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樹觀后感800字(精選5篇)
通過觀看《雨中的樹》,再次學習了李林森同志先進事跡,他給大家留下的一種精神、一種擔當,長存不朽,燭照后人。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雨中的樹觀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歡!
雨中的樹觀后感800字(精選篇1)
“雨中的樹,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雨中的樹,把人間最美的畫卷頌讀……”李林森,一心為公的共產黨員,一切唯實的領導干部,一身正氣的組織部長。“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這是李林森同志一生的光輝寫照。今天,我在觀看電影《雨中的樹》之后,心靈受到震撼,思想再次洗禮,黨性得到升華。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以李林森同志為榜樣,學習他的“蠟燭”精神,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學習李林森“蠟燭”精神,就是要講奉獻。奉獻是黨員干部對于人生價值的一種偏好,也是黨員干部滿足群眾需求、實現自身價值的必然選擇。黨員干部應該講奉獻,這種奉獻來源于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來源于對品質堅持不懈的追求,來源于對崗位無怨無悔的選擇,來源于對事業忠貞不二的信仰。
講奉獻就要有一腔熱血?!鞍压ぷ鳟斆?,把事業當命,把命令當命”,這就是李林森的工作狀態和工作宗旨。作為黨員干部,要有工作激情和熱情,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為民服務中去,更好地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履職盡責、貢獻力量。
講奉獻就要心中有大愛。李林森同志始終嚴于律己,卻能處處寬以待人?!鞍讶罕姰敻改?,視鄉親為爹娘”,這是他不變的諾言。黨員干部要心里裝著群眾,時刻想著群眾,心存百姓事,冷暖知民心,做一個對百姓“有情有義”的黨員干部。
講奉獻要不忘講原則。原則來源于政策,來源于職責,來源于信任。孔夫人曾云,“鄉愿,德之賊也”。作為黨員干部,要敢于擔當、敢向前沖、敢動真格。任何時候,都要大事講原則、小事講規矩,做到責任不往下推、困難不往后甩、問題不往上交。
有奉獻就會有收獲。李林森用他年僅42歲的短暫人生,換來黨員的信服,換來干部的信賴,換來群眾的信任,換來生命中最絢麗的篇章。在這個物欲橫流、人情味濃的市場經濟時代,李林森這樣的干部最可珍貴。作為黨員干部,要向李林森那樣,學會奉獻汗水、奉獻青春、奉獻智慧,在奉獻中收獲寶貴的財富,在收獲中贏得百姓的認可,在認可中彰顯人生的價值,做“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好干部。
雨中的樹觀后感800字(精選篇2)
這是一部感人的的電影,同樣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就像電影片頭清脆的乒乓球聲一樣,每一次擊中球所發出的像滴水一樣純的聲音正是這部電影的主旋律——“純”。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被深深的打動了,尤其是對李林森同志這種堅持自己信念的意志所打動,看完電影之后慢慢回味,寫下這篇觀后感時,卻更多的是對人性的感觸、對社會的反思。
這個故事通過東陽追溯父親的足跡的視角,展開了父親的一生。從調任鄉委書記時的“摳門兒”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清廉的官;從抗洪時不死一人的強力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責任心的官;從任組織部長時識人、知人、用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心胸寬廣的官;他不僅以上位者的思維分析別人,更以下位者的角度體驗別人,敢于為“吃虧的老實人”站出來說話,真正地把工作做到別人的心坎上,一心一意只為把工作做好,只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看完這部電影,我思考了很多,但是最讓我深思的卻是林森的堅持,我在想是什么樣的理由讓他即使在身患重病的時候還一如既往的堅持著呢?答案似乎很明了。很多時候,要做一件事很容易,要做好一件事也不難,但是始終如一,堅持做事,跟著時代的步伐,堅持做好每件事,這就很難很難了,這是需要開闊的胸襟,廣闊的視角,海納百川的氣度,李林森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敢于學習、善于學習的人,一個正直的人。
病重的時候,他還在堅持工作,他還向他的辦公室主任要第二年的日歷,這一刻我的內心深感觸動,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啊!人們在病重之時或者幻想奇跡的出現、或者對生命的堅持、或者干脆放棄,但像李林森一樣,執著、堅持不懈地追趕時間的足跡,堅定不移的開展自己的工作計劃,努力譜寫自己人生篇章的人不多,而這一切都是為百姓、為工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讓我不禁思考,是什么樣的情懷鑄就了他的一生,是什么樣的精神支撐了他的一生,又是什么樣的信念讓他堅持了整整一生。
人生苦短,我想在林森生命結束的時候他也應該是這樣想的吧,天妒英才,為什么不給他這樣的好人多一些時間呢!誠然每個人都是平凡的,林森也不例外,在死神面前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但他卻有著普通人達不到的那種偉大,他一直保持著善良、真誠的本性,這就是開頭我所說的“純”,也就是我們歷代人追尋的人生主題。
電影結束的時候,又想起了劉歡老師深情的歌聲:“雨中的樹,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雨中的樹,把人間最美的畫卷頌讀……”,自然而然地將“平凡”與“美”交織在了一起。
雨中的樹觀后感800字(精選篇3)
電影《雨中的樹》生動再現了四川省萬源市委原常委、組織部長李林森同志對黨忠誠、愛崗敬業、為民盡責的感人故事,觀看后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光輝本色,他燃盡生命寫忠誠,巴山蜀水為之垂淚;他嘔心瀝血鑄黨魂,贏得萬民敬仰。在他短暫的42年人生中,以對黨忠誠、干事盡心、為民熱心鑄就了“公道正派、甘為人梯、忠于職守、清正廉潔”的組工之魂,是新時期組工干部帶頭“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典范,我們要以李林森同志為榜樣,努力做一個“有情”人。
做一個對黨的事業有“癡情”的人。李林森同志把黨的事業當作生命,他說“萬源條件艱苦,只有苦干實干,事業才會興旺,干部才有前途”,他是這樣說的,更用生命這樣做了。面對病魔,他與死神賽跑,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同病魔作斗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李林森對黨的事業赤膽忠心,他始終嚴以律己、清正廉潔,從不利用職權為自己牟利,甚至在病重期間,為了不給黨和政府添麻煩而隱瞞自己的病情。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將李林森同志當做“一面鏡子”,學習他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斷加強黨性錘煉,把忠誠體現在干事創業的行動上,體現在為民造福的成效上。學習他從嚴律己,不斷增強拒腐防變能力,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自筑“防火墻”,自設“高壓線”,以謹慎之心對待權力,以淡泊之心對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對待誘惑,做一個讓黨放心,讓百姓滿意的人民公仆。
做一個對本職工作的有“激情”的人。李林森同志時刻將工作放在第一位,推進工作,他敢于創新。在任萬源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期間,帶領組工干部探索出“四評村官”模式,有效地加強了村級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開展“五議社區黨組織”活動,激發了社區組織的活力;實施“千名大學生進萬源”工程,緩解了人才緊缺的問題,在全省乃至全國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面對死亡,他視死如歸。罹患肝癌晚期兩年來,他始終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堅守崗位,任務不減、標準不降、作風不變,直至燃盡生命。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就要像李林森那樣,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無私無畏的韌勁和敢為人先的闖勁,努力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就要切實增強責任與奉獻意識,努力克服困難,把工作崗位看作是實現個人價值、為民建功立業的平臺,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
做一個對人民群眾有“摯情”的人。“我們只有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我們只有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人民群眾是我們不竭的力量源泉!”“把群眾當父母,視鄉親為爹娘”,這些是李林森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懷著對群眾十分深厚的感情,用微薄的收入,資助貧困學生,幫助困難群眾。他時刻把群眾的冷暖疾苦記掛在心上,切實解決組織工作和群眾的現實問題,做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對反映訴求的群眾,他總是耐心細致地做工作;遇到生活困難的群眾,他總是主動伸出援助之手;面對滾滾的洪水,他身先士卒,搶救被困的百姓,不那么強壯的身軀背著群眾在洪水中的.身影卻顯得那樣高大……作為新時期的組工干部,我們要像李林森同志那樣,將人民群眾置于心中最高地位,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走了一個林森,留下一片森林,新時期的組工干部要以李林森同志為楷模,堅守理想信念不動搖,忠誠黨的事業不懈怠,牢記黨的宗旨不淡化,嚴于律己不褪色,艱苦奮斗、忘我工作,鞠躬盡瘁、造福百姓,讓“雨中的樹”根植心中,讓李林森精神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根深葉茂。
雨中的樹觀后感800字(精選篇4)
今天,我觀看了《雨中的樹》這部電影,心中感慨良多。說實話,有人會把這類型的電影當作“科幻片”來看待。我覺得倒是沒有夸大其詞,有他道理的。
看完電影,我始終還是在腦海中冒出兩個字“傻子”,嘴里面還是會說出“瘋子”,可是心中竟然久久的在那里翻滾。我不知道我的心中在翻滾什么,我不知道,不知道······
事情還是那些事情,不外乎執著追求、廉潔奉公、鞠躬盡瘁。結局還是那樣的結局,不外乎風光年少、得罪同事、造福一方、功成名遂,最后卻落得個“病死活該”,死而后已!
我只是不解,為什么像李林森這樣的“好同志”會以這樣悲壯凄慘的方式被生命結束?我只是不解為什么這樣的人明明很“傻”,我們竟然會被他折服?我只是不解,為什么我看了這部電影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夠平靜?我只是不解,我只是不解······
也許,正如《老子》所言:大道廢,有仁義。也許,我們的時代太缺乏李林森了。也許,我們的心中其實本來就是渴望和向往成為李林森的。也許李林森就是我們時代的英雄!也許,也許······
或者應該靜靜地慢慢思考一下為什么它叫“雨中的樹”,為什么那么震撼人心,思考一下我接下來的人生到底應該怎么走。
雨,長久以來都是情愫與感性的代表,繾綣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干凈玲瓏剔透,“細雨,煙雨,烏篷雨,狐貍雨,斜風細雨,煙雨凄迷,好雨知時節,夜來風雨聲,清明時節雨紛紛,寒雨連江夜入吳,”不一而足。人們在雨中抒發感嘆,在雨中俯仰情感。
樹,正是由眾多的木所組成的,樹剛正不阿,浩然正氣,站直了就是頂天地,立乾坤,為人民遮陰,為環境守衛,倒下了,也是渾身是寶,果可入食,葉可用藥,枝條可做燃料,軀干可作建材。
“雨中的樹”也許就是預示著在艱難苦困的環境中生長起來的偉岸東西。本身名字都已經詮釋出了作者的意思:矛盾中成長的不易,歌頌矛盾中成長的偉大。也許,它本身就沒有要叫我信或者是不信,贊同或者是不贊同。他只是揭示了一種生活,一種生存的狀態,一種存在的事實而已,也僅此而已。
有人說,人生的路是人自己選擇的,自己走的。我們不能夠也不應該去要求別人一定要怎么走,我唯一可以做的'事就是慎重地選擇、堅定地走下去。我可以教人的是,呈現事實的真相,讓人們自己去選擇。
我覺得李林森是偉大的,他是偉大而堅持的共產黨員。他有他的信念,有他的追求,有他的執著,他也應該有他的“粉絲”,他也應該有他的偉岸和他的“永垂不朽”。
司馬遷說在《史記》里說:“同明相照,同類相求”。人生也許找的就是那個“同類”吧。
從心而論,我是贊美李林森的。
雨中的樹觀后感800字(精選篇5)
《雨中的樹》講述的是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干部李林森的故事,影片主要從李林森的兒子李東陽的角度出發,把李林森的工作熱情、無私忘我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新時期優秀基層組織部長的形象躍然于屏幕之上。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看完影片之后心靈深受觸動。
李林森身上有著扎根基層的毅力和信念。李林森從檢察院下派到梨耳村當村支部書記,簡單的行李紙箱、一捆棉絮組成了他下村的全部,不當檢察官當村官。到村之后,他帶領群眾修路,重建“新五寶”;田間地頭始終能夠看到他的身影,耐穿的黃布解放膠鞋和隨身攜帶的記事本是他離不開的“兩件寶”;村中受災,他總是一個人堅持奮戰在第一線,偷偷拔掉自己的點滴液到最艱苦的一線和群眾共同面對洪災;有時候,老鄉的一句玩笑話,都能扎到他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他始終把干部群眾當成是自己的親人。
李林森身上有著清正廉潔的品質和美德。在檢察院的時候,李林森的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情況屬實,我們肯定會依法辦理,這種正氣始終存在;在他做完肝臟移植手術急需錢的情況下,毅然決然拒絕了別人的公關,“錢,我不會要;事,按政策辦”,簡單樸實的話語觸動了我的整個心靈;在手握人事調動大權的時候,他沒有在各種利益驅動下動搖,是他用實際行動重新詮釋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當自己的家人需要幫助時,他沒有以權謀私,更沒有給自己人開后門,他的清正鏗鏘有力:“我這個組織部長不是給家里人當的”!
李林森身上有著愛才吸才的眼光和能力。李林森一生的經歷不復雜但是很真實,他在最基層干過,知道什么樣的干部才是黨最需要的干部。在做組織部長期間,他始終任人唯賢、任人唯才。趙星江從偏遠地區調到中心鎮區、徐世和沒有“近水樓臺先得月”,大批的優秀基層干部被選拔到合適的崗位上,干群信服、社會滿意,最終都證明他用人的眼光?!八脑u村官”、“千名大學生進萬源工程”不僅體現的是政策,我個人看來,更多地體現的是李林森的個人魅力,他的惜才愛才讓大學生對基層事業充滿信心。
李林森用他的一生詮釋了自己的價值,沒有太多的濃墨重彩,沒有太多的歌功頌德,有的是實實在在的道路橋梁,干部群眾的贊口不絕。學習,就要學習李林森這種精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忘記自己的工作,這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震撼,更多的是前進的動力。讓更多的干部,成為李林森式的好干部,成為始終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李林森用生命踐行了這句共產黨永恒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