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觀后感800字(精選5篇)
網易公開課,這個名字來源于當下的流行短語--THINKS BIG,DO SMALL.立大志,做小事。Harvard Think Big借鑒了TED的模式,匯集了哈佛各領域的大牛,面向研究生的十分鐘系列演講。旨在拓寬研究生的思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網易公開課觀后感800字,僅供參考。
公開課觀后感800字篇1
看完網易公開課的其中一個視頻——《什么讓我們更熱愛自己的工作?》后,我有了許多的想法,也明白了為什么有人熱愛、并快樂地工作著,而有人一工作就垂頭喪氣。
視頻中舉了許多例子來說明怎樣讓我們更熱愛自己的工作。比如,在一張白紙上打滿隨機的單詞,要求人們將其中相似的詞語配對。實驗中創設了三種意境。在第一種意境中,人們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白紙上,找到所有配對的單詞,并把它交給做實驗的人,然后做實驗的人檢查一遍,說一聲“你做得很好”,最后把它放桌面上。在第二種情境中,人們在交給做實驗的人時,做實驗的人連看都沒看,就放在桌子上了。在第三種情境中,做實驗的人接過那張紙,看也不看就把它丟盡碎紙機。
在這三種情境中,我認為,第二和第三種情境對于人們來說,剛才所做的一切沒有快樂可言,更沒有任何的成就感,接而產生作弊,因為做實驗的人連看都不看,就放在桌上,甚至直接把紙張粉碎掉,人們付出的努力越來越少,從而導致工作質量不高的情況。提高工作質量只要認可他們的勞動成果就可以了。
其實工作者最需要的是工作的動力,工作所得到的報酬多少只是其一,而工作中產生的意義、挑戰、自我意識、成就和自豪感是工作者十分在意的,因為有了這些,才能讓我們更熱愛自己的工作,在快樂的心情中工作著。
公開課觀后感800字篇2
如果拋開一切,只看公平與正義的字眼,我會認為這個東西是絕對的,是不需要討論的,是可以直接一條一條列舉出來的。然而面對5個人對1個人的討論,我猶豫了,看似最簡單的問題卻成為了最難的話題。一列火車行駛在鐵軌上,是撞向不守規則的5個人,還是撞向旁邊廢棄鐵軌上毫無關系的1個人?大多數人會選擇那1個人,去救5條生命,可是我們要知道那5個人才是真正不守規則的人。我的第一反應是猶豫,撞1個人,救5個人是數量取勝;撞5個人,救1個人是規則取勝。都有原因,都可能成為正確答案。所以,當我們認真揣摩一個問題時,它也許就不會那么簡單了。 那么延伸一下,如果你不是那個火車司機,你只是橋上的一個旁觀者,當你看到這個場景時,你發現旁邊一個胖子正靠在橋上,如果你把他推下去,火車會從他身上壓過去失去生命,從而挽救其他5個人的生命,你會怎么做?這次很顯然大多數人不會去推下這個胖子,同樣,我也不會這么選擇,自己已經是一個旁觀者,我們不能夠再將令一個旁觀者推到其中。我們把這兩個問題進行一下對比,雖然是同一件事情,可是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在我看來:當我是一名火車司機的時候,這6個人的生命掌控在我的手里,我的決定直接影響著事件的結果,我要想很多,斟酌出自己心中最好的答案,因此我猶豫;而當我是一名旁觀者的時候,我本身就不作為事件的當事人,因此我更加不會讓另一個旁觀者失去生命,因為那會是我作為一個旁觀者親手造成的,即使那樣做可能會挽救5個犯錯誤人的生命。
第三個問題:假如你是一名醫生,在醫院里有5個輕傷患者和1個重傷病人,你用一天的時間去救1個人,他會活下來,而其他5個人會失去生命;那如果你去救5個輕傷患者,這5個人就會康復出院,那位重傷病人就會失去生命,這樣你會怎么做?同第一個問題,大多數人選擇5個,我則選擇猶豫。第四個問題:你有5個病人,需要器官移植,卻沒有被捐獻的器官,旁邊有一位健康的人在打盹,你回偷偷取出他的器官來就這5個人嗎?同第二個問題,不會!這也是個肯定的回答,我想我的精神沒問題的話,肯定不會去殺了那個健康的正常人。
這兩組問題讓我發現,當我處于事情之中,兩者的差別又都不大時,我的選擇是沒有選擇;當我處于事情之外,兩者差別相對較大時,我的答案是不用猶疑的準確。也許從理論上來講我歸類我自己為帶有沉默主義的正常人。而其他兩種選擇5人或1人的人了為結果主義和絕對主義。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將行為的道德與否取決于該行為產生的后果即我們的行為對外界產生的影響。絕對主義的道德推理認為道德有其絕對的道德選擇,有明確的責任與權利,而無論所造成的結果是怎樣的。處于兩者間的便是沉默主義,也就是在此過程中的停頓,它不會一直停在那里,但一定會暫時休整。也許我們一直都不會討論到正確答案,因為從古至今的哲學家一直在討論這些熟悉的
問題,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也只會迷失。也許學習哲學的重要性就在于了解結果主義和絕對主義之間的聯系,通過那些看似距離遙遠的哲學觀點來解決現實中最簡單的問題,從而一點點清晰可見。畢竟,當我們熟悉的東西變得陌生,它就不再和從前一樣了。
接下來討論一個真實的故事,海上一個救生船上,有三位重要的船員和一位年輕的孑然一身的侍者,已有的食物已經吃完,而那位年輕的侍者也已經奄奄一息,其他三位在抽簽不同意的情況下,殺了那位侍者活了下來,最后得救,也得到了法院的審判,你認為他們應該獲刑嗎?我的選擇是不應該!很難得,我堅定自己的選擇。我認為,對于我們從未經歷過這種事情的已經形成規則觀念的成人來說,確實是非常不可理喻的事,畢竟他們所做有違道德倫理,可是道德不等同于法律,法律不可以插手這種層面的道德事情,最多只能作為對活下來的人的監督。再說是否符合道德,在那樣的情況下,隨時面對著全部死亡,人肯定會到達道德與人性的極限,激發出的便是人最原始的,這個時候談論的應該是適者生存與弱肉強食,而不是人的道德準則。船上的人可以說已經脫離了人類世界,對錯與否不是我們人類世界中的成人所能評判的,也就是說沒有相同經歷的人不足以評頭論足。我們能做的不是去回味咀嚼他們在海上發生的事,而是應該談論如何去監督活下來的人的生活動向,以及他們的心理變化。有些東西,超乎可能,便沒有所謂的真正準則,也許以后的哲學談論會給我正確的答案。
在此,我想假設一種可能,就是最后發現他們的時候,都死亡了,沒有弱死以救強生的血腥。也許這樣,人性獨占鰲頭,顯示出它的強大,所有的辯解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再讓我陷入沉思,啞口無言。
兩件關于正義與公平的討論,法律與道德的碰撞的事情,讓我越思考越覺得混亂,這時,最簡單的解決辦法也許就是邊沁的絕對主義理論。可是哲學又是不斷上升,不斷進行豐富完善的。所以要想一點點找尋事情真相,哲學書籍與哲學理論是必不可少的,這也使我又多了一個看那些枯燥書籍的理由。不過,世界之所以如此多姿多彩,帶有神秘面紗就因為有這么多的生活難題,這樣在不斷發現解決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生活的迷之樂趣。
公開課觀后感800字篇3
幸福既是心靈的快樂,又是一種愉悅的感受,更是由痛苦歷程而促成的一種力量體驗。當人們征服厄運之后,從挫折轉為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時刻,這種感受是更加深刻而持久的。追求真善美和追求真理的過程,則是取得幸福的重要源泉。
幸福需要珍惜。幸福和時間一樣,你不珍惜,它就會悄然溜走,而一旦失去了,就一輩子再也找不回來了。因此,擁有幸福,就要珍惜幸福;珍惜幸福,你才能真正擁有幸福。
自從網易公開課開始以后,我一直在聽幸福課,真的受益匪淺,一邊看一邊記了筆記,并寫下了自己的感想,以自勵。研究重點應該放在心理的積極面上,我心理的積極面有哪些呢?熱愛學習,不放任自流,希望有所改變,希望樂觀向上,愛反省自己,希望進步,希望成長。
我為什么會感到不快樂?一直以為是因為收入,其實是內心對自我價值的評價沒有得到認可,沒有得到證實。懶惰導致我總是尋求捷徑,到頭來發現捷徑是走不通的,所謂的捷徑還是要經過努力才能找到的。b還有對自我的蔑視,自己內心中是討厭現在這個我的,是缺乏自信的,總是在想自己的缺點,其實我還是有很多優點的,不應該討厭自己,應該多想自己的優點。對目前所做的事情沒有興趣,問題又出現了,我對什么有興趣呢?我想做什么呢?
我擅長什么?我想做什么?我擅長學習,應該做和學習、教育有關的事情。
成功者的秘訣是resilience,韌性。我缺乏的就是這種能力。其實生活就是充滿了起起伏伏,成功與失敗,痛苦與歡樂,只想經歷成功和歡樂就不是完整的人生。要有韌性,要相信生活會善待那些有希望的、有勇氣的、有擔當的人。不要去逃避痛苦,沒有用。
Ask the right questions。 問正確的問題,而不是回答正確,首先是問題是正確的,才有可能得到正確的答案。我總是問自己不正確的問題,根本就不應該問那樣的問題,為這樣的問題找答案,就是在浪費時間。
Questions make difference, questions create realities。 因為問題不同,思考的事情就會不同,導致結果也會不同。
公開課觀后感800字篇4
很幸運接觸到能這樣給人帶來頭腦與心靈震撼的公開課!道德,一個曾在我心中高尚而抽象至模糊的詞匯,竟在一個個道德困境中漸漸揭開了面紗,露出了些許模樣,思辨中接近正義。麥克爾·桑德爾老師的公開課里,提問與辯論貫徹始終。懷疑的精神讓我們更接近真正的公正。雖然生活有很多問題,我們最終仍無法給出完美的解決方法,但這些問題真實地存在著。那就值得我們去不斷嘗試解決,去看看我們最終走到了何處。
課程剛開始,兩個生動的小例子引發了大家的討論。
若你是醫生,在急診室有一個病危的病人,和5個病情相對較輕的病人。你若花一天救那一個人,另5個便會死去;若去救那5個,病危的那個便會病亡。你如何選擇?大部分同學選擇救5人,犧牲少數,使更多人獲利。只有少部分人認為這樣做,對病危的病人不公平。
“狡猾”的桑德爾繼續提問。若你有一個相對健康的病人,還有5個分別急需不同移植器官的病危的病人。你會殺了健康的一個,用他的器官救另外5個嗎?還沒問完,同學便被這個荒唐的提議逗得大笑起來。只有一個同學認為可行。可這樣做也是犧牲少數,救多數人啊?為什么我們的道德判斷發生了變化呢?此時,我才發現“道德”這個常見的詞匯,變得陌生了起來。究竟是怎樣的準則影響著我們每日的判斷?它是正義的嗎?
辯論后,桑德爾引出了結果主義與絕對主義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式,并舉出曾真實發生的海上遇難者食人的案例,讓同學就此繼續深入討論。
在一場場關于“福特油箱”案例、“納稅”“服兵役”“”等現實中很難判斷對錯的道德困境的討論中,桑德爾挑戰著同學思維的極限,探索著公正的意義。桑德爾對公正有著這樣的理解:第一種認為,公正意味著使功利或福祉最大化,即功利主義;第二種認為,公正意味著尊重選擇的自由,對個人生命、自由與權力的尊重,即自由主義;第三種認為是讓人們生活在追求善的社會中,促使人追求更有價值的目標,即社群主義。而他,更贊成第三種。
此刻,我們似乎有了答案。但反觀整個課程,我們深入探究了每種思想的精髓,將之用在實例中,又嘗試反駁這些已成型的理論,再為之辯護??梢姡軐W世界中,沒有絕對。桑德爾也曾說,他也不能確定這種道德是否在這個時期是完全正確的,而且隨著時代變化,道德也是變化的。
但這樣的思考絕不是沒有意義的。桑德爾在課前曾說,哲學把我們原本熟悉的東西變得陌生?!皯岩伞弊屛覀冎匦赂顚哟蔚乃伎甲约旱牡赖聹蕜t,讓我們在面對道德困境時,不再茫然地憑靠直覺,僅停留在表面,而是多角度的深刻的理性思考。它讓我們接近正義。醫生是個被賦予很高道德感的職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困境中的人,見證他們的辛酸苦辣。我希望自己能以不斷提高的道德觀,去以平靜而踏實的心處理工作,以至善而理智的心去幫助患者。
不僅如此,桑德爾讓我感受到了思想上的包容性。當你認識到思想的復雜,桑德爾說,你不應該選擇漠視,而應是去關注,去交流,甚至去爭論。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妥協,可能說服對方,加固了自己的觀點,甚至得出完美的結論。思想難有絕對的對錯。謙和的心,讓你吸收更多養分,進行更深層的思考。未來工作中,懂得吸收各方觀點,關注學術進程,不斷反思自己的,必然收獲良多。
桑德爾在課程結束時說:“此門課程是要喚醒你永不停歇的理性思考,看看它將帶你們到何方。如果我們至少做到了這一點,如果理性的不安繼續折磨你,那我們便不是一無所獲!”因為這種理性上的探求,將把我們帶向更健全的道德觀,更完善的制度,更美好的世界!
公開課觀后感800字篇5
早上起來看了哈佛大學幸福公開課第5課,最近每天早起就看,希望積極心理學能在我的人生中起到干桿原理的作用,通過這個積極心理學能將我的人生軌道朝良好的循環模式發展。
有幾個觀點給了我震撼,一個是說思維里的狹窄通道,舉了個例子就是到我們遇見老虎時,這個時候狹窄通道會幫助我們逃離危險,但是到我們思戀的時候,如果還是在這個狹窄通道,就會在思念-悲傷中循環無法走出,擴展模式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個觀點是引用了甘地的一個例子和一句話。
Be the change you want zhe world will be for example.并自己動手做了個小實驗。
People do what you do, people do not what you say。
第三個是情境、環境對人的影響真的非常巨大。
有一些很強大的心理暗示在轉載自百分網,請保留此標記潛意識里起作用,舉了人類4分鐘跑完一mile這個例子,以及許多心理學家做的實驗,人們對權威、對環境的屈服,就是從眾力量的巨大作用。
但是沒有提到如何去克服這些環境對自己的不利影響,所以目前我能做的就是盡量原理這些不利環境,盡量將自己放在有利的積極的環境中。
正如人的身體免疫力,也許我們應該加強我們的心理免疫力,正如這位老師說的,加強了我們的心理免疫力我們才能在這個dirty world發揮作用,而不是躲在溫室和象牙塔里。
第四是自私和道德不是一樣的概念,我們總認為快樂是自私的,會自責。
他提到了這是個正游戲的概念,就是我的快樂不會讓別人的快樂減少,相反快樂是可以傳染的,并且說快樂是人的最高追求。
當然不是盲目樂觀,而是腳踏實地的樂觀。
并且提出任何理論都應該apply到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讓他works up。
當然這些理論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比如說快樂可以傳染,但是對于某些嫉妒心強的人,看到別人好自己不開心的人,并不會傳染,反而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他要求我們每天做幾件好事,自己會開心,但是對象應該是那些健康的知道感恩,至少不會覺得你是為了討好他,因為現在的人都覺得善良的人是傻子或者是有所企圖。
快樂是人性的最高追求,可是每個人對快樂的定義不一樣,正如吃東西,有的人吃很多才快樂,有的人吃少就滿足,有點人一定要吃肉,有的人卻吃蔬菜水果。
在中國這個大環境里,成就永遠比快樂重要。
你要是追求happiness,環境會覺得你不物正業,不求上進,輿-論的大環境會讓你不再快樂,這就是價值觀的不一樣吧。
這是一個復雜的社會,你要為自己的理論、或者信仰、或者價值標準去奮斗,甚至去戰斗流血犧牲的時候,你還能說 i am happy嗎?當然他提到了快樂不是終點,只是說快樂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讓我們的生活工作更有效率的解決問題。
這個是一個比較新的idear,我一直追求快樂,卻把這個當作了終點,后來陷入了惡性循環,因為為了快樂而快樂,就會被大眾和社會拋棄,那么你就不會快樂了。
所以保持快樂是為了更好的促進自己融入社會,融入工作,融入和別人的relationship。
人生有up and downs,積極的情緒會使我們更平滑的走過這些坎坷,成為最好的自己。
Ps:很希望自己能用英文寫作,發現英語還是要加強啊,因為很多好的書,好的電影,好的語言,翻譯過來就變味了。
而且不能夠直接和作者對話實在是遺憾不方便埃好好學習語言吧,這當然只是工具,但是真的很重要。
因為你可以觸摸更多優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