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的佳節,卻早是人是情非。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沒有黃花分外香,卻加快了時間的跳躍。下面是小偏整理的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觀后感600字作文5篇大全,感謝您的每一次閱讀。
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觀后感一
依舊的佳節,卻早是人是情非。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沒有黃花分外香,卻加快了時間的跳躍。
冷風刮貧瘠了大地,為了中秋節,我就背著大堆的書,穿著灌滿冷風的衣服趕赴家了。
老遠就聽到車站的嘈雜,進去更是滿眼的各界人士。平時廖無人煙的售票口排起了老長老長的隊伍,候車椅上更是成堆的行李。唉,人人都要回家過中秋,此時的人潮高峰不知何時才能消散。無奈站在“蛇隊”后隨著前方的人向前蠕動,不是第一次坐車,不是第一次買票,第一次這么緊張,怕這么一群人把無辜的我踩死腳下;怨爸爸,不能來接我;恨學校,不早些放假。一輛大巴踩著天黑的最后一刻到站,我拋開所有怨言,歡快奔去,哈~,誒?誰掛住了我的包?誰踩上我的腳?誰在擠我?啊啊,我不能呼吸了,啊啊,擠著我的胳膊了,疼、疼啊、野獸、野獸啊。包丟在后面,別人都一轟向前,我怎么退后啊?一同學將我拉回,看來我之前的后怕不是杞人憂天,要不是這棵救命稻草,我早就躺在眾人的腳板下嗚咽了。錯過了車不算,受了傷不算,受了冷不算,天黑了,下班車還有么?中秋,中秋,是擁擠?是人山人海?還是人頭壓人頭、人腳踩人腳?
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觀后感二
又是月圓時,又是中秋節。賞月,吃月餅,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亙古不變的節目,更是對古老中華魂的一種傳承與祭奠。然而面對時下各種洋節的蔚然成風,人們似乎忘了本土節日的精神、靈魂之所在,亦是忘記了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和使命。
有人說過節無非吃吃喝喝,有人嫌棄中秋節回家團圓的老套,有人認為扭捏作態拍幾張照片就是過中秋節,諸如此類的誤解、曲解不一而足,是對身為中華兒女的我們怎樣的一種嘲諷?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在繼承中發展,自發展中傳承。尊重先輩,敬仰傳統,這是歷經幾世浮塵砥礪打磨后的悠悠中華魂。祖輩、圣賢的古訓理應此時相追隨,終生莫相忘??煽纯慈缃竦膰耍钟卸嗌偃嗽诔缪竺耐?、奴顏婢膝,甚至數典忘祖,忘了本,也忘了根?
君已知韓國、日本紛紛搶占中國的傳統佳節所帶來的市場,更有甚者,將中國的傳統習俗申請成為本國的文化遺產。面對這種文化侵略,作為泱泱華夏的骨肉血親,為何竟這般麻木不仁不為所動?
不只是對待本國節日,乃至中華五千年多少優良傳統,我們已經忘卻它們所真正代表著的,不只是一種形式,更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自強不息,勤勞勇敢,團結協作,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再次走向繁榮富強的錚錚鐵骨和磐磐基石。
正因為中華傳統節日于華夏子孫炎黃兒女舉足輕重意義重大,國家才要設立條款予以保護。身在祖國未去過國外的人,對于中華傳統節日于我們的意義或價值,也許并無深切具體的感觸,當你一旦踏出國門,走進異國的領土,能給你力量的,或許就是這中華魂。
傳承,不止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繼承,更是對中國歷代所有優秀文化的承續。因為它們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載的歷史見證、精神載體。
傳承中華民族魂,是對古老訓條至理箴言矢志不渝的堅守;傳承中華民族魂,是對民族信仰的頂禮恪守、不悔的虔誠;傳承中華民族魂,是對華夏文明不變的崇敬永遠的守護。
風華是一指流沙,蒼老是一段年華。傳承中華魂,如滄海巫山。歲月如流,沉積萬千后成不為浮華所動的傲岸。中華民族不倒,中華魂還在,將中華民族的旗幟樹立于民族之林,在風雨中堅挺,于磨難中生長,成一棵巍然聳立永遠不倒的柏松。
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觀后感三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天際之間,圓月清輝漫下,灑落人間。四周繁星點點,恰似一家歡顏。美好的祝福,圓滿的家庭,一代代傳承著中秋的傳統。而現在的你呢?
中秋之季,人月兩圓,卻也出現著不同的聲音,或埋怨月餅的油膩,或埋怨回家的苦惱,更有人為節日的形式抱怨……可當你抱怨的同時可曾想過為何要過節,月圓為哪般?
月圓為哪般?千里之外,一種相思兩處愁,是否想到了父母盼兒歸的殷切的眼神?是否想到了父母知兒歸時喜悅的笑顏。兒行千里母擔憂,只一次,一次的相聚便可告慰濃重的憂思。月兒圓圓心兒暖暖,你說月圓為哪般?只為人月兩相圓,只為將千里之遙的兩顆心拉近,只為拂去父母念兒時的淚痕,只為看到父母見兒時的一抹微笑。
月圓為哪般?有人說是為獨享一日悠閑,有人說是為大吃大喝,有人說是為公園玩個痛快……當你怡然自樂大快朵頤時,你可知父母對你的思念?時近中秋,有人卻埋怨:“有什么過頭?月餅膩死人?!碑敻邫n奢華的月餅在手時,你可知它滿載了至親對你無私的愛戀和祈愿。佳節代相傳,真愛在心間。簡單中秋,小小月餅,它不僅承載著無盡的愛,更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一個敬愛長輩關心幼小安享天倫之樂的機會。所以,當月兒圓時請君千萬不要忘了,為何“圓”!
中秋之節起源于嫦娥奔月的美麗神話,它寄寓了古人樸素美好祝愿,而月餅則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寓示豐收與親愛,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作為炎黃子孫的21世紀的我們,為什么要過中秋節呢?它是一種責任,是承傳中華文化的使命賦予我們過中秋的責任。所以不要埋怨,不要曲解,挺直脊梁,伸出臂膀,承擔起這份祖先交托給后人的責任。月兒圓為哪般?為紀念先人,為傳承智慧,為美好的心愿。
中秋夜,月兒圓,清風徐來,觀庭院落葉飛舞。長者閑臥搖椅,手捧香茗細品,笑視兒孫繞膝分食月餅,好不熱鬧的中秋月圓圖。清輝漫下,人長久,共歡笑,千里共嬋娟。思念寄明月,愿君同暢飲,思愁傾無余,四海一家親。
月兒圓,為哪般?只為人心圓家國圓!
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觀后感四
又一個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可是看起來大家并不怎么熱情。吃月餅,賞圓月的傳統節目已經上演了幾千年,這一成不變的模式總會讓人覺得單調,免不了生審美疲勞感,心理上不麻木冷漠才怪呢。
細想來怨不得國人啊。佳肴連吃三天也會厭,更何況這年復一年的重復呢。雖然不斷有知名人士憤聲疾呼“救救文化!”“傳統文化不可流失!”可大家對于當下的節日文化連表面上的樂趣都不曾找到,又何談體會其深刻的呢?更不用說繼承和發揚了。傳統文化就這樣在這股冷漠大潮中漸趨凋零,我們該如何挽救它?
都說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途徑,我認為傳統文化的挽救之道也在于此。唯有讓中秋開出“新花”,讓傳統文化富有新意,才能重新煥發其魅力和生機,從而讓更多國人有興趣和熱情來完成這種傳承。
不要把這種創新想的太難,因為在這片土地上已經有了許多成功的實踐。前幾年流行樂壇上不就刮起了一陣“中國風”么?先是陶喆把《蘇三起解》這段傳統曲目的元素成功地融入新歌之中,讓黃梅戲在年輕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跡;而后又有周杰倫的一首曲詞清新優美的《青花瓷》,讓喜歡追趕潮流的年輕人開始對歷史久遠的唐“風”宋“雨”著迷。一曲Tank的《三國戀》未終,李玉剛的《貴妃醉酒》又新鮮出爐,經典文化成為流行歌曲和影視創作以及各類專題欄目中不可忽視的題材,被演繹得活靈活現,耳熟能詳,深深地烙在80、90后的心里。
相比于樂壇上的中國風,影響更大的便是百家講壇及孔子學院,這位影響中國五千年的圣哲終于從塵封的古籍中鮮活地走出來,用一種新穎的談話和學院方式直觀而立體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歷詼諧幽默且具有大智慧的小老頭終于揭下了那張固定在畫像上的苦瓜臉,以親切可愛的形象駐足國人的生活。不但如此,通過“大家”生動地解讀和學院地不斷擴辦,孔子還跨出了國門成為了享譽國內外的智者,如此,儒家文化還何愁不發揚光大?
近來,聽說“百味書屋”舉行了傳統節日標識的征集活動,這著實要好好的贊一個。樂壇中國風仍是經久不衰,孔子更是快完成環球旅游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自然也不能落后。中秋、端午、七夕、春節等也要開出“新花”,這雖然僅是小小標識的征求,卻是大大新意的首倡。像海爾、聯想一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具有品牌意識,從而在不斷探索和追求中提升文化品位,讓古老文明在繼承和發揚中伴我們同行,千年萬代永不磨滅。
所以,當我們越來越多地把目光集中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上時,不妨靜下心來對我們傳承方式和手段多加審視。如果我們能夠多加創新,翻出新意,我相信傳統文化的新花,定能開滿神州大地。
中秋終會開出“新花”,我們期待著。
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觀后感五
今天晚上的月兒格外明,明月是否將我的問候用快遞傳到您的手中呢?中秋節您過得開心嗎?孫女在吃月餅賞明月的時候)您是不是和我一樣做著同一件事呢?
好多好多的話想對您講,好多好多的事想對您說。可惜的是:我與您相距千里只能在不同的地方看著同一輪明月。
“每逢佳節倍思親”爺爺,在怎么中要的日子里,您知道我有多么的思念您嗎?我來到廣東已經有倆年了,在這倆年里我又是多么的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多么的思念著爺爺。我還記得每年的中秋節我都和爺爺共渡,可如今已經有倆個中秋節沒有和爺爺共渡了,也沒有在見您一面。沒有了爺爺在我的身邊一點也不習慣,沒有了爺爺在的中秋節一點也不開心。爺爺在,他會哄我開心,他會逗我笑,雖然有時候和嘮叨,但是這中嘮叨卻讓我知道了我的爺爺是愛我的,疼我的。爺爺現在我好想回到以前呀!
沒有爺爺在的中秋節我感覺那天好象少了點什么?好象缺了那點什么就會讓我今年的中秋節遺憾萬分。對,是爺爺,沒錯,是爺爺,沒有爺爺與我看明月過中秋,讓我在中秋節的夜晚留下一絲遺憾,此時此刻我好懷念我的爺爺。今年的中秋節,好想有爺爺在我的身邊,我好想在一次,聽爺爺講那關于那月亮的故事,再一次,把我逗得開懷大笑。
年年中秋與也過,唯有今去少了他。月兒圓了人未圓,好想人月倆團圓。我不禁感嘆到!爺爺,明年的中秋節我一定要和您一起過,不會讓此種遺憾再次重演。
“今秋度良辰,留意月下絲絲白云,許是我問候萬千,倍相思,只祝你佳節如意。花好月圓”。爺爺,您聽到我為您寫的祝福語了嗎?我包含了我對您的無限思念無限情意。
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觀后感600字作文5篇大全