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讀后感作文800字(精選5篇)
《豐子愷作品(精)》是著名作家豐子愷的作品集。書中收錄了豐子愷的作品數十篇,有敘事的、有抒情的、有釋理的。這些文章文筆手法細膩、結構順當、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多彩、語言流暢優美。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漸》讀后感作文800字,方便大家學習。
《漸》讀后感作文800字精選篇1
豐子愷的散文集中將 《漸》放在第三輯——人生詠嘆中, 想來是十分適宜的。
他說, “漸” 的本質便是時間。 在時間這寬泛的長河里, 無論是何種生物的成長與衰敗,河水隨意地流逝, 人事物也隨之悄然變化。 時針分分秒秒地走動是無聲; 人隨著成長心境的變化是無息。 年月把擁有變作失去, 曾經的韶華終會逝, 過往的美好會如煙。
最為淺顯的例子便是許久不見的親朋好友, 見到你的第一面必定會是感嘆于你外貌的變化, 感慨時間流逝之快, 歲月之殘酷與變遷。 然而, 伴你左右即便是最親密的人, 也難以發現其中變化, 何況是細微之變。 想來便是你自己, 也難以覺察外貌的改變。 這便是 “漸” 最為神奇之處, 隨著時間的一點一滴, 年月悄然流逝, “漸”轉變為漸漸的量變, 無聲卻也殘忍, 又疊加為質變。 深入思考,也不會覺得奇怪。
曾經不知憂愁為何物的我是我, 現在難以感到快樂不斷拼搏的我也是我。 無論是哪一種年齡階段, 我都是我, 但我也不再是我。 黃發也會垂髫, 張揚會沉淀為內斂。 “漸” 就像無形的雙手, 遮掩了我們窺探世界的雙眼。 啟程時的日出何其耀眼, 在 “漸” 的觸碰下也會轉變為抵達時的日暮。 才華橫溢的李商隱也只能嘆一句: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
無法再清晰地回憶起過去年月時恣意無憂的自己, 也無法閉上雙眼去想象多年后已
是遲暮老人的自己。 或許剛觸及這世界的我, 也會天真地發問: “什么是時間? ” 現在的自己, 仍不禁像朱自清那般詢問自己, 究竟是什么帶走了時間,我們的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返了呢?
沉浸在多個空間的自己或許不會為 “漸” 而心有所動, 但“漸” 的轉變淺淺淡淡地擺在面前, 無論你接受與否。 事實上, “漸”對每個人也是公平的, 無論是風流人物, 亦或是平凡如我們, 都會接受 “漸” 的洗滌, 或許區別就在于, 如何面對安靜而又殘忍的 “漸” , 如何作出自己應有的態度。 在 “漸” 的縫隙中, 在時光的村落中, 把握住 “漸” 所帶走的美好, 又充分珍惜了燦爛的心境。
就像月相不是一天能形成的, 地理不是一天能學會的。我們需要 “漸” , 讓我們擁有思考的能力; 我們需要 “漸” , 去沉淀難以平復的心緒; 我們需要“漸” , 去不斷回味與感悟美好的事物。 同時, “漸” 也會讓我們變成另一個我們, 無論是孤單還是燦爛, 隨著 “漸” 都要不回頭地走下去。
《漸》讀后感作文800字精選篇2
豐子愷的《漸》與朱自清的《匆匆》可謂是議談時間的散文雙璧。
讀《匆匆》,是真覺時間之匆匆: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茫然的雙眼前過去……
讀《漸》,更多感受到的卻是“漸”的奇妙,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感受不到它的呼吸,但你確確實實在改變,甚至這改變也是悄無聲息的:皺紋漸漸爬上了眼角,兒女漸漸長大,父母漸漸老去,今天漸漸變成了昨天……
“漸”是無形的,它掩蓋了太多的變化,可“漸”又是有形的,一個人從一無所有漸漸走到事業成功,看起來是悄悄改變的,可是他付出的努力和艱辛可以一幕幕回想起來;一個富足的家庭走向破落衰敗,其實也是有跡可循的;一段感情從滋生到濃情蜜意,其間的點滴經歷必定很多……
時間漸漸改變了太多,何止是白天黑夜的交替,春夏秋冬的變更,如花少女到蒼顏老嫗的轉換!
讀《漸》,只讀一遍是不能讀懂讀透的,非反復閱讀,不能覺其精妙。
“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漸》便是那一粒沙、一朵花,使我們見著了真的人生。
豐子愷認為,“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為其恒久不變”。是啊,你看時鐘看起來是不動的,但其實它時刻在運動著,在你認為它不動的過程中,它悄悄地移動了,時間就悄然逝去了。
每日端坐于教室中的學子,今天上課偷偷發個呆,走個神,明天作業悄悄偷工減料一番,看著什么都沒改變,但不知不覺中,這極微極緩的差異最終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鴻溝。
苗條的少女,在今兒多吃幾塊肉,明兒少走幾步中漸漸變成了臃腫的大媽。
躊躇滿志的官員,在今天收一點,明天拿一點的漸漸中鋃鐺入獄。
……
想來我們好多人受著“漸”的欺騙還不自知。
““漸”的本質是“時間”?!薄皶r間全然無從把握,不可挽留,只有過去與未來在渺茫之中不絕地相追逐而已?!必S子愷筆下,陌生的事理通俗化了,難釋的問題變為切實的生活感受,使人不得不折服于他的睿智通達。
所以只有少數人能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他們懂得人生的短暫,不去為名利欲望耗費有限的光陰;他們心胸廣闊,超然豁達,不計個人得失,執著追求人生的意義。如鄧稼先,“漸”帶走了他的健康活力甚至生命,但帶不走他對科研事業和祖國的熱愛;如葉嘉瑩先生,“漸”花白了她的頭發,但帶不走她舉手投足間的優雅和對詩詞的熱愛……
其實每一次回頭,都看得見過去了的“漸漸”,而我們現在所經歷的,也終將成為將來的“漸漸”。我們無法如那些有“大人生”“大人格”的人那樣的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但也該盡力在時光不可避免的“漸”中保持初心,認識到“漸”的變化,不虛度寶貴的時光。
《漸》讀后感作文800字精選篇3
一本散文集,在桌子上擱置了很久,可并沒有真正讀完幾篇,亂七八糟的瑣事,確實占據了很多時間,還有就是覺得太嘈雜的環境,不是很適合讀散文……其實更多的原因,還是那句“書非借不能讀也”!
下午閑暇片刻,隨機翻來一頁,是豐子愷的《漸》,開篇讀來,居然一氣呵成,全部看完。開始的那一句是“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元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立刻抓住你的好奇心。接下來的句子,真是真實又可笑的文字“……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歌劇中,舞臺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將來火爐旁邊的老婆子……”所有的比喻幽默得讓人發笑,可是一沉思,確實恰如其分……“故可知人生是由‘漸’維持的”……
由人生靠“漸”的助力,到四季由“漸”的更替,揭示“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為其為恒久不變?!睆募毼⑻幰觥皾u”的本質是“時間”,由此延伸到空間,從小格局看大人生,告誡人們要能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并空間于方寸的心中,學會宏觀的把握人生。“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白居易)……
一篇散文,簡短精悍,內涵深刻,難怪會成為一代大師!畫與文都如此精彩。以小見大,又由大回歸到個人的小,字字句句,都是形象的語言,鮮活的比喻,和生活化的細節,真是語言大家的筆觸,讓人嘆為觀止……
文中引用英國詩人Blake的詩句“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作為收尾,亦是充滿禪意……
說“開卷有益”,真的不錯,豐子愷1925年的短短的一篇散文,卻依然可有那么多共鳴……掩卷沉思,豁然開朗。時光漸進,一年一年地、一日一日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漸進,不知不覺,如同溫水煮青蛙,那些總是著急長不大的童年悄然而去,曾經以為青春可以漫長到永遠,如今看眼角皺紋,方知那些當時以為可以任意揮霍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輕歲月,如今連尾巴都找不到了……時光漸漸遠去,正如大兵所言“生如逆旅單行道,哪有歲月可回頭?”……
漸漸的,明白了過去的不再回來;漸漸的,懂得了人生最該珍惜的就是時間;漸漸的,不再為春花秋月往事如煙落花流水黯然神傷,因為懂得每個季節都是人生的限量版,每個日子都有它的迷人之處,都值得好好珍惜。漸漸的,學會了釋然,不再為得不到求不來的東西而失落萬分,不再為去不了的遠方而惆悵百結,因為有機會遠遠的欣賞,已是很幸運,何必在乎一定要擁有?……
漸漸的,學會看淡看開,不糾結,不擰巴……
《漸》讀后感作文800字精選篇4
這一周,我閱讀了豐子愷老先生寫的《緣緣堂隨筆》,其中有一篇文章《漸》深入人心。
“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边@是文章的開頭。不錯,豐子愷老先生說得不錯,“漸”就是這樣,它是一個很奇妙的過程,它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又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它那么輕微地移動著腳步,不露半點聲色可尋。
我認為“漸”不值得被贊賞,它就像是一個幕后黑手,讓我們受盡“漸”的欺騙:比如說時鐘,乍一看它沒在動,實際上它怎么可能沒在動?或許有癡人傻傻盯著時鐘看它如何轉動呢,真是愚蠢可笑!其實人間萬物中,最常動的莫過于時鐘了-----只因它留下的痕跡不易讓人們發現罷了。同時,它又像是一針強烈的麻醉劑,它麻木了我們的視覺神經,使我們看不清這世界上的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自以為自己沒有變,實際上世間萬物早已變得物是人非。豐子愷老先生說百年的壽命定得太長,反而造成了人類社會上的許多兇險殘慘的爭斗。那不妨讓我們假設一下,倘若一個人的一輩子只有二十五歲,而你現在十二歲,已經過了這輩子的一半,你會如何度過余生?
我想我的答案是這樣的:學會珍惜時間這門功課,與時間賽跑,把自己想做的,未做的都盡力去做好,做到。當通過“漸”,我們逐漸老去時,我們還能笑著回答說:“哦,這輩子,值了?!敝辽僖膊粫X得這個人生過得沒有意義,留有太多遺憾。
英國詩人Blake說:“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
假如生命是無趣的,我怕有來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滿足的了。
《漸》讀后感作文800字精選篇5
豐子愷的女兒豐陳寶說:“小時候聽人說笑話,說的是有個外國人吃橄欖,嚼在嘴里,沒有絲毫甜味,唯有滿嘴青澀。那外國人一怒之下將橄欖扔到了屋頂上??蓻]走幾步,又覺得滿嘴甘怡,清爽無比。于是這個外國人搬來梯子爬上屋頂,把那枚剛被他丟棄的橄欖又撿了回來,擦擦干凈塞到了嘴里。讀父親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也有類似于這樣的感受。這不光是指讀那著名的‘子愷漫畫,可以說讀父親的隨筆也是這樣?!?span style="display:none">zNs子文庫范文網
《漸》便是一篇能讓人讀后如吃橄欖,老咂著那味兒的隨筆。細細地讀《漸》仿佛看一部唯美的藝術片?!稘u》的語言優美、細膩、文采飄逸、富有想象力,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文學韻味,如同一位優雅又有內涵的女子,讓讀者回味無窮。“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了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了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了頑固的老頭子”運用排比的手法,委婉地道出生命總在逐漸衰變的事實,富有氣勢而又顯得含蓄?!凹偈谷松耧L琴或旋律”那一段的比喻,不僅使文章文采飛揚,而且放飛了讀者的聯想,同時運用反面假設,惟妙惟肖地表達了人生的漸變對人們的“哄騙”。一花一世界,這才知道隨筆也可以寫得如此妙趣橫生,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平凡的生活可以活得不平庸,煩瑣的日子亦可以過得簡單。
讀《漸》,常感到作者好像在和讀者促膝談心,他的態度謙和,語言娓娓動聽,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這種經過深思熟慮而從容地吐露出真情實感的文風,人們在形式上常稱之為“隨筆”。《漸》正是子愷《緣緣堂隨筆》中的一篇至情至性之作。《漸》不是那種一遍能讀懂看透的文章,幾次讀下來,跟隨豐子愷從紛繁復雜的人事中觀察熟悉而陌生的人生,不能不被他的睿智和深刻所折服。
《漸》便是那一粒沙,使我見著了真的人生。
神秘的時間,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逼近你。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感受不到它的呼吸。然而,你的確漸漸地在改變著。那仿佛是一朝一夕間,你就這么漸漸老了下來。眼神迷茫了,思緒混亂了,口中喃喃地,不知在訴說著昨天,今天還是明天的事。
生活是簡單的。我們吃飯,睡覺,工作,學習,跟一些認識的或是不認識的人打招呼,互相問好。我們帶著不同的心情行走在世間,不斷徘徊著,遲疑著。漸漸長大,漸漸成熟,漸漸老去,漸漸敏感,漸漸有了心事。一切的一切就這么漸漸地過去。
在這一刻,回頭看看過去的自己,那一路走來的風景,漸漸地遠去。
“漸”是不留任何痕跡的。它蒙住了你的雙眼,讓你在黑暗里暫時沉淪,但當你睜開眼,似乎什么都沒有發生。于是你欣慰了,認為在這極其細微的“漸”中沒有錯過什么。然后你沉迷了,沉迷在這一閉一睜的小游戲中。漸漸的,當你第N次睜開眼時,發現眼前的世界與N次睜眼前不太相同。遂漸漸遲疑,漸漸迷離,漸漸喪失了自己,而口中喃喃的卻都是命運弄人。
人生是由“漸”維持的。我曾多次凝視那些老人,想象著他們年輕時的容貌。但面對這蒼老的容顏,我很難想象他們昨日的年輕。那些皺紋留著歲月的痕跡,如此的滄桑。但這些拖著蹣跚步履的老人們的確有著“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般自信的昨天,而漸漸地,一切都成了過去。漸漸地頭上長出了白發,漸漸地臉上爬上了皺紋,漸漸地沉浸在對昨天的回憶中??粗@些經歷過無數個漸漸的老人們,我想我也終究會走到這一步的吧。的確,正如你說,現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漸漸”變成的。
“漸”是無形的,你看不到她輕輕挪移的腳步,漸又是有形的,多年后你會驚詫她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漸”能掩蓋很多變化,使身在其中的人感覺不到,局外的人也難于感覺到。因此,當一個人奮斗一生逐步走向人生的巔峰時,我們不會覺得驚詫,因為他付出的努力與艱辛人們可以一幕幕地回想起來,雖然那些都已成為過去,但依然清晰。同樣,當一個人從溫柔富貴之鄉中逐步走向破落衰敗,只要其中經歷了幾十年,人們在感嘆的時候,也覺得沒有什么稀罕了,很多平民百姓正是希望有一些變數,使他們不至于永遠處在社會的最底層,當然,他們在祈禱上蒼時,并沒有求佛不給那些富貴之家關照。事實上,一個家庭順延幾代之后,就會有一些崛起與落差,少有十代都富貴而謙和的,因此,社會上流傳這樣的說法:家無三代富,清官不到頭。這是規律,這也是傷感,這更是無奈——沒有讀懂人生的無奈。
漸漸地,夕陽落山。漸漸地,殘月高掛。漸漸地,寒山寺的鐘聲響起。漸漸地,鐘聲飄到客船。鐘聲響著,在安靜的夜里,漸漸地,不知又有多少個“漸漸”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