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芳華觀后感作文500字(精選7篇)
《芳華》是由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苗苗、鐘楚曦主演。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電影芳華觀后感作文500字,方便大家學習。
電影芳華觀后感作文500字(精選篇1)
歷史的每個階段,都有它的標簽,或是太平盛世,或是朝代更迭,或是馬革裹尸,或是歌舞升平。在和平年代,透過大屏幕走進歷史,沉下心來,也能嗅到幾分歷史的氣息。
那是個激昂澎湃的年代,《芳華》里的主人公們生活的場景看似平和,但周遭環境處處透露壓抑感,它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觀眾:現在是戰爭時期,生存問題依然面臨威脅。平凡樸實的老好人劉峰,淳樸堅韌的農村女孩何小萍,一心想往高處攀爬的林丁丁、心高氣傲的郝淑雯、理性善良的蕭穗子……每個人物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人性有正直也有扭曲。
電影里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亦有正邪之分,然而站在劇中人物的立場上,每個人都是生命的主角,如若大家都通過自我的目光去審視人性,似乎能得出千百種答案。無論是追逐富裕還是平淡,宣揚正義還是崇尚邪惡,修成高雅還是淪為俗人,人所求的大抵都是一個活著——以自己最想要的姿態活著。在走向未來的路上,極少有人能得償所愿,或多或少留有遺憾,如同上天跟人開了個沒有營養的玩笑。
影片很短,只有兩個多小時,它又很長,承載了一段冗長的歲月。在熒屏里,它是小圈子的人生百態,在歷史中,它是大社會的時代縮影。到了快完結的階段,更多的故事卻還沒講完,只因旁觀者無法窺見他人全貌,當局者也無法評判自我得失。雖然不幸的事總在發生,但每個人都還是在努力堅強地活著,這就是人生。
電影很仁慈,仿佛把戰爭的殘酷性隱藏了大半,那個時候的'人們既不能掌握自己的生命,也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他們在時代的齒輪里艱難獨行,他們看不見前路,卻從未泯滅追尋的勇氣。沒有誰的人生是不辛苦的,但生活中和平年代的人們,已經比前輩先烈們幸福了很多很多。所以,既然生而有幸,便更好地活著吧。
電影芳華觀后感作文500字(精選篇2)
《芳華》雖已是去年的老電影,可再次觀看時,心中還是五味雜陳,有著說不出的滋味。
這部電影實屬良心作品。它包含著文工團中文藝兵們一起訓練一起生活時的愉快;包含著何小平翩翩起舞時的優美和戰場上救助戰士們時的勇敢無畏;它有著戰場上戰爭的冷酷無情,也有戰士們的堅毅與誓死守衛;還有著六七十年代人們最美的年華。
當然,它包含了令人向往的美好回憶,但也帶著讓人避之不及的陰暗一面。何小萍初到文工團時遭人排擠,爛好人劉峰最終落得殘疾、受人欺負的結局。我不禁地想:為什么好人總得不到好報呢?反而是那些存有私心,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過得滋潤呢?難道正應了"壞人吃香的喝辣的爽死,好人吃糠咽菜的窮死”這句俗語?但其實啊,不是說好人做不得,但也需有個度,像劉峰這“爛好人”,大家都把他的好當做了理所應當,也就造成了如今的情況。
在電影的最后,劉峰和何小萍相互依偎在一起,衣著雖簡樸面容卻帶笑。這也許就說的是好人看穿了虛名,得到了真正平淡的幸福吧!不信,那你瞧: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可還是不難看出歲月給每個人的改變。倒是劉峰和何小萍顯得更為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
僅以此談,獻給我心目中的《芳華》。
電影芳華觀后感作文500字(精選篇3)
這是一個發生在西南軍區文工團中的故事。一群正值芳華的青年男女,經歷著命運的變數,接受了許多殘酷的考驗,最終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
電影中的主角是劉峰與何小萍,他們的生活都很艱苦,并沒有所謂的“主角光環”。在文工團中,何小萍本以為她可以過上比以前更好的生活,但令她沒想到的是,從她走進文工團的那一天起,她的悲慘命運拉開了帷幕。幸運的是,她遇到了一個“活雷峰”——劉峰。在她失望的時候,是劉峰給了她溫暖,幫助,關愛,和希望。在劉峰被派到戰場后,她徹底絕望了。在醫院里,她救了一個個的傷員,但也看著無數戰士從她眼前離去。后來,她無私地救助傷員,獲得了一枚英雄勛章,但是,她瘋了。
在觀影的過程中,我不停的問“為什么”,為什么劉峰這么好的一個人,卻得不到好報呢?若何小萍的經歷是生活的殘酷,那劉峰的經歷就是時代的殘酷。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活雷峰,但卻因為愛一個人而被誣陷。戰爭中,他雖活了下來,卻丟了一只胳膊,他的靈魂也隨戰車旁死去的戰士們一同死去。戰爭結束,他的妻子嫌他殘疾跟別人跑了,自己擺攤賣東西卻被城管欺負,甚至被推倒在地。他不明白,不明白為什么自己會吃盡苦頭,不明白自己當好人有什么錯。
即使我們和那個時代有差距,即使我們不了解那代人的生活,但《芳華》這部電影告訴我們那一代人的熱血青春,點燃人們內心的火花。面對命運的安排,渺小的人類無力抗爭,但無奈里有我們永不放棄的追求。理想終會在青春里綻放光彩。
向理想致敬,向我們的芳華致敬。
芳華,正茂。
電影芳華觀后感作文500字(精選篇4)
“多希望有一天突然驚醒,發現自己在一節課上睡著了,一覺醒來還在初中的教室里。老師的粉筆迎面而來砸到你的臉上,提醒你,上課不要睡覺。你告訴同桌,說做了個好長的夢。同桌罵你白癡,叫你好好聽課。你看著窗外的球場,陽光灑在臉上,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還充滿希望!”
這是我們在心里想過無數次的場景還原,也是電影《芳華》最大的主題。
它最大的痛處在于再也回不去了。人間有多少芳華,就有多少遺憾,一個人在經歷了許多事情就會發現,青春真的是一個人擁有過的最美好的東西。
文工團解散的時候,所有的人哭得稀里嘩啦,舞蹈指導老師抱著政委哭著說:“政委,為什么要解散文工團?為什么?”
這讓我想起每次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散伙飯,我明明覺得這樣的學習生活無趣又累得要死,盼著它快點結束,可是真的快要結束的時候,又非常舍不得,這里埋葬著我的整個青春啊!
何小萍穿著病服在月下獨舞,那是全片最美的片段。劉峰遭人陷害,被開除出文工團,幾乎所有人和他劃清界限,那是全片最殘酷的片段。
劉峰唯一一次釋放,就是對林丁丁表白,擁抱了她,這個擁抱卻讓他萬劫不復。何小萍唯一一次釋放,是拿了林丁丁的軍裝去拍照,作為新人的她,卻永遠被室友們釘在恥辱柱上面。
《芳華》懷舊美好的畫面背后,展現出來的,是無奈的現實。
“一個從來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這句話是我在全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也是把何小萍和劉峰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條線,因為他們兩個人都是善良的人。
劉峰被迫的離開文工團,只有她一個人去送行,臨走前賭氣似的大聲喊,想讓所有人都聽見:“我明天早上來送你!”
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團隊里的人集體背叛了劉峰,只有何小萍覺得他是一個好人。
人與人之間為什么會疏遠?因為三觀早已不同。
劉峰和何小萍都是那個時代特立獨行的人,何小萍看穿了文工團所有人的勾心斗角,利己主義,即使給她跳主角的機會,她也不屑與那些人為伍。
后來她從文工團離開,跟隨劉峰的腳步去當了一個戰地護士,她在病榻前,那個十七歲的士兵問她有沒有心上人,她說:“我配不上他(劉峰),他是個很好很好的人”,看得我眼淚差點掉下來。
多年之后,蕭穗子成了知名記者,林丁丁嫁給了華僑,陳燦變成了地產商,郝淑雯跟他有了孩子,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而劉峰斷了一只手之后,變成了一個從事書籍運輸的小販,他的車子還讓城管收了,自己沒錢交罰款。
劉峰的日子雖然不富裕,但是自足而充實,他和何小萍相約著一起看望那些在戰爭中死亡的戰友。
電影在最后用蕭穗子的角度說:我是在20年的春天,孩子的婚禮上,見到了那些失散多年的戰友的,不由得感嘆,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但是不難看出歲月對每個人的改變,和難掩的失落,倒是劉峰和小萍,顯得更知足,話雖不多,卻待人溫和。
青春就像是一場盛大的流離失所,在洗盡鉛華之后,許多人對人生滿是失落,而只有那兩個相同的溫暖靈魂靠得越來越近。
電影芳華觀后感作文500字(精選篇5)
《芳華》上映之后,好評如潮,有人說這是今年最好看的電影。芳華里有許多人性閃光點,像活雷峰劉峰,一生都不曾做過壞事,什么時候都可以堂堂正正的站在每個人的面前,直視任何人的目光而不必躲閃。但是同時,他的結局也是相當悲慘的,上戰場殘疾后轉業,每月掙300塊錢,還被各種執法人員欺負,老婆也跟人跑了。于是有了那句發人深省的臺詞:“一個從來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即使后來劉峰冒犯了林丁丁,甚至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是骯臟的想法,這個從神壇走下的圣人依然被觀眾買單,不為什么,僅憑他的善,就足以夸夠一輩子。
我們很多人都在感慨,在朋友圈刷滿屏的《芳華》影評觀后感里,我們看到的,幾乎都離不開“善良”一詞。但是我讀到有一篇文章是這樣寫的《一個社會的墮落,是從表揚善良開始的》,文章中提到一句最觸目驚心的話:一個可怕的事實——善念正在淪喪。最讓人痛心的一個案例是駐馬店一路口發生了一起車禍,一女子在馬路上被車子撞暈在第,路上很多行人眼看著,卻沒有人肯送她去醫院,也沒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后來女子終于醒了,向路人呼救,卻沒有一人上前幫忙,最終女子被另一輛車子碾壓,一條鮮活的生病就這樣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吹竭@個案例以及配的當時的監控視頻,心里直發毛,深深得疼痛。現在微博上、新聞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評論說老人倒地不扶、孕婦摔倒不扶等等言辭,原因就是因為那些訛人的時間林林總總,但是就算是這樣,當我們遇到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擺在面前,能通過自己的雙手就能拯救的時候,真的能因為那些猜測和后果就視而不見嗎? “人之初。性本善”,我想,人性還未泯滅,是無法視而不見的。但是駐馬店一路口發生的這起事件確實令人心寒,讓我們認識到一個可怕的事實就是善念正在淪喪。
《芳華》告訴我們,“世間一切的冷漠是因為所有人都冷漠,我們才會感覺會冷漠;而善良是只要有一個人善良,我們就能感受到善良?!币粋€墮落的社會,如果人人講善良,反而越是彰顯著這個社會缺乏善良,反而,當不再有人大談善良的時候,善良已經自然回歸到每個人的內心里,不需要被提起、被褒揚,因為,善良是一件太正常不過的事了,你是如此,我是如此,大家都如此。
電影芳華觀后感作文500字(精選篇6)
她依然是我十多年來最喜愛的一位作家,偶然從她的第一本《陸犯焉識》開始,緊接著從《天浴》、《扶?!返健缎∫潭帔Q》、《媽閣是座城》,從《霜降》、到《老師好美》、《誰家有女初長成》···一發不可收拾。嚴歌苓的文字有種與生俱來的吸引力和沖擊力,她塑造故事總是“翻手為蒼涼,覆手為繁華”,不需要聽外面的評價,讀著讀著你就能感受到她太會寫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幾乎都被拍成了電影。第一次好奇去看她的照片,隔著屏幕的第一眼,腦海里跳出來的兩個字:優雅。嚴歌苓從頭到尾有一種淡淡的樸實和真誠,那種浸染在文字里,沾染了一身書卷氣的平靜、寧和掩蓋了她本身所經歷的的歲月滄桑,可是這種樸實和真誠里又有著一種嚴歌苓式的犀利。相由心生,大概這也是讀她故事給人感覺的熱烈與冷靜,繁華和蒼涼,時而通暢流利,時而曲折揪心般復雜的所在。聽嚴歌苓講座,她說話的語調總是不急不緩,溫和平靜,甚至于還有些拖著小女生氣息的尾音,這和她的作品又象,又不象。
后來我才知道,嚴歌苓新作《芳華》的英文名就叫做:You touched me.
那個一貫喜歡塑造邊緣化的女性人物的嚴歌苓在《芳華》里卻一反常態,著力刻畫了那個年代隊伍文工團里主人公“老好人”劉峰的形象,劉峰對林丁丁的后背觸摸導致“好人”劉峰結束了他的英雄時代,而劉峰對小曼的托舉觸摸則給了小曼最需要的尊重和信心。他們都因為那一記觸摸,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軌跡。
面對那人格幾乎近乎于完美的老好人劉峰后來眾叛親離,她說,“一旦發現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會格外擁擠。我們高不了,我們要靠一個一直高的人低下去來拔高,要靠相互借膽來體味我們的高?!?span style="display:none">KFt子文庫范文網
小說的最終,劉峰罹患癌癥,小曼在他病床前照顧了三年,直至去世,這是小曼對劉峰當年touch的回報嗎?我想,那遠遠不止是回報,更多的是在人生際遇不經意的偏離和嘲諷中似冷似熱的依戀。
這么多年來依然對嚴歌苓毫無抵抗力,還是因為她的每一本書讀完都能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心塞很久。這種心塞不會給人帶來痛苦和不快,而是真正的從作品里迸發的力量讓人進入對人物,對時代,對現在的人性的種種思考。
人果然還是自私的動物,面對劉峰“老好人”的完美,人們一邊享受著他的善意,又見不得他的出類拔萃,總想從他身上尋出一些蛛絲馬跡,好佐證這一類人也有如同他們自己一樣的狹隘,卑劣和陰暗的一面。好人往往都是這樣,無論在那個時代都是可有可無的,善良總是最廉價,我們從小受著那些“向雷鋒學習”的教育,做好事要不留名···可是,一旦被貼上“好人”的標簽,那些肆無忌憚地猜疑和背叛隨之都來了。而面對這些,你,只能是一個好人,否則你之前的種種,都會是“作秀”,此時那些人就終于可以揚起他們的嘴角,嘲諷道:“看啊,這就是那個好人···”
命運無常,人性多變。書中最終的結局在人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好人沒有好報,這個“活雷鋒”并沒有被時代所包容,落水之后還引來一頓痛打,何小曼又何嘗不是呢?所以,嚴歌苓的作品向來在揭示社會底層的一些罪惡上時毫不留情面的,我們能洞悉平凡中的偉大,卻也能窺測到偉大中的丑陋。
人生本就不易,無論是哪個年代,無論大人物還是小角色,平凡或偉大,卑微或高尚,最終都會芳華落盡,或許,我們需要的是那多一點點的慈悲。
電影芳華觀后感作文500字(精選篇7)
看了《芳華》后感觸頗多,也是現實社會真實寫照. 感覺社會階層分化越來越嚴重.
有錢有勢的后代依然有錢有勢,善良淳樸的窮人的后代依舊是窮人. 好人一定不會在財富上富有;物質生活上富有. 想要做好人除了得有能力本事外還得經得起誘惑,受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和守得住名節.
電影《芳華》看到男主角劉峰聽了鄧麗君的歌曲《濃情萬縷》后深有感觸,感覺是在說自己一樣,把自己多年藏在心底某處的潛意識(濃情愛意)給點燃了,向女主唱丁丁表白并擁抱丁丁,不幸被人撞見,最終丁丁為了自保而告發劉峰,從而使劉峰受到處罰去了前線戰場丟了一條胳膊. 在當時鄧麗君唱的這類逆天的情歌毒害了不少有志青年,某種程度上可以幽默和嘲諷地說劉峰是被鄧麗君的情歌給害的.
想想現在社會離婚率那么高,多少與五花八門現代情歌有關,夜深人靜的時候很多人聽著聽著好像就是在唱給自己的故事,然后不少已婚男女就開始覺得自己的生活好像真的是歌里寫得那么一回事,把藏在心底某處的潛意識給挖掘出來了,一根筋地認為“我要為自己活一次”或者“我想再活過一次”,忘卻了自己此時的身份和責任,也不記得社會還有條無形道德底線,它比法律的懲罰還要惡毒. 寂寞的夜晚聽了幾遍情歌后只想著如果不按自己的內心深處的意識行事的話,活著也就沒意思了。于是他們思想和行為開始走向背叛,出軌,婚外戀,最終以付出的2的N次方代價而告終.
電影《芳華》還有一幕:當說到劉峰道德敗壞了后進行審判他的時候,一定要他說出或者寫出摸了哪里?怎么摸的時候? 讓我感嘆不已,甚至有些當代45歲以下的人都很難理解為什么導演要拍這一幕呢?是啊,為什么要拍這一幕呢?
這讓我想起作家王小波寫得一篇小說《黃金時代》也是寫得《芳華》里演的那個年代的事情,里面的男主角是因為男女之間的事情被抓去審問,那些審問的人也是要男主角寫出他和女主角發生關系的一切細節,那時還讓男主角重寫了好幾遍,作者王小波說:那些審問的人是自己沒用嘗試也不敢去嘗試的那種帶有既擔心害怕又刺激的性愛過程,只能在讀了他們的描寫性愛過程的細節里獲得快感,讓這些所謂的道德敗壞的男女改寫了一遍又一遍只不過是文字表達沒有達到他們想要的高潮,然后改寫幾遍后雖然文字上達到他們想要的高潮后,他們還要不斷地折磨這些所謂作風不良的男女的精神和肉體,摧殘和踐踏他們的自尊,是因為看了這些“偷情人”的性愛細節后而他們自己沒法享受這種刺激而興奮的過程,他們只能站在所謂的道德至高點上濫用職權在他們的精神上肉體上發泄,從而使得心理上達到平衡。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他寫得這些東西有點過了,現在終于能理解了他的用意了。只能說這一幕故事情節是那個年代帶給某些人的一種特色的社會迫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