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總書記的囑托》專題片觀后感5篇
政論專題片《為了總書記的囑托》全片記錄習近平總書記頂風雪、冒酷暑、踏泥濘,翻山越嶺、跋山涉水,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深入24個貧困村調研指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為了總書記的囑托》專題片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為了總書記的囑托》觀后感1
小康社會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繪的誘人的社會理想,也表現了許多普通百姓對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據考證,“小康”一詞,語出《詩經大雅》,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概念。從狹義理解,它指的是一種生活狀況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溫飽已經有余”。從廣義理解,除經濟生活之外,它還涉及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環境等諸多領域。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會,具體就是:一切更加美好。
城市是如此的美麗,一座座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形態各異,直插云霄。一塊塊防紫外線的'蘭色玻璃在陽光下泛著金光,使得每座樓房都熠熠生輝。高速公路筆直寬敞,汽車川流不息,立交橋密如蛛網,四通八達。在公路兩旁,有了更多的美麗的花圃,綠色的草坪,令人賞心悅目。商店里的商品琳瑯滿目,人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而滿意的笑容。醫學科技也日漸發達,人類攻克了不少的癌癥,人們也不再有談“非”色變的恐慌。在城市的人流中,也有黃皮膚,黑皮膚,白皮膚的外國友人,交流中不時有不同的語言聲音。
大自然是那么的美好。人們再也看不到裸露的黃土,再也聞不到污水的惡臭。人們看見的是湛藍如洗的天空,聞到的是令人心曠神怡的空氣。長江煥然一新,像一條青螺帶,纏繞著城市。花兒綻放著欣慰的笑臉,小樹扭動著輕快的舞姿,小鳥也“引吭高歌”。
伴隨著物質文明的進步,精神文明也步入了“小康”。當你步入這個陌生的城市,總會得到一聲聲親切的問候,熱情的幫助,讓你如歸故鄉,總有著一種埋在心底的熟悉,親切。每當你走進商店,也都能聽見一聲溫和的“您好”。人們漸漸懂得了說“不”“沒事”“沒關系”“請原諒”的藝術,也漸漸懂得了彎腰,鞠躬,點頭的禮貌。這一切的一切,使這個小康社會更加像一個大家園。
啊,追尋你,我心中的小康社會!
《為了總書記的囑托》觀后感2
所謂小康社會不僅是解決溫飽問題而是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滿足城鄉發展需要。人與環境更加和諧,每個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
在我心中的小康社會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社會,那里沒有煙霧沒有戰爭沒有壞人。在我心中的小康社會,那里的設備都是用太陽能來發電,所以沒有硝煙。那里的商店都是由機器人來管理的,每間屋子都是東暖夏涼;每個房子都有一個控制的機關,想把屋子里變成什么顏色就能變成什么顏色,還可以變成透明的看見屋外的景色,想聽什么音樂都可以聽到。在我心中的小康社會每家的房子都是自己設計的,只要一個機器人用一個月就可以蓋好,就連家具都可以自己設計。在每家都有一個以上的寵物,每人都有一個遙控器,和一個翻譯機。可以讓你的寵物聽你的話,可以聽懂動物說的話。在我心中的小康社會每個國家都有一樣的地位,也就不會有戰爭,每個國家和平相處交流。在這個小康社會里沒有殘疾人,因為沒有病毒沒有壞蛋,沒有人不開心。就連知識也是機器人教的。沒有人會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那該多好啊!
如果真的有一天我心中的小康社會會出現,或者想象的更好那該多好。讓我們攜手共建美好的小康社會吧!
《為了總書記的囑托》觀后感3
奔向小康生活是現代大多數人心中的一個“點”。不需要太大的權利,太多的金錢,不需要每天都用“金湯勺”吃飯,也不需要出門有名車接送。只要每天都能吃好穿暖,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就足夠了。
那么,該怎樣做好這些事呢?有些人拼命地工作,換來的卻比付出的少,這是因為心中雖有一個目標,但那顆被金錢奴役的心,早已發現不了幸福了。
而我心中的小康只要滿足經濟和學習兩個條件就行了。有人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我曾試想自己一個月有2500元工資,每天早上有一個面包,一杯豆漿,一個雞蛋。中餐可以自己加兩道菜,一碗湯。晚餐呢?煮一點稀飯,吃一點素菜。我想做一個量入為出的理智消費者,“月光族”、“啃老族”的事情絕對不是我提倡的。
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我希望自己的精神生活也能得到提升。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想加入一些社團,開闊自己的視野,鍛煉自己的能力。另外,我一定要到書店逛逛,買一些書來讀讀,這些書一定是我精心挑選,想認真讀的。讀完后,我要把書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語言講給別人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提升自身修養。
簡單的生活何嘗不是一種幸福!懂得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什么應該珍惜,這是步入小康生活的開端。
小康生活那么美好,我要展開理想的翅膀,大膽地去飛翔。如果
你心中也有小康,那么還等什么?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寬,帶著信心,攜著勇氣,向著心中的小康出發吧!
《為了總書記的囑托》觀后感4
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并強調,我們也面臨著不少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及其對世界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也給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打贏的,必須高度重視面臨的困難挑戰。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關鍵階段,剩下的貧困戶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但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全國農民收入受到嚴重影響,阻礙了脫貧攻堅進展。疫情期間,少出門、少聚集是關鍵所在,在此其中,“互聯網”無形當中成了復工復產、發展經濟的必要途徑和有效手段。
讓“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相結合,電商平臺要確立戰略主導地位。要切實解決扶貧農畜牧產品滯銷問題,組織好產銷對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為此,各大電商平臺還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新銷售理念,全面打造銷售平臺,開創如“雙11”“雙12”等銷售主題,掀起銷售熱潮。還需把脈農村季節務農秋收的時間節點,通過直播連接田間地頭務農現場,為農業技術推廣、農場景觀賞和農產品銷售開啟綠色通道。平臺與平臺之間還要密切合作,打造平臺亮點銷售載體,例如,舉辦“線上農博會”、開通“生鮮綠色通道”、成立“農產品銷售聯盟”,等等,確保給予農民更大更好的銷售平臺和銷售渠道。
讓“互聯網+”與銷售技巧互促進,還需強化人力去發揮關鍵作用。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減輕基層負擔,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讓基層扶貧干部心無旁騖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近段時間,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陸續出現省委書記、市委書記等領導干部帶貨視頻,這都是響應中央號召,領導干部親身示范踐行的好方法、好舉措。為此各地黨委、政府還要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各地黨政一把手要積極化身“網絡主播”,為地方農特產品直播帶貨。及時與第一書記、村書記、扶貧幫扶責任人分享帶貨經驗,并指導農戶自主依托網絡平臺和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在必要時候可以與知名網絡主播協商合作,通過“捆綁銷售”“清倉甩貨”“打折出售”等方式進行農特產品銷售,切實提高農民經濟收入。
讓“互聯網+”與商業模式跟潮流,更要去創新方法拓寬收入渠道。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方向。結合現階段廣大市民精神需求等特點,可將農產品、養殖業等“一次售賣”模式向“收費代種代養”模式轉化,大米、玉米、果樹及各類牲畜均可由農民代為種植養殖,只收取土地承包、種子農藥、牲畜幼崽及人工照料等費用。通過大力開發“共享經濟”,將線上的“螞蟻森林”實體化、公益化,也有利于解決備孕懷孕、家有小孩、愛干凈不宜養殖寵物等困擾。同時,也便于疫情過后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和“共享客戶”來本地旅游,進一步提升本地民宿入住率和各類消費收入,大幅提高農村共享經濟“二次性收入”。
“互聯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時代產物,需要進一步開拓,也需要多途徑并進,但無論何時何地,求實、務實、踏實才是中華民族成長發展進步的根本所在。只有黨群齊心協力,攜手與共,才能攻破重重難關,讓中國昂首闊步走向世界,屹立世界之巔!
《為了總書記的囑托》觀后感5
扶貧開發成效如何,關鍵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這是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后,黨中央更有針對性的要求。
隨著扶貧開發工作的推進,貧困人口的情況也在發生變化,既有集中連片的特殊困難地區,也有零散分布的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體人口,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這就需要改變以往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義傾向,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于精準。
實現精準扶貧,深入調研、準確識貧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體相似,而貧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變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彈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調查,把扶貧對象摸清,把家底盤清。一些地方在識貧工作中總結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能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就是實踐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過建檔立卡,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確化、規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數、一目了然。
精準扶貧意味著精準施策。各地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對那些有勞動能力的,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對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通過移民搬遷實現脫貧;對那些喪失了勞動能力的,通過低保政策實施兜底扶貧;對那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通過醫療救助幫扶,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需要看到,現在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由此產生大批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精準扶貧,需要切實解決這一群體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提供更加精準、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各地要通過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大病保險和新農合等政策,確保留守兒童和老人不成為被遺忘的群體。各級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要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更加精準的管理和服務,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對老年人的關懷照顧,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但愿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入山林。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做出的鄭重承諾。實現這一承諾,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貧困不是一兩天產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和發展相結合。各地要圍繞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的相關要求,下定打攻堅戰的決心,以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讓真正需要幫扶的群眾享受到扶貧開發的陽光雨露。
《為了總書記的囑托》專題片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