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家鄉的端午節有許多習俗,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祭神。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端午節的習俗作文,歡迎閱讀參考。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篇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源自一個傳說。
在古時候,有位名叫屈原的人,他在國家衰敗之時,想為國家出力,卻懷才不遇,憤而跳江。他當官時,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百姓念及他,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尸體,就用粽葉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希望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尸體。因此,五月初五這天,人們就吃粽子悼念屈原。
如今,吃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粽子下鍋不久,就有一股若有若無的香氣在空中飄蕩,讓人神清氣爽。粽子煮好了,將其剝開,不用刻意的擺盤,只需將粽子隨意放在盤子上,綠油油的粽葉拖著晶瑩剔透的嫩白色粽身,米粒色澤飽滿,透著光芒,每一粒都是橢圓,一個個挨挨擠擠,卻又各不相粘,讓人垂涎欲滴。幾顆紅棗像寶石一樣點綴其間,令人食欲大增,又像一件精細的藝術品,。這難道不是大師之杰作嗎?
片刻,粽子特有的香氣便吸引著你的味蕾,那是粽葉的清香、糯米淡淡的香甜和紅棗的甜香。撒上一勺白糖,放入口中,滑滑嫩嫩的粽子嚼勁十足,那味道在舌尖上回蕩,忍不住細細品味。
這一個個民俗文化,是五千年華夏文明中一顆顆明珠,我們要讓它傳承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篇2
端午節在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有很多奇特習俗,接下來,就讓我來為你們介紹介紹一些習俗吧?!棒兆酉?,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边@是一首有關端午節的民謠。全國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多種多樣,璀璨紛呈。
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至于內含的東西,則根據各地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節,我們可就能一飽口福了。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比如說端午節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端午節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說有辟邪之意,實際是用來當佩飾用的,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南京過端午,每家都會準備一盆清水,在里面加兩枚鵝眼錢和一些雄黃,家里的大大小小每個人都要用這種水洗臉,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眼疾!看了我的介紹,你們知道一些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了嗎?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篇3
正所謂“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首膾炙人口的兒歌時我就會知道今天是端午節。
端午,又稱重五,是我國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一個重要節日呢。在這天,大人門都要給我們小孩帶上“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的長命縷呢。每家每戶還得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如果你是南方人,那么還要吃“五黃”即“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粽子和雄黃酒。怎么樣,有意思吧。
更有意思的是,端午這天很多地方都會賽龍舟和吃粽子。賽龍舟,顧名思義,競渡龍舟嘛!而為什么要競渡龍舟?純粹為了好玩嗎?不是!相傳賽龍舟,還有個小故事呢!從前,有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天,他聽說了自己的祖國被占領了,愛國的他氣得受不了,便來到了汨羅江邊,投江自殺了。相傳,競渡龍舟是為了撈救愛國詩人屈原。而吃粽子呢,其實是把粽子投進江內,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吃屈原的遺體。關于賽龍舟和吃粽子,還有這么個令人落淚的故事呢﹗
這就是快樂又令人辛酸的端午節,同學們,你們明白嗎?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篇4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產生了眾多節名,而且各地也有不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等習俗,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直到現在,端午節仍是中華民族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呢!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篇5
端午節快要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于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于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劃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尸體,并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尸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人們就要劃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僅因為它能吃粽子和綠豆糕,更因為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篇6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個節日里,大家都要吃粽子,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現在我就來跟大家交流一下,關于端午節的由來。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后來遭小人陷害,流放到邊疆的苦寒之地。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首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回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篇7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主張抗擊秦國,但意見沒有被采納,反而被罷了官,楚國快要滅亡時,屈原很痛心,農歷五月五日這天,他投汨羅江自殺。投江后,楚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食物。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粽子投到江里祭祀屈原。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的來歷。
因地區不同,由材料以至粽葉, 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連“裹” 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 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北方的粽子,多是簡單白米,國內的粽子,以江南出產的最有名。嘉興粽子早在清代,食書記載嘉興粽子的種類有很多如:竹葉粽、艾香粽、薄荷粽、豆沙粽 蓮子粽 、松仁粽、火腿粽……在嘉興粽子中,五芳齋最為著名。
粽子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所以我很喜歡它。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篇8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蒙蒙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5、懸鐘馗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篇9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五月五日。午飯后,我們一家人去閩侯竹岐的金水湖看龍舟比賽。
在去祝祺的路上,天空突然布滿了烏云。很快,開始下毛毛雨。當我們到達比賽場地時,湖里已經擠滿了人。當我找到座位時,四艘船已經準備好開始比賽了。湖中央有四條軌道,軌道上有四個浮標。誰先拿到浮標上的旗子,誰就是冠軍。
比賽開始了。四艘船一起沖出起點。只聽得鑼鼓喧天,第二、第三只船就占了第一、第二席。
沖刺開始了。第三艘龍舟和第二艘龍舟并駕齊驅。最后,兩艘龍舟幾乎同時到達了終點線。只有當第三艘龍舟的船員把槳舉過頭頂時,他們才知道第三艘龍舟贏了。
預賽結束了。從前四場預賽中選出的最后四支隊伍將進入決賽。我無法把目光從它身上移開。只有一個彩色耀斑從湖里釋放出來。比賽開始了。成敗在此一舉。四艘龍舟都沖出了起點。在最初的300米中,四艘龍舟在湖上并排行駛。
只剩下300米,四艘船開始沖刺。第一艘和第四艘龍舟慢慢地遠離了另外兩艘。第三名只剩下100米,第四泳道的龍舟突然加速,最終以3~4秒的優勢獲得冠軍。
我認為:贏得冠軍的隊伍一定是一支團結的隊伍。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篇10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唱起了那支朗朗上口的兒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背鴥焊枘棠贪鸭t、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了我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出于好奇,我問奶奶:“這些絲線有什么用?”奶奶說:“這些絲線叫‘長命縷’,能保佑你長命百歲?!甭犕昴棠痰幕卮鹞矣謫柫艘粋€問題:“那門上掛的那些東西叫什么?”“叫‘五端’,分別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蹦棠袒卮鸬馈?span style="display:none">gXe子文庫范文網
因為要防止毒蟲滋生,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奶奶對家里進行了一次大掃除,把家里的垃圾統統弄到垃圾桶里面。
大掃除結束后我們就吃中飯了,這頓飯很特別,因為主食竟是粽子!而且還是用黃豆瓣包的。在吃的時候奶奶告訴我:“端午節要吃‘五黃’的?!蔽疫€是搞不明白,于是問奶奶:“‘五黃’分別是哪些東西呀?”“‘五黃‘分別是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蹦棠袒卮鸬?。
吃完中飯,爸爸用雄黃酒在我的額頭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王”字,在畫的時候我又唱起了那支兒歌:“五月五,是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