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有舞獅、逛廟會、逛花街、放煙花、祭灶神、接玉皇、照田蠶、飄色、趕亂歲、祭祀神靈、拜祭先祖等。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3春節習俗6年級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習俗6年級作文篇1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節中,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日,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里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農歷臘月二十四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過了十二點就是大了一歲。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
這就是浙江的春節習俗。
春節習俗6年級作文篇2
春節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弊?,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春節習俗6年級作文篇3
春節是個傳統的節日,也有很多傳統的習俗,比如貼對聯。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對聯,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對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對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云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章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對聯,以示慶賀。
原來對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對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對聯用白紙,藍邊包于外,紅條鑲于內。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放炮竹,掃塵,年畫,拜年等。
貼對聯是春節的習俗之一,可以趕走邪靈,帶來美好的明天。
春節習俗6年級作文篇4
汕頭地處潮汕平原,是個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的好地方。汕頭的春節更是別有一番風趣。
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陰歷一年最后一天,故又稱“大年夜”。臘月二十四為小年,從這天起到除夕,家家都要打掃衛生,購置年貨,都要殺雞宰鵝,另外還要貼春聯,有些人則要買些水仙,梅花,桃花擺放在家中,用以增添節日氣氛。
春節是汕頭人最隆重的一個節日。舊歷正月初一,是我國農歷的新年,初一拂曉,人們都穿上新衣,向長輩拜年,長輩還就要給孩子壓歲錢,到處一片喜氣洋洋。
初四這天是要迎神的。初一到初五,街上十分熱鬧。商號店鋪從初一到初五一律停業,這是一年中職工們唯一的較長的假日。
轉眼間,元宵節到了,這一天,大人們開始做湯圓,所以湯圓又稱“元宵”。我們家自然也不例外,媽媽一大早就把材料準備好,湯圓是由糯米做成的,晚上一家人就要圍坐在一起吃湯圓。元宵節晚上,到處張燈結彩,掛上了各形各色的花燈,有的人把謎語貼在燈上,這叫“燈謎”。小孩子還要在街上迎花燈。元宵節一過,春節長假才算完全結束。這樣,春節就在一片歡笑聲中過去了。
春節習俗6年級作文篇5
貼春聯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習俗,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們家自然也要貼春聯。不過這次的春聯有點特殊——是我自己寫的。
一大早起來,陽光射進了我的屋子,我趕緊叫醒我的弟弟,該去貼春聯了。過年要辭舊迎新,于是乎,我們先把舊的春聯撕了下來。但是,貌似雙面膠和膠帶太好用了,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拽了下來。
現在該貼新的春聯了。這次我寫的內容是,右聯:迎新春平安如意;左聯:賀佳節富貴吉祥。實際上,我寫了兩副春聯,但是我感覺這副春聯比較特別。大部分七字春聯的讀法都是223,但我這副春聯的讀法是34,能讓人感到稀奇。so,我選了這副。開始貼的時候,也是最麻煩的時候。因為我長得比較高,所以我負責貼,我弟弟張睿負責看。特別是貼左右聯的時候,他一會說:“向下一點!”一會又說:“朝右一點!”一會又說:“……”我感覺自己好像就是一個機器人,被他控制著,差一點,小宇宙就要爆發了。
最后我們的付出有了成果——春聯貼得整整齊齊。我希望,我們家能在這一年更上一層樓,并且祝大家春節快樂!
春節習俗6年級作文篇6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里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里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這樣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后,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閑活動,卻一向延續下來。
春節習俗6年級作文篇7
俗話說得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過年的風俗都不一樣。深圳過年喜歡辦花市,廣州過年喜歡吃餃子,北京過年喜歡逛廟會……而我的家鄉——梅州,會是怎樣的春節呢?
臘月二十四,每家每戶都得開始大掃除。掃地,拖地,擦桌子,掃墻壁,忙亂的一天就開始了。這一天,沒有多少人在大街上走動,所有人都在家里把自己的家收拾的一塵不染。為什么童謠總唱“二十四,掃房子”?原來啊,這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傳說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每年的年三十他都會給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人間的壞事,因此,玉皇大帝就讓三尸神在不好的人家門前寫上罪行,而罪行就靠蜘蛛網,灰塵來代表,為了奪得人間,三尸神故意在每一家門前都寫上罪行。這一切,又被灶君看在了眼里,從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就把屋里屋外打掃干凈,等王靈官下凡檢查時,發現家家都干干凈凈,而玉皇大帝也知道了三尸神冤枉好人就將三尸神打進牢里。灶君也得到了人們的尊重。
二十五這天,菜市場早早有許多小販在門口賣黃豆。因為這一天要磨豆腐,人們一般買泡好的黃豆,因為如果是沒泡的黃豆回家,再來泡就不夠時間了。把泡好的黃豆放進打磨機里打磨,打磨的時間越長,豆腐吃起來更香。打磨后,用紗布用把豆漿和豆腐渣分開,把沒有渣的豆漿大火熬煮,直到滾出泡泡,再用小火繼續熬五分鐘后冷卻,用紗布把水倒出來一些后,加入米醋攪拌一下,用紗布蓋住靜置一個小時就大功告成了。辛辛苦苦做的豆腐卻只想在大年初一熬一鍋青菜豆腐湯,寓意著新的一年能為人清白。受人尊重。
二十六和二十七,大多數人都宰雞宰鴨。二十八開始,就得掛上紅彤彤的燈籠,每家每戶都會掛,一掛就得成雙,左邊一個,右邊一個。一到晚上6點來鐘就會打開燈籠的燈,晚上,大街上人山人海,都是來賞燈的,一路都是燈籠。大街是紅的,我們小孩最愛晚上逛大街了,大人也如此,唯一不同的是大人為了賞燈,而我們為了比燈。
大年初一本以為是最熱鬧的一天,但那一天街上并沒有人,卻有著香香的飯菜味,讓人聞了垂涎三尺,那是因為大家都在家里吃團圓飯呢!
時間眨眼而過,我們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梅州這個地方也過完了忙亂的時期,回到了悠閑的生活。
春節習俗6年級作文篇8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蔽覀兗亦l的風俗有許多,過幾天就到了臘月二十四,我們家鄉有一個風俗——撣塵。民謠說“二十四,掃塵日”,撣塵即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為了能掃去“霉運、窮運、晦氣”,來年吉利,寄托了人們在新的一年里辟邪辟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很快到了二十四,這天爸媽都起得很早,還叫我起床大掃除。媽媽首先把所有被子毛毯搬到陽臺上,讓它們接受陽光的沐浴,放眼望去,對面和樓下人家的陽臺也都鋪滿了被子,看來今天大家都早起勞動??!我也不甘落后,立馬投入了熱火朝天的勞動中。
媽媽將一塊干凈的抹布浸入水中,然后把抹布擰干,半蹲在地上,熟練地擦著每一片地,每一塊磚。只見她雙手按在抹布上,邊走邊仔細地擦著地,一?;覊m也沒放過,所過之處都是“凈土”,瓷磚在陽光的反射下散發著奪目的光輝,仿佛在謝謝媽媽為它們撣去灰塵。
再看客廳里,爸爸也正賣力地干活。踩著一個小板凳,用抹布擦著落滿灰塵的燈和天花板旁的柜子。他仰著頭,仔細到一尺一寸地反復擦洗,遇到擦不干凈的污漬,他會用力地不斷摩擦,直至恢復清潔了才作罷。整個客廳煥然一新,吊燈在撣去了灰塵后明顯更明亮了,陽光透射進來。便這屋子顯得格外亮堂。
我此刻在哪呢?我正忙得不可開交呢!我左手拿著畚斗,右手提著掃帚,在客廳和臥室間來回穿梭,將爸媽的漏網之魚,或是擦不到的地方的灰塵統統送到它們的歸宿——垃圾桶。除此之外,一個個箱子被我排得整整齊齊,家里的雜物、書、報紙、食物……都在我的督促下排列得井井有條,整個家頓時變得既整齊又潔凈。
忙活了半天才結束的勞動有了成效,望著被我們整理清掃得煥然如新的屋子,我默默想:撣塵不僅是指將屋子打掃干凈,更是讓我們撣掉舊一年的悲傷、疼痛,以最好的狀態去迎接新一年的挑戰,忘掉過去每一件倒霉、傷痛、不順心的事,展望未來,那兒還有更遠的路需要你去走,還有更多的荊棘叢林等著你去闖,還有更多的挑戰等著你去接。辭舊迎新,撣去這一年中歲月留下傷口,用昂揚的姿態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吧!
春節習俗6年級作文篇9
蒙古族過春節分“送舊”和“迎新”。送舊是臘月二十三清潔衛生打掃家,到傍晚要“祭火”?!凹阑稹笔菑乃_滿教傳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jiao后有所改變,蒙民把羊胸脯肉連同白“哈達”、肉米粥、黃油、酒等做祭品,然后由長輩點燃九個小燈,并將祭品投入旺火里燒,口里誦贊詞,祝福家人幸福。祭火忌用紅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的,因為蒙古族都認為“火”代表著一個家族的傳宗接代、興旺。燒完祭品后,全家進餐。有的把祭品的剩余送給附近親戚吃?!凹阑稹钡臅r辰為傍晚黃昏時,上祭品時,男人在前,女人在后叩拜。在古代,有錢人還專請喇嘛祭火。
臘月二十三以后,就準備過春節。有關衣食住各方面的事,如炸油果子,油食花樣繁多,尤其供佛之品要講美觀。其次是包餃子。年三十是最熱鬧的一天,全家換新裝,上午要上供祭佛,在佛柜供臺上擺上各種奶食、油食,擺成小塔型,上邊插上特制的金銀花。還用十二個小銅盅倒滿白水,一天換一次水,然后點上長明燈。同時,開始寫對聯(與漢族同,只是寫蒙文)。晚上,備好飯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鋪好新氈,擺上酒、菜、肉,開始祭祖先。長輩嘴里念著高祖、曾祖的名字,把酒一盅又一盅地撒在地上,撒向天空。祭完祖先后,全家上席,晚輩敬酒給長輩送舊歲。這天,全家不論男女老幼,玩什么都可以。在牧區,男人下蒙古象棋,女人、娃娃玩“羊拐”,蒙語叫“沙”,一直玩到天明。初一凌晨,擺好飯菜上席給老人長輩敬酒,敬酒時要跪拜,男人雙膝下跪,頭往下低時雙手向上下擺動。這時,長輩祝福你長命百歲,終身幸福等。未婚女子與男人一樣叩拜,而已婚女人則右膝下跪,左膝半跪,右手在面額右側上下擺動。新媳婦則須唱歌。初一不分男女相見第一名話是問:“新年好”、“過年好”,而不說“見面發財”之類的話。給親戚拜年時,每人帶藍色哈達和酒。到親戚家,先到佛堂或者供佛像之處,給佛像叩頭,然后用自備的酒敬長輩。向長輩敬酒時,敬者必須戴帽子。長輩兄長向你敬酒,必須站起來等;而且喝完才算有禮貌,如不喝者可回敬。如今拜年時,已改為握手等新習俗了。牧區拜年時,不管你是否吃過飯,都煮餃子,實在吃不下可嘗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