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觀后感400字
《南京南京》是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影片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那么你知道《南京南京》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南京南京觀后感400字,希望你喜歡。
南京南京觀后感400字篇1
為了更好的發展創先爭優活動,緬懷悄然而逝的生命,我有幸參加了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第四、五學生黨支部聯誼于 2010年10月26日晚6:30在2B3001開展的主題為“記歷史,講和平,創未來”觀看紅色電影的活動。
南京六朝的古都,就在我家馬鞍山的旁邊,她記載了多少歷史的輝煌,卻也承載了無數歷史的血淚,尤其是那場令人心痛不已的南京大屠殺,多少的英勇士兵被殺,多少年輕的婦女含羞而死,多少的老人小孩睜著無辜而驚恐的雙眼倒在血泊里……這是一段血的歷史,它時時存在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間,歷史的血染紅當年的南京,也滲入到如今。
《南京!南京!》一部拍了四年的電影, 真實地還 原了那段最黑暗的歲月,揭開了那段一屈辱慘痛歷史的回憶,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就像一盤散沙,自私、懦弱、不知廉恥;影片中百名難民營的女人,為了其他人能得到生存、食物和棉被,毅然堅強的獻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身體甚至自己的生命自愿去充當日本鬼子的慰安婦,她們也許偷偷的哭了,但哭的是堅強……
《南京!南京!》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雖然作品有諸多的不足,但是它畢竟還 是告訴了我們一些真實的東西,而看完片子后我感到覺得內心很沉重很壓抑,胸口悶得不行,腦子里一直在回放著影片里小日本屠城的暴行,看到每個殘暴的畫面心被揪的好痛好痛,心被震撼的久久不能平復……
此時我不禁想問,為何會那樣?這成千上萬的中國軍民陣里,為何就沒有一個生命的吶喊與絕死的反抗?為何他們會麻木到如此?想著想著,我突然又想到了一絲模糊的答案,對比一下日軍在占領南京后舉行的祭祀舞中的精神,我意識到了這不僅僅是國民個人對于生死的對抗,而是一種精神的對抗。
事實上我覺得《南京南京》這部電影是一種態度,她告訴全世界,中國,依然在這里屹立,不管過去,現在,還 是將來,中國人會以意想不到的堅韌好好的打理自己的國家,讓每一個人重溫那個鮮血淋漓的曾經,讓我們為這國家的振興奮斗。
我作為一名就快要轉正的預備黨員更應該為此努力也不能放松警惕,要時刻謹記:落后就要挨打的學的教訓,時刻做好模范,準備為黨和國家奉獻一切,不要害怕自己不行,去追逐兒時想成為一名中共黨員的夢想,做好我的工作,學習好我的科學文化知識,少再去惦記著那些虛無的東西,好好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記得在小學課本里時常提起這么一句話,今日的生活來之不易,在此時居然顯得如此貼切,如此的有意義,為了那些無辜的死難者更應珍惜美好的今天 !
南京南京觀后感400字篇2
期待電影《南京!南京!》已經很久,終于在今天(24日)特意去看了這部影片。特想談談影片中幾個深深觸動我的場景:
整部影片時長約140分鐘左右,全部影像均為黑白鏡頭,這樣的色調更加重了整個觀影過程的沉重感,這種氛圍一直持續到影片結束,你甚至能真切感知到你周圍觀眾乃至影院所有觀眾的這種沉重,全場觀眾自始自終都鴉雀無聲。(除有少數抽泣聲……)
片一開始,首都南京城在日軍飛機、坦克和大炮的進攻下淪陷,一大批士兵想潰逃出城,遭到了另外一批以陸劍雄(劉燁飾演)為代表的堅持抵抗的士兵們組成的人墻的阻攔。潰逃者要求陸劍雄們放他們出城,喊出的理由竟然是“當官的都已經跑了”,不知為什么,看到這里,我突然想起克拉瑪依大火中那句“讓領導先走”,一種悲涼油然而生。很快陸劍雄們組成的人墻被沖垮,這似乎也預示了接下來的抵抗無望而慘烈。陸劍雄們的頑強抵抗是影片的重點,導演通過不斷切換鏡頭,對比當時中日兩軍的武器裝備(實際是告訴觀眾們當時中日的國力差距):日軍擁有飛機、坦克、迫擊炮,而陸劍雄們卻是“小米加步槍”,但卻擁有鋼鐵般的抵抗意志,這正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堅毅品質!盡管這意志在當時抵抗中是那么悲壯!最終陸劍雄們全部被日軍俘獲后集體槍殺,臨死前齊聲高呼“中國不亡!!”。突然間想到去年5.12大地震的那句“中國加油,四川雄起”的口號,讓人不禁潸然淚下……
抵抗失敗后,三十萬同胞慘遭日軍集體槍殺、焚燒和活埋,首都南京迅即淪為一座死城。幸存的人們被迫逃往拉貝先生的“安全區”,這個所謂“安全區”也僅僅是由于當時日德同盟和拉貝先生的納粹身份,這樣的“安全”注定是有限和暫時的,因為日軍隨時可以沖進“安全區”抓走中國女人做慰安婦,有一回,日軍要求“安全區”必須交出100名中國女人當慰安婦,否則就武力摧毀“安全區”。最讓我意外并感動地是:先前被人們恥笑并羞辱的一名年輕妓女在其他人都沉默不語時,竟然第一個站了出來,沒有任何豪言壯語,淡淡的一句“我去……",就避免了更多同胞的劫難,而她自己最后被日軍輪奸致死。什么是愛國?一直是人們爭論的,這名妓女的行為是不是愛國呢?
最后,想說說拉貝先生的秘書唐先生(范偉飾演,演得非常出神入化),唐是當時典型的買辦代表。當得知拉貝先生奉命即將回國,他為了自家人今后的安全,向日軍告密“安全區”藏有中國軍人,導致這些中國軍人被屠殺。但是日軍并未履行對這個唐先生的安全承諾,他的孩子被日軍從樓上活活摔死,小姨也被日軍輪奸逼瘋,而后被槍殺。這些遭遇最終使他醒悟到自己的罪孽,也許為了贖罪,他最后把一個生還 名額讓給了別人,被日軍槍殺前,嘲笑地對日軍軍官說:“我老婆又懷上了”!——這也是本片一直在強調的主題:“中國不亡!!”
有條件的同胞可以到影院看看,銘記……
南京南京觀后感400字篇3
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70余年了,《南京!南京!》影片上映時,久違的黑白畫面依然清晰地挖掘出人們記憶深處的沉淀。這次與以往的紀錄片或者電視不同,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視角的戰爭和屠殺。黑與白,簡單的對比如同大腦里面塵封的記憶,清晰而又持久;失去了色彩,卻增加了想象的空間;失去了血色的恐懼,卻增加了對戰爭的恐懼。黑與白,不在乎視覺上表現戰爭的血腥,而在于通過戰爭的原態趨引領大家對戰爭的思考。
所謂立意,往往是一部藝術作品的靈魂,是一部作品所希望表達出來的內在含義,立意高下,直接影響到作品的格調高下,《南京!南京!》從一個日本兵的`眼中來觀察這個戰爭,通過戰爭的表現,去挖掘戰爭的實質:一個施暴者尚有痛苦和崩潰,那么受害者的痛苦更有多少呢?
假若是從一個受難者角度來看這場戰爭,我們是不是會被悲情所纏繞,被屈辱所充滿,忘卻對戰爭本身的反思呢?影片通過表現施暴者的痛苦、絕望、崩潰,反差形容受害者的極度痛苦和災難。
第一次拿著刺刀刺死手無寸鐵的人,會有緊張和不適,當看到尸橫遍野,習以為常以后,神經麻木了,殺人變成了一種習慣。但總有醒來的人,總有麻木后醒來的時候,看到人如此輕易的被殺死,對人生存的意義便會開始懷疑,這個人類固有的道德力量雖然弱小,但尚未泯滅。
“活著比死難受”角川自殺前跟自己同僚的最后一句話,反映出一個普通人在戰爭機器的驅動下,草菅人命后對生命的反思。
如果說,它僅僅是掀開陳年的傷疤,僅僅是在控訴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僅僅停留在展現三十年代末中國人不堪忍受的屈辱,那么,電影在立意方面便容易出現缺失
然而所幸的是,這部片子的導演恰好在立意和新意方面表現翹楚,令人回味,將這部悲情作品升華到了新的高度,用新的視角俯瞰了這個歷史的劇痛:我們不再停留在控訴和仇恨的層面,我們不再膠著在屈辱和反抗上面,我們從人性的內在良知面前重新看到人類自身道德的力量,正如小豆子生生不息的頑強生命力,人類的道德的力量雖然弱小,卻始終活著,并希望有一天強大起來,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拒絕所有的戰爭!拒絕所有的殘暴!
南京南京觀后感400字篇4
以前,只是聽爸爸媽媽說過南京大屠殺這件事情,當時我并沒有留下什么印象,但在國慶期間,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南京南京》,看完這部電影后,讓我對這段恥辱的歷史總算有了一些了解。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1937年,日本軍侵略了中國,攻占了南京,南京淪陷了。一大部分國民黨兵都逃走了,只剩下一小部分兵還在堅持守城,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但他們勢單力薄,根本抵擋不住,最后還是被抓住了。
在臨死前,一名叫陸劍雄的軍官帶領著大家站了起來,隨后高聲喊道:“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然后就被機關槍掃死了,只有一名叫“小豆子”的兒童兵和一名趙姓軍人幸存了下來。
南京城里只剩下了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可日本鬼子連這些人也不放過,拿起機關槍,對著他們一陣無情地掃射,大批大批的老百姓就這樣倒了下來??吹竭@里,我憤怒極了,真想拿起石頭砸電腦。為什么我們中國這么大的一個國家會被日本這么小的一個國家欺負呢?為什么?說到底就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民不夠團結,才給了日本人一個機會。
影片中一位名叫角川的日本兵也不滿日本天皇的命令,在戰爭中感到生不如死,最后,他違抗軍令,擅自放牛了小豆子和那名趙姓軍人,自己則選擇自殺。這是一個多么悲哀的場面啊!日本人發動的這場侵略戰爭,不僅給廣大的中國人帶來了沉痛的災難,同時也給一部分日本人內心倍受煎熬。
這部電影非常的沉痛,看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國家不強大,就會被其他國家欺負。
我們要保護好祖國的錦繡山河,那滔滔江水,那滾滾黃河,連綿不斷的山峰,都是屬于我們偉大的祖國的。祖國的河水秀逸,祖國的山川雄奇,祖國的胸懷無比寬闊。我們怎能讓那些外國侵略者將我們擠出祖國母親的懷抱?怎能讓那些外國侵略者將祖國母親弄得遍體鱗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更應該擁有一顆愛國之心,更加努力地學習,要為中華之倔起而讀書,長大以后好好建設祖國!
南京南京觀后感400字篇5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南京南京》,雖然看之前已經被網上大量的圖片和文字血淋淋的教育過無數遍,我也做好了難過的心里準備,可是當電影里幸存者聲淚俱下的述說以及當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兵得意的講述,我還是被刺傷了。
剛開場的時候,被槍聲、炮聲嚇怕了。慘不忍睹的殺戮,血流成河,生靈涂炭。南京城成了一個死城,這個,深深震撼了我。而更震撼我的是在這部歷史災難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婦女舉手自愿犧牲自己做慰安婦,為安全區的民眾換取過冬的物資那個震撼人心的場面。每一只上揚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撲動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嚴的光輝。每一個舉手的婦女,燃燒自我,救助他人,又像俘虜們在死亡的威脅下毅然走入刑場,高喊“中國不會亡”的中國士兵的犧牲一般高貴而沉重,像兩記重錘捶打在歷史的鼓面,動人心魄,回音蕩蕩。
我不會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赌暇?南京!》里透露死亡訊息的場景之多,尤其黑白畫面的處理更讓每一種形式的死亡都讓人身臨其境,這種真實的氛圍已經讓你覺得內心超出了對殘酷的負荷,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曾看過那些觸目驚心的老照。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穿長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緊緊閉著眼睛,沒有反抗,也沒有歇斯底里。如果看過那些老照片,你會相信這就是真實。
銘記國恥很重要,比銘記國恥更重要地是認識你自己。最后我還想說,它就是一部電影,因為只有電影才會以那樣的方式結尾,留一點陽光與希望,并且濃妝重彩地將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題注下他還活著。這靜止的畫面遠比那句中國不會亡來得更有力量。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國恥,以史為鑒,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