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思親作文700字5篇
清明節,它也被稱為“寒食節”,而我們大家的這一節日由來,大約是始于周代,距今已經是有了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思親作文700字,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像去年一樣與媽媽一同去為外公掃墓。在路上,我不停地追問著媽媽:“媽媽媽媽,爺爺是長得什么樣子呢?”媽媽總是與藹可親地說:“就與媽媽一樣啊!”我的外公在媽媽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留下一張照片。每當其他同學提起外公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們迎來的便是年過六旬的外婆。我來到房間里,折起了紙花,也把一個個思念折進了紙里。下午,太陽當頭照,我、媽媽、大姨與外婆頂著烈日到山上給外公掃墓。一到山下抬頭仰望,就看見滿山一派翠綠的景象。大姨扛著鋤頭一會把這叢草給除了,一會又把那根刺藤給割了。不一會,一條小路就被我們給“開辟”出來。
來到外公的墳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滿青苔的陶罐,封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里面裝著外公的骨灰。大姨與奶奶開始除雜草,她們一會把墳墓上的小山竹給鋤了,一會又把雜草給割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干干凈凈的墳墓。
我麻利地從袋子里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外公的墳墓上,最后把一束美麗的菊花擺在陶罐,聽媽媽說,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這時,墳墓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鴨蛋、香噴噴的肉、紅通通的蘋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餞……
我們把香點著,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隨后,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芭九九尽蹦桥诼暫孟袷峭夤谖覀儽硎咀8?。
每到四月細雨紛紛之時,大家都會憶起那個早已不在身邊的人。思念啊,總要有種方式來疏解。于是,靜靜的墓園、淡雅的菊花,爺爺,我來看您了……
在那天晚上,風響起,雨落下,夜色朦朧,屋前清幽的小路上多了一串清晰的淅瀝聲,頭頂那原本寧靜祥和的星辰,轉眼間,已消失不見,而讓我驚喜的是那“滴答”打落在窗戶上的聲音。
這清脆的聲音,不禁打開了我的記憶膠卷,我似乎看到了那天下午,那本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有個稚嫩的孩童在院子里戲耍,慵懶的陽光閃耀得剛好,讓人驚嘆,那個孩童總是對著一罐碧螺春癡癡地笑著。好似以為那是什么瓊漿玉露,而搖椅上的爺爺總是笑眼彎彎,容孩童飲了一口便罷,入口竟是那樣的苦澀,一下子就將茶杯放回原處。瞪大了雙眼看著爺爺,爺爺卻只是嘿嘿地笑。那個孩童似乎感到有水滴在了她的鼻尖,眼眸一看,一粒粒雨點從樹梢滑落下來,滑到了她的臉頰,隨著下顎,滴到了地面。爺爺皺緊了眉頭,看見那個孩童肆無忌憚地在院子里戲耍,想從搖椅上站起來,將她帶進屋里,可畢竟是已過花甲的年齡了,他的行動多有不便,還沒離開搖椅,就聽見重物落地的聲音,過了不久,院子里是一個孩童無助的哭聲,那“哐當”的聲音就好像砸在了孩童的心上,好似自己的依靠突然倒落了。
風吹過,我回過了神,可耳畔卻還是縈繞著那聲嘶力竭的哭聲,還有那令人痛心聲音。如今風吹過,那空蕩蕩的搖椅晃動的“吱吱呀呀”聲就只剩下孩童的思念了。
這天下午,我們四年級全部將要去烈士陵園掃墓,在老師的帶領了下大家手持親手做的潔白的花朵,穿戴整齊,神情莊嚴肅穆,各中隊整齊列隊準備出發。
我們激動地踏出了校園,按捺不住激動的情緒狂奔到馬路對面,迎著燦爛的陽光沐浴著和煦的春風氣喘吁吁的來到目的地——烈士陵園。
到了里面我第一眼望見的是一座雕梁畫棟的小亭子,往下一看,那是一座矗立在菊花叢中的墓碑,我想它必須就是無名烈士的紀念碑吧!穿過一片松樹林,就來到了神圣的革命烈士紀念廣場,在那里,有一座巨大的浮雕,上面刻著“革命戰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同學們都安靜地排著整齊的隊伍,感受著這莊嚴的氣氛,雖然呼吸著大自然的清新氣息,但這么莊嚴的氣氛似乎讓我有點透但是氣來!
儀式開始了,少年先鋒隊代表到眾人前演講。她莊重的講道“有不計其數的戰士用他們的生命換來了此刻的完美生活,五星紅旗是他們的鮮血染成,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我們要時時刻刻佩戴紅領巾,這樣我們才不忘他們,永久記住他們!”
我們少先隊員被這次演講感動了。每個班的代表上去敬獻花籃,我想:先烈們的正義靈魂也在被感動著吧!接下來在大隊輔導員劉老師帶領下我們莊嚴宣誓,宣誓結束后我們繞到浮雕后面緬懷每一位先烈,望見一排排、一列列整齊的名字,我內心很激動,眼睛慢慢濕潤了,我默默的想,“我必須好好珍惜這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這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珍惜時間勤奮學習,努力做好每件事,不辜負先烈們!
最后,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那里。在回來的路上我們還沉浸在對先烈的緬懷之中,這次的掃墓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為了祖國的繁榮強大,我要加倍努力,勤奮學習!
每年的清明節在4月4日到5日之間。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24節氣之一。表示春天來臨的節氣。關于清明節,還有許多搞笑的活動和常識。
蕩秋千是古代的一種習俗。蕩秋千不僅僅能夠增進健康,而且還能夠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人們還在流傳著這個習俗。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持續著清明踏青的習慣。植樹。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樹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植樹風俗一向流傳至今。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活動之一。
每逢清明節時,人們不僅僅白天放,夜間也放,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掃墓。清明掃墓,其習俗來由來已久。掃墓是為了祭奠逝去的親人和故人,也是對親人和故人的思念。雖然他們都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他們生前的經歷在我們腦海中仍然清晰可見。這份思念是永恒而深刻的。插柳。據說,清明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至今,被人們流傳了下來。射柳。射柳是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也是清明節的一種習俗。據明朝人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鴿子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采茶。采茶是南方人的一種清明節習俗。清明時節,南方天氣轉暖,正是采茶的好季節。我國西湖的龍井至今聞名天下。
古人有許多贊美清明節的詩句,比如張繼的那首《清明》: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戳松厦娴那迕鞴澚曀缀湍切└阈Φ幕顒雍螅蠹冶仨殞χ袊奈幕兴私?,但,有關清明節的習俗和傳說還有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了解掌握。
清明的雨少了往日的歡聲笑語,我從中嗅到了一絲淡淡的哀愁。不似“天街小雨潤如酥”的溫柔;不似“夜闌臥聽風吹雨”的粗暴;不似“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充足。只含“物似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無限哀愁。
爺爺過世已經五年了,想起爺爺生前對我的百般呵護:為我驅趕夏日的炎熱,為我拂去秋日的煩惱,為我打散冬日的嚴寒,為我種下春天的希望。因為有了爺爺的陪伴,我才不覺的寂寞。因為有了爺爺的呵護,我才得以無憂無濾的成長。清明節我來到爺爺的墓前,有千言萬語堵在心頭,到頭來卻只是“欲語淚先流”。
清明的路格外幽靜,松柏毅然挺立在雨中,哀愁的雨拂過楊柳鉆進花從。低著頭,掛著淚珠,沉默不語的行人匆匆走過,真像杜牧筆下的“清明時節語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節的到來,更加清晰的勾起了我們對親人的思念,一顰一笑都呈現在我們眼前往日借工作來掩飾傷痛的人,不得以又重新揭起了傷疤。
門前的小草綠了又黃,黃了又綠,檐上的燕子來了又去,去了又來,煤油燈成為古董,管道天然氣進入了廚房,電腦走進我們的生活。時光飛逝,物是人非,我們漸漸長大,親人漸漸遠去,站在先人墓前,任淚水肆意漂灑,回憶昔日的點點滴滴。
桃花匆匆開了又謝,楊柳匆匆綠了又枯,清明去了又來。感傷,思念,留下了傷心的人浸默在風雨中。清明節愁煞了多少人。
雨依舊下著,下著,物似人非?!吧?,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