧窮的人幫助;有的是熱愛自己的工作所奉獻。
王茂華是一名教師,他不但火海救人彰顯其英雄本色,醫院救護時,在全身98%都燒傷時,疼痛可想而知,在一個多月的搶救時間里,他多次植皮,截肢,身體和心理上的負荷難以預料,可王老師竟一聲未吭,不喊一聲,不叫一聲,只為了妻兒不要牽腸掛肚,撕心裂肺。這個真正的男子漢把一切都背起來了。王茂華是一個80后,事跡發生后,他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獎章等等榮譽,他的行為目的不在于此,否則他不會付出生命??伤男袨閰s向世人證明了80后的豪情。在長者眼里,80后及以后的孩子們是垮掉的一代,可在多事民族的災難面前,80后們一個個一次次譜寫了一筆筆大寫的人字。他們有很多不足,但他們同樣有一顆熱愛祖國人民的赤子之心。王茂華是一名教師,普普通通的教師,教師是什么?是撒播愛的使者!他用他的壯舉完成了他的使命。
先說為人民奉獻的英雄,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王偉”的軍人。在舟曲特大泥石流中,他不顧家人的安危,戰斗在第一線,負責轉運犯人和救援。當得到空閑時,見到自己的妻子打來的未接電話,打回去時卻只有冷漠的嘟嘟聲,得知自己的妻子遇難和才落下傷心的淚水。這種為國家奉獻,為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隨時聽從上級的指示,勇于奮戰在第一線的人民解放軍,是永遠值得人們尊敬的。
雷鋒生活工作過的鞍鋼集團礦業公司一名普通的公路管理員郭明義,30年如一日熱心公益事業,幫助身邊弱勢困難群體化解矛盾,給300余個瀕臨絕望和無助的困難家庭帶來新的希望。他用大愛營造一個溫暖祥和的環境。他是180多名特困中小學生的資助者;他無償獻血累計相當于自身總血量的10倍;他從身邊小事做起好事多得數不清?!白蠲馈毕茨_妹劉麗,月入只有2000多元,可是六年來,她資助了逾百名貧困學生,以她微薄的收入,幫助這些孩子實現了讀書夢……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才會永恒------”這歌詞多么讓人感動。是啊!一縷陽光讓你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動萬千。世界上無時無刻都在有人獻愛心,溫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動著——中國。
實現社會主義化,科學技術是關鍵。有這樣一個事例:
梁萬俊是一名試飛員。一次,一架新型戰斗機誕生了,梁萬俊接受了這個任務。
半路上,戰斗機突然發生狀況,飛機失控了!飛機帽出了黑煙這時的梁萬俊完全可以打開降落傘跳機,但這樣的話,人是保住了可飛機卻會墜毀。梁萬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了,這個科學家們辛辛苦苦制作出來的新型飛機就會墜毀,將會成為一堆廢鐵。為了保全飛機,為了保全國家財產,梁萬軍毅然決定迫降。但這樣很容易機毀人亡。雖然梁萬俊心里知道這一點,但他依然沒有動搖這個決心。總部已為迫降做好了準備,梁萬俊小心翼翼的駕駛著飛機著陸了,飛機在停機場上劃了好久才停下來。算算看的話,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就用了八分鐘!這緊緊握著一條火熱的生命的八分鐘啊!你又孕育了一顆生命種子。
公共財物是國家的財產,這是由許許多多的人創造出來的。梁萬俊把戰斗機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他的不顧一切,感動了總部,感動了全中國人民,同時,也感動了——中國。像梁萬俊這樣的人還有許多,像孝敬父母的田世國;像熱愛生命的貴希恩;像精忠報國的任長霞;像不畏艱苦的徐本禹。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人,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竟爭的社會,祖國是中華兒女成長的沃土,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祖(觀后感 )國。五千年的歷史、壯麗的山河、燦爛的文化,輝煌的成就、崇高忠貞的民族氣節、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對!也需要充滿愛心。人人獻出一絲愛心,世界將變得更美好,燦爛的陽光灑滿大地,芳香的鮮花開滿人間。
春天是美麗的,人是受感動的。我的耳邊又回響起了那首歌:“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才會永恒。”
“分毫”指的是數量較小的金額,“千萬”指的是數值極大的金額,兩者分別可以看作窮人與富豪。分毫積攢往往是節儉樸素的人,千萬捐獻則往往是慷慨大方的人——而“分毫積攢”并“千萬捐獻”的人,大概也就只有這對夫婦了。
為何這對夫婦如此讓人感動?
他們一分一毫地積累著財富,若不知道他們的最終目的,也會被他們的堅持不懈驚嘆到,他們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因為羨慕別人整日大魚大肉、飾品衣服多如山而拋棄另一方一走了之,反之,兩人之間的濃厚感情是任誰也抹不掉的,與當今社會男男女女頻繁交往分手、動不動離婚的塑料感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讓人們感嘆夫婦善良本性的同時,對他們忠貞不渝、白頭偕老的愛情感到羨慕。
一生省吃儉用的夫婦倆,一直都過著樸素清淡的日子,一套絨睡衣穿了大半輩子。一般人“分毫積攢”,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想積累為數不少的財富,而獲得旁人的羨慕目光,保住自己的面子,炫耀錢財、夸耀自己的經濟實力,表面上斗志昂揚滿面紅光,實則心中空蕩沒有些許深刻的思想。又或是見到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想存錢去買些嘗嘗鮮,這也許包含了自身的強大毅力與獨立自主的優秀品質,但與這對夫婦幾十年如一日的積攢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如若僅僅只是標題中的“分毫積攢”四個字,那也不會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
“千萬捐獻”似乎一直被認為是富豪的專利,大概是人們條件反射地認為只有錢多的人才會愿意捐如此大數額的款。而如今這一對夫婦倆不同于常人的做法,著實立定了人心難測的定論。
夫婦倆捐獻的巨額財富,光是數值就足夠讓人感動,而了解了他們艱難的積攢經歷之后,更是不禁讓人站起為他們鼓掌,為他們獻上鮮花與掌聲。最可貴的品質并非是如復一日的積累,而是愿意拋棄自己的榮華富貴去幫助那些窮困潦倒的人們,給予他們改變人生的機會。當全場觀眾掌聲雷動之時,一時間一股暖流涌上心頭,能讓人們感動到如此地步的,大概就是這些平凡卻又善良節儉的純樸百姓吧。
在這個寂靜的下午,太陽如同往常一樣意味不明地照耀這片危機四伏的大地,時間仿佛靜止住了。土地上伏著一位軍人,幾乎要混入這片蒼綠,他小心地用工具一點點探測著被掩埋的危險品,敲落上面的泥土,仿佛是敲擊連接生死的細弦??諝饽塘?,陽光凝固了,猛然間,爆發出一陣巨響,震碎了靜止的時間。還沒聽見山石炸裂的響聲與戰友驚駭的呼聲,世界便陷入昏黑……
這場排雷工作中,杜富國失去了雙眼與雙手,用自己的血肉,保衛了國土,保護了戰友,在此之前,他留給戰友的只有一句:“你退后,你出來?!?span style="display:none">1rm子文庫范文網
六個字,鐵骨錚錚,英雄本色。
他尚是青年,本來還可以用漫漫人生擁抱世界的繽紛,但他更是一個英雄,也正因胸中的滿腔熱血與英雄氣概,他挺身而出,在危險前留給隊友一個堅定可靠的背影,觸發了不測也下意識倒向戰友一邊,擋下沖擊。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倍鸥粐男拇霸谌松蠛媚耆A深鎖,定留下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悲痛與遺憾,但是,于一個軍人而言,這定是他無悔的選擇。勇士總在考慮他人后,才想到自己,所以他作出了犧牲。有這么一個鏡頭使我記憶猶新:杜富國在病床上感受到別人為他頒發的獎章的重量時,沉痛堅定地舉起空蕩的袖筒,報之以軍禮。雖然他無法用手觸及,但收獲這份榮譽,他心中必洋溢著自豪之情。他用自己的犧牲,鑄成了對戰士至高無上的贊美,凝成了兩個光榮的大字——英雄!
不單是杜富國,他的戰友與千萬在排雷前線為祖國奉獻青春與鮮血的戰士,都值得我們致以敬意,當我看見杜富國的戰友拉手并肩走過掃完雷的雷場時,不由得熱淚盈眶,當他們將這片土地轉交給鄉親時,他們臉上也盡是笑顏與淚水,這片蒼綠的大地啊,如今已是欣欣向榮,瓜果飄香,你可知,這盡是勇士們用血淚換來的?
縱然他的眼睛不再明亮,縱然他的雙手無法觸碰,但他的無私無畏,必如燈塔一樣,照亮每個人的心房!“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杜富國緊閉的心窗后,定有感動人心的萬丈光芒,詮釋著他一身錚錚鐵骨與英雄本色!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跡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在20__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有帶領科研團隊實現氫彈研究突破的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于敏;有放棄安逸生活堅持在貴州山區義務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孫麗娜夫婦;有背井離鄉、為南水北調做出巨大奉獻的基層干部趙久富,但就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從不留真名,成為一座城市精神坐標的普通市民——張紀清。
20__年11月,在郵局突然暈倒的老人張紀清被送到醫院。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秘密。人們發現,他就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黃。
1987年,祝塘鎮政府收到一筆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設,捐款人署名就是“炎黃”。當時這筆捐款相當于一個人一年的工資。從此以后的27年間,無論就是希望小學還就是敬老院,或就是地震災區都曾收到過署名“炎黃”的捐款。27年間,江陰人一直在尋找“炎黃”這位好心人,當地甚至還建設了一個“炎黃陳列館”。
20__年11月,這位好心人“炎黃”終于現身了,他就就是張紀清。張紀清出生貧苦,改革開放后成了鎮上首個萬元戶。手里有了些錢他就開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會計,拿的就是死工資,可就是捐款卻沒有中斷。張紀清在家里明確表態,錢會用到別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錢自己去掙?,F在張紀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當教師的老伴還有些退休金,兩口子一直生活儉樸,現在還住著過去的老房子,但就是依舊捐款。
張紀清坦言署名“炎黃”就是不想讓被幫助的人有負擔,他說“我們做一點點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張紀清就就是“炎黃”,這個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著他。這份堅持27年的凡人善舉成就了大愛,在這個冬天帶給很多人溫暖。
就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大愛深沉!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就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就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就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
用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吧!
這么多年來,我還是第一次有機會觀看《感動中國》,看完后被里面每個人物的事跡所感動;他們感動著你,我,他,感動著中國的每個角落。
其中令我最深刻的被稱為“信義”兄弟的孫東林、孫水林他們,為了不拖欠農民工的工資,心里老是想著農民工一年到晚在外打工也是夠苦夠累的,所以就迫切希望在年三十前將工資發到每一個工人的手里,讓他們都可以過上一個開心快樂的新年。他們為了心中的那一份承諾:必須發放工資到農民工的手上!可惜天不佑善,在他們趕回武漢的途中,孫東林一家五口在車禍中不幸遇難了。他的弟弟孫水林為了完成他哥哥的遺愿,強忍著悲痛,連夜趕了五十多個小時的路,回到家鄉發放工錢。但是民工的工資單大部分在孫東林遇難的時候已經遺失了,他只好跟農民工說:“工資單已經遺失了,大家就憑著良心領工錢吧,你們說多少我就發放多少!”
但是,發放工資才發現,他照他哥哥孫東林預備的26萬元還不夠,他和他母親二話不說,補貼上了7萬多元,才讓60多名農民工都如愿的領到了自己的工資。這一刻,孫水林才放下了心頭大石,也讓“新年不欠舊年錢,今生不欠來生債!”這一份真摯的承諾得以實現。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高尚的道德和信義,我們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我也是一名農民工,也嘗試過讓老板拖欠克扣工資,我想發生這種事情不單只我一個,相信身邊一些人也曾經遇到過!不妨對比一下,這些堆著慈善的笑容,而心里掛著黑心的某些老板們,你們知道“信義”兄弟了嗎?知道什么是道德,什么是良知了嗎?大家也清楚,現在很多企業和工廠都出現了用工荒,希望他們都學學“信義”兄弟,將農民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亦希望每一個老板心里都有像“信義”兄弟那樣的一份真摯承諾,更希望你們這些老板知道他們兩兄弟的事跡后,心里跳動的不再是一顆漆黑的心,而是一顆紅色的心,一顆感動中國的心?。。?span style="display:none">1rm子文庫范文網
愿像" 信義" 兄弟一樣的事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讓我們都生活在動感的氛圍中;感動,中國?。≈袊?,感動!?。?span style="display:none">1rm子文庫范文網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大家感動,令大家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跡敲擊著大家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在20__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有帶領科研團隊實現氫彈研究突破的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于敏;有放棄安逸生活堅持在貴州山區義務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孫麗娜夫婦;有背井離鄉、為南水北調做出巨大奉獻的基層干部趙久富,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從不留真名,成為一座城市精神坐標的普通市民——張紀清。
20__年11月,在郵局突然暈倒的老人張紀清被送到醫院。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秘密。人們發現,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黃。
1987年,祝塘鎮政府收到一筆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設,捐款人署名是“炎黃”。當時這筆捐款相當于一個人一年的工資。從此以后的27年間,無論是希望小學還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災區都曾收到過署名“炎黃”的捐款。27年間,江陰人一直在尋找“炎黃”這位好心人,當地甚至還建設了一個“炎黃陳列館”。
20__年11月,這位好心人“炎黃”終于現身了,他就是張紀清。張紀清出生貧苦,改革開放后成了鎮上首個萬元戶。手里有了些錢他就開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會計,拿的是死工資,可是捐款卻沒有中斷。張紀清在家里明確表態,錢會用到別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錢自己去掙。現在張紀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當教師的老伴還有些退休金,兩口子一直生活儉樸,現在還住著過去的老房子,但是依舊捐款。
張紀清坦言署名“炎黃”是不想讓被幫助的人有負擔,他說“大家做一點點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張紀清就是“炎黃”,這個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著他。這份堅持27年的凡人善舉成就了大愛,在這個冬天帶給很多人溫暖。
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大愛深沉!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大家,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大家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大家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
用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吧!
三月二日,在學校領導的精心組織下,學校老師有幸觀賞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曉暉的事跡??赐晁?#39;事跡,我的內心久久不能釋懷。這簡直就是當代的張子騫,傳揚孝道,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最好的“仁孝行于家”的事例。
古人云:天地有道為善,孝道之首為敬,敬道之首為愛,愛道之首為孝。朱曉暉與重病父親的十三年相守將善、敬、愛、孝體現得淋漓盡致。
善,在詞典里的意思是善良、善行,儒家亦稱之為仁。孝,字典解釋為孝順,堅持奉養父母。
從事跡中我們不難看出朱曉暉的仁與孝。說她仁孝,是因為她知道父親將她從小帶大,她就要將父親照顧到老。說她仁孝,是因為父親突發腦溢血,生命垂危,她卻不拋棄,不放棄。說她仁孝,是因為這一相守照顧,就是十三年載。
從父女倆蝸居在小小的只有十八平米的車庫里,可知他們生活之艱辛。全家的生活來源僅靠著父親微薄的一千多元的養老保險。雪上加霜的是父親病重,醫療費用代價又極為昂貴,在這種艱難的局面下,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心力交瘁,離她而去,生活的打擊愈來愈重。為此,父女倆只能省吃儉用,艱難度日,用愛寫詩的朱曉暉詩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咬緊牙關。
為了節約開支,朱曉暉放下大學生的顏面,時常去菜場撿些廢棄的菜葉。當我聽到朱曉暉在短片中說:她在市場里看到折價的10元褲子和鞋子卻舍不得買的時候,她和父親在吃年夜飯只有四個菜還算奢侈的時候,我才能深刻的理解到他們生活的窘境。
然而,生活再窘迫,再困難,朱曉暉都沒有放棄父親,放棄這個家。她說:我爸活著,全家就是幸福。這句話深深地感動了我。當然她沒有光說,而是用行動證實了為了父親,放棄一切。為了敬守孝道,她無怨無悔。
“既然面對生活,就不要考慮那么多細節?!敝鞎詴熢谡f這句話的時候,飽含著深情,充滿著堅強、樂觀的斗志。因為在她的生命里,有著堅定的方向。
再看看當代的很多年輕人,他們的做法與仁孝大相徑庭,父母將他們從小拉扯大,悉心照顧,然而等他們翅膀硬了,就變得相當絕情無義。對父母置之不理,更有甚至對父母非打即罵,喪盡天良。對比片中的朱曉暉,這些人良心何在,仁孝何在?
百善孝為先,在中國這個悠久的歷史古國里傳承千年,觀當今之勢,似有不興之象。惟望天下仁人志士,順天理,復孝道,共肅五倫。讓仁孝行于家,行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