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日記三年級范文【精選8篇】
感覺到數學的美,感覺到數與形的協調,感覺到幾何的優雅,這是所有真正的數學家都清楚的真實的美的感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日記三年級,歡迎閱讀和分享。
這天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道奧數題,上面是這樣寫的:此刻有一包七兩的種子和一包半兩的種子,在天平上稱(不用砝碼)只稱兩次就把種子分成4.5兩和3兩這兩份,怎樣分?
我是這樣算的:先把7兩的種子平均分成兩份,那么每份是3.5兩,就已經稱一次了。再把一包半兩的種子放在天平的一端,然后把一份3.5兩中取出0.5兩放在天平的另一端,又稱了一次,把天平上的兩個0.5放在一個3.5兩里,就有了3兩和4.5兩。
這天晚上我去學跳舞,因為沒有帶水。所以,我們要去超市買一瓶礦泉水。平時都是媽媽買的,所以我都不明白一瓶水是多少錢?
媽媽給了我一元錢,但是!售貨員阿姨說不夠,一瓶礦泉水要4元錢。哇!比我想象中貴了四倍。
我又跑出去向媽媽拿錢,媽媽這次給了我十元錢,我就再給售貨員阿姨。
我自己算了算,10元-4元=6元,售貨員員阿姨就應找我6元。我算得真準,售貨員阿姨果然找給了我6元。
我把留下的錢交給了媽媽,媽媽夸我真棒!
星期五的下午,我們來到了香港的科學館。我看到了有很多的電腦,還有哈哈鏡……我回頭一看,看見有很多很多的紀念品,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在這里買了兩個指南針,一個是圓形8元錢,另一個是球形的也是8元錢,我一共帶了45錢,花了16元錢,還剩下45—16=29元錢。
今天我很開心,因為我有了這兩個指南針,以后就可以分出方向了。
這一周我們學習了除法算式的豎式。
怎么列呢?是先寫一個“廠”字,再把被除數寫在“廠”字的里面,把除數寫在“廠”左面。計算出來的得數叫“商”,寫在“廠”字的上面,還要對齊個位。計算時,是先用“商”乘除數,然后用被除數減去它們的積,看得數是幾。如果它們相減后的最終結果不是零,是一個小于除數的數,那么這個數就是余數。除法真有趣!
老師評語:整個計算過程表述得很好、很清晰,語句通順。
今天,爸爸讓我先測量出一塊地板磚的邊長,首先算出一塊地板磚的周長,然后再算出5塊地板磚并排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
我測量出地板磚的邊長是60厘米,算出它的周長是:60×4=240(厘米)。5塊地板磚拼成的長方形的寬是60厘米,長是60×5=300(厘米),那長方形的周長是:(60+300)×2=360×2=720(厘米)。
就快要過新年了,所以我和媽媽來到了“廣百”買衣服。經過將近30分鐘的徒步行走終于走到了“廣百”門前。因為是新年所以許多商家都采用了打折促銷這個手段。
我們來到一間店,看到里面的衣服價格還算蠻合理。我看上了一件黑色的風衣,我看了看價錢原價469,打了9之后的價格是422.1元,便宜了46.9元。之后我們店里走了走,我又看上了一條褲子原價399,仍然是打了9折,現價是359.1元,便宜了39.9元。
“打折”其實是商家賣出商品的一種小手段,他們不會虧本,都把折控制在7折—9折。
數學真是太神奇了,因為生活中它無處不在。
我坐在客廳環視四周,冰箱、電視機是長方形的,餐桌是正方形的,它們的每個角都是90度。我認真觀察了一下,我那小方桌的角從側面看是由兩個等腰三角形組成的。墻上的掛鐘是圓形的……,這些都與我剛學的數學圖案有關。
還有,生活中的人們經常要與數字打交道。例如:坐公交車要投幣、去超市買東西要計算花費了多少錢,建筑師在建房子時,要用量角器、測繪儀等。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我愛數學,我一定要把數學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