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讀后感800字5篇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巨作。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三國演義》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樣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已經看過N次了。
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度龂萘x》刻畫了幾百個人物形象,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劉備,曹操等人。
《三國演義》開頭以天下大勢,“魏蜀吳”三國展開的斗爭進行描寫,隨著時光的流逝,三國也是人才輩出,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絕代智謀的諸葛亮,又在公孫瓚帳下得到了忠勇雙全的趙云;曹操憑借著自己的名聲找來了英勇大將夏侯惇;孫權認識了周瑜,見他很有才華,請他做了軍師。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他草船借箭的妙招是我贊不絕口的:周瑜和諸葛亮一樣有才華,可是周瑜心胸狹窄,在江東處處為難諸葛亮。有一次,周瑜展示了軍隊的箭法,每一支箭都百發百中。但是箭很少,便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還讓諸葛亮下了軍令狀,諸葛亮夜觀天象,趁著霧天,胸有成竹地把綁好稻草人的小船開到了曹營,曹操聽到聲音,便派士兵放箭,萬箭齊發,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竟是稻草人,箭已經無縫可入,諸葛亮調頭就返,箭已經達到了十萬余,讓周瑜大吃一驚。諸葛亮既巧妙地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的完成了任務。
書中的曹操和劉備帶給我一些啟示,曹操是一個奸詐狡猾的人,與他截然相反的劉備卻以仁義為先,他經常幫助百姓,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為了百姓安全,士兵們也是大減。但是奸詐的曹操和仁義的劉備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愛惜人才。曹操的大將典韋死了,他在祭奠時,不哭曹家的祖先,只哭典韋。而劉備呢?他的第一個軍師——徐庶,因為自己被曹操所騙,所以不得已告別劉備。雖然劉備舍不得,但是也為徐庶砍下所有擋路的竹子送別,他用仁義換來了“臥龍鳳雛”。我學到了為人處世之道。
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不斷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讓自己成為博學多才與品學兼優的人。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我最喜歡讀的歷史書籍就是明朝作家羅貫中的經典名著——《三國演義》,它是根據歷史故事演義而成的長篇章回體小說,是一部我非常喜歡的精彩的小說。
《三國演義》的故事很精彩?!敖钖|風”、“空城計”、“草船借箭”、“單刀赴會”、“火燒連營”、“七擒孟獲”等故事生動形象,讓我著迷。為了加深我對書中情節的印象,媽媽還專門帶我到武侯祠,到閬中張飛廟,觀諸葛武侯塑像,看“桃園三結義”圣地,賞“草船借箭燈會”,我們還去了廣元尋“劍門關棧道”,走“陳倉”迷宮。在這些地方,我一邊找著雞公車的神奇機關,一邊扮諸葛搖著羽扇,誦著“赤壁賦”,讀著碑文,好像回到了三國那個時代。
《三國演義》的人物很精彩。劉備的雄才大略,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曹操的狂妄自負,張飛的粗魯仗義,關羽的情深意重,趙云的武藝高強……每個人物都是那么栩栩如生。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劉皇叔三顧茅廬》,為了請出賢才諸葛亮,劉備不怕路途遙遠,不怕日曬雨淋,三次到諸葛亮的住地請他出山相助,他的真誠終于感動了諸葛亮。這也讓我懂得了什么叫真誠,懂得了什么叫求賢若渴,更懂得了只要是金子就總會發光的道理。
《三國演義》的語言也很精彩。如歇后語“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周瑜是三步一計,諸葛亮是一步三計”“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盤”“草船借箭——多多益善”、“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關勝戰李遣——大刀闊斧”等等,經常被大家使用。還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老生常談”、“三顧茅廬”、“如魚得水”等等,更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借鑒。
我喜歡歷史,更喜歡精彩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記敘了三國時期古代的事情,我從一個名叫“火燒博望坡”的故事中體會到:一個人要取勝,就要靠智慧,蠻力永遠也斗不過智慧。
在劉備剛剛找到諸葛亮的時候,其實諸葛亮是不受到人們尊敬的,因為他只顧著自己訓練剛招募來的幾千兵馬,什么事也不干。
張飛、關羽都覺得諸葛亮不會武功,沒本事,是個沒用的東西,不把他放在眼里。曹操知道了,也不以為然,認為諸葛亮不過是個野人,他立即派大將夏侯敦帶20萬兵馬殺向劉備,去拿劉備的人頭。
劉備知道了,立即與諸葛亮商議,于是他便在博望坡仔細觀察,在這里埋伏了一些兵馬,等待夏侯敦軍隊的到來,夏侯敦一到,劉備便沖上前去迎戰,但不一會兒就撤了,夏侯敦見了,連忙上前追趕,途中又遇見了趙云,趙云單槍匹馬,也是打了一會兒就撤。
慢慢地,夏侯敦的軍隊被引入了博望坡,諸葛亮下令放射火箭,于是,整個森林都被點燃了,夏侯敦的軍隊被困于火海之中,正在這時,劉備、趙云沖上前去將夏侯敦的軍隊打散,隨后,關羽、張飛也沖了出來,把夏侯敦的軍隊一一消滅,夏侯敦也差點葬身火海。
其實,現代的戰爭中也有這樣類似的實力。
抗日戰爭爆發以后,日本一心想著逐步蠶食中國。小兵張嘎又一次見到一個日本病倒了村子,便獨自上前去,手握著假的木槍,將日本兵的真強騙到了手中,這便充分的體現出了智慧戰勝蠻力的道理。
生活中的勢力與火燒博望坡也有著近似之處。
平時做英語同步探究,我總是習慣性地翻看最后面的答案,結果次次考的很棒,次次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一道大考,我的狐貍尾巴便逐步顯露了出來,英語老師發現了之后,立刻撕掉了我的同步探究答案,意思是說,考試用的是日積月累的智慧,而不是蠻看配套的答案。
《三國演義》中的火燒博望坡告訴了我:“強者會用自己日積月累的屬于自己的智慧來取勝,而弱智,則會拼命地偷取屬于別人的智慧,做一個無形的盜賊!”
這個連假我雖然沒有出去玩,但是我看了三國這本書,里面的角色有的聰明機智、處變不驚,有些則是暴虎馮河、有勇無謀。
故事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那是劉關張結拜異姓兄弟的故事。他們三兄弟到處征戰沙場,為蜀國收納大批奇才。在那之后劉備稱王,冊封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和趙云五位。蜀國除了諸葛亮還有兩位聰明的人—魏國降將姜維和益州人才龐統,諸葛亮和龐統被世人稱臥龍鳳雛,但為何劉備沒統一天下?我覺得是因為鳳雛英年早逝,姜維太晚出現,魏國又涌出一名人才—司馬懿,導致蜀國沒有北伐成功。
接著來講幾個我履看不膩的故事吧!首先是割發棄袍,在潼關之戰中,曹軍大敗,被馬超及部下追趕,馬超喊著:“留著長胡須的是曹賊”,曹操為了不被認出來,立刻把長胡須割掉。馬超見狀大喊:“短胡子的是曹賊”,這時曹操馬上將袍子扯下,裹在頭上,幸好有許褚相救,否則曹操必死無疑。
接下來還有諸葛亮氣死周瑜這件事。赤壁之戰后,陷害諸葛亮不成的周瑜,繼續陷害劉備。他建議孫權把小妹嫁給劉備,藉機把劉備騙來,囚禁他,逼他交出荊州。不料弄巧成拙,被諸葛亮的錦囊妙計破局,不但荊州沒得到,孫權的妹妹反而真的被娶走。周瑜率軍追趕,為諸葛亮事先安排的伏兵所敗,諸葛亮命軍士大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羞辱周瑜,氣得周瑜箭瘡迸裂,說了臨死前的話“既生瑜何生亮”并吐血而死。我覺得周瑜心胸太過狹窄,導致今天的慘況,實在不可取啊!
這本書里面我最欣賞、崇拜的人物是諸葛亮。他在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空城計等著名事跡中,都能展現他的足智多謀、臨危不亂。雖然他屢次北伐沒成功,但他還是努力盡忠漢室,誓約討伐曹操、司馬懿,所以后人以鞠躬盡瘁來形容諸葛亮。我一直覺得,若魏延沒有踢倒諸葛亮祈求長壽的七星燈,或許諸葛亮還能多活幾年,歷史可能也就會改寫了。
馬踏斜日,象飛田角,一條楚河漢界給予后人多少遐想;摘一片龍井,飲一口西湖水,給予后人多少留戀;潑一幅水墨,誦一句《論語》,給予后人多少詩情。而今我舉杯邀明月,煮酒論英雄。
東漢末年,戰火紛飛,而俗語說“亂世出英雄”,而今我想再與孟德鑄就,論一番天下之英豪。
不義不富,不義不貴。
不義不親,不義不近。
墨子將義擺在了很高的位置,如果做不到“義”,就不必談后者。而這位英雄是忠義的化身,桃園之中,你義結金蘭,隨后為大哥奔走一生。因為最初的誓言,你過五關、斬六將,護送兩位嫂嫂。而曹操敗走華容道時,你大義放走了他,因為你深知以前他對你的厚待,這是你對他的回報。因為“義”你沒有選擇曹操的位高權重,八千里路云和風只為和劉備相聚;因為“義”你為蜀國流盡了最后一滴血,此刻只剩赤兔在風中哀鳴。你為后人留下了“待人需重情義”。當今時代,物欲橫流,許多人最純真的一面已被物質沖擊,但我們應該反思,雖然社會有黑暗之處,但是我們依舊應該以情義待人,給他人以溫暖。
再飲一杯,再論英雄。
所謂治國者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
“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直為古人推崇。而蜀國后期之所以富國強兵是因為有這位英雄?!胺堑礋o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諸葛亮家訓中告誡后人的名言。諸葛亮一直嚴于律己,對子孫也嚴格要求。這使他為“治國平天下”打下了基礎。臥龍崗一出,認為天下三分,以連吳抗曹;三寸不爛之舌戰敗群儒,赤壁之火嚇退曹兵。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但只怪天妒英才,劉禪不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你以一生未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留給后人多少“財富”、多少“寧靜‘’和‘’致遠”,你使中華文化大放光彩。
中華之精華太多,我受益匪淺;中華之英雄太多,我數不過來。你們給予后人的是遐想,是留戀,是詩情,是榜樣。
最后,此杯已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